读郑板桥的“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记忆中有关扁豆的许多细节,就不由活泛起来。
对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扁豆花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一种花了,我们曾是吃着扁豆长大的。小时候,母亲在屋前种几株扁豆,夏天一到,扁豆滕蔓便爬满了简陋的篱笆墙,春去夏来,篱笆墙上开出一簇簇小花。
在我的心里,扁豆花是一种最具平民色彩的花,一串串宝塔型的花穗,白的、淡绿的、淡红的,呈现的是淡淡的粉,淡淡的紫,繁而且复,掩映在并不苍翠的叶片中,含几分杂乱。然而走近看,花们大有情趣:都带紫色,一律分裂成两片,一如张开的蝶翅,给豆蔻年华下了最生动的注释。尤其是每瓣花下部分都有两个小点,多么像一对对小眼睛,有些怯生生的怕人和害羞的样子。
扁豆花,其实也是很香的。尤其是在中午时分的扁豆花,那香里带一点儿涩,有药草的香味,闻着闻着,让人的心就会慢慢静下来。
扁豆其实也是一种美味的菜蔬,可以加工成多种花式,清炒、烧汤都行,还可以作配料,用扁豆作配菜,不失本味,又不喧宾夺主,尤其是绿的本色不变;味道鲜美,口感清纯,这也许是人们爱它的原因。农家人吃它最多的可能是扁豆饭,如果在煮扁豆饭时再在里面加点肉丁儿,其味道就更不用说了,果然是味道清香、肥而不腻,这时的饭稍带有青绿之色,很有美感。在我们家扁豆还是可以充作主食的。在那缺吃的年月里,多少次吃饭的时候,母亲端出一海碗或一小钵煮熟的扁豆,我们就以它当饭,和着一碗薄稀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饥饿的日子。
扁豆确乎是个好东西,小时候,它还曾是我们的玩具,陪我们度过枯燥的童年。放学回家,走近院墙,摘几粒扁豆来,我们在扁豆翘起的角上插一朵扁豆花,将扁豆弯弯的弧形朝下,在凸起的“肚子”上装上四条腿(草茎),一匹英骏的“小马”就站立在我们面前了。几个孩子坐在院墙下,制造着 “兵马神话”,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青梅竹马”?只不过是把竹马换成了“豆马”而已。当父母发现了一地的扁豆残骸,知道必是我们一伙又在作“豆马”的游戏,顶多嗔骂一两声,因为那满墙满篱笆的扁豆和扁豆花是取之不尽的。
后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扁豆却渐渐退出了餐桌,已经有些年不种扁豆也不怎么吃扁豆了。那次随旅游团外出,餐桌上居然有久违的炒扁豆,餐桌上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扁豆的各种各样的吃法,有的评说扁豆的种种优点。比如扁豆的保健功能:扁豆味甘、性平,归、胃经,有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之功效。比如扁豆的药用食疗作用:肿瘤患者宜常吃扁豆,有一定的辅助食疗功效。等等。这些都是我从没有听到过的,真没想过,其貌不扬,甚至有点土头土脑的扁豆在那些看似“高雅”的人们心里居然有这样高的地位,这让我颇为它庆幸。
秋渐深,扁豆花不再繁,我知道一旦霜来了,扁豆藤和扁豆也会枯去的,但扁豆生性恬淡,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枯荣,也无论是否有人记得,她都翩翩然,轻舞她的紫色蝶翅一般的小花瓣,在绿叶间沉醉,在秋风里嬉戏。
“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秋风中,那扁豆的藤的味道,豆荚的味道,蝴蝶的味道,沉淀着扁豆花的芬芳,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永远深藏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