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旭斌:荡过同谷的风云
- 作者:牛旭斌 更新时间:2014-10-14 02:07:27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690次
一
同谷的旷野里,回荡着烟云漫卷的蛩音。
世界茫茫,同谷苍苍,层峦叠嶂的鸡峰伴着连绵涌动的流云,在天地间巨龙般呼啸,颠腾。隐约中有脚步声、车马声和历史的回声可寻。
在这如诗如画的地方,不泯的文脉地气,在太空之上游弋着,逸出无极的精魂,在山河之下升华着,绽出欣荣的光芒。
奔腾不息的青泥河,西汉水,巍峨高耸的鸡峰山,泥功岭,艺术瑰宝的西狭颂,袖珍园林的裴公湖,沧桑的凤凰台,锁钥的飞龙峡,悠久的杜公祠,在广袤的山河间,彰显着文史的厚重和自然的灵秀。
这里是秦岭西陲徽成盆地中的成县,秦始皇来过,马融来过,李翕走过,吴道子隐居过,杜甫寓居过,陆游来过,历代要宦硕学名宿云游同谷,留下了众多古迹名胜。秦皇祭祖西行,登鸡峰山,吹箫引凤、翘首西望;一代画圣吴道子寄情同谷山水的钟灵毓秀,超拔信仰,留下了一帧珍贵的观音大士画像刻石;诗圣杜甫荡气回肠的《同谷七歌》一直独领唐诗研究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使同谷积淀下光辉永灿的文化财富,直至今天还是璀璨夺目的名片;尚有道学高士张三丰在金莲洞修行悟道,留下了确有碑载的仙风道骨……谁都没有久留,但他们走过同谷的身影和风采,却那样卓荦,隽永,受到民族和人民无上的崇敬。
千年古县绝不是一个绰号,它承载着无尽的江山,擎举着遥迢的河岳,氤氲着岁月的声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同谷大地,孕育了诸多灿若星河的人物,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遗迹,也鲜活地疼痛地承受着沧桑风雨的浇漓,硝烟战火的炙烤。
秦岭的风,翻越林木勃郁的西麓,带着北方的凛冽,南方的优柔,如丝如缕吹绿同谷,从毗邻陕西的宋坪到铅锌重镇的黄渚,从陇酒之源的红川到铸铧作坊的索池,从龙凤山到赵坝丛林,从北山厂坝矿区到万顷平畴甸川,秉赋得天独厚、物产丰饶的同谷大地,麦黍稻豆、蔬菜瓜果应节而生,硕果累累。红川的酒,小川的醋,以及每30平方米土地就遍植一株核桃树的新产业……
这是今天的同谷,南河依然经流我们的小镇、村庄和城市,在春天开着满野的油菜花。在纵穿县城的青泥河两岸,摩天楼宇鳞次栉比,通天道途内联外畅。正是这片土地的神奇,盆地的独特,以四季分明的气候,呈现斑斓多姿的江南气象,这皈依长江的河流,正如大地母亲养育我们的丰乳。
二
穿越西狭大峡谷,在悠悠辨水以北,有座广化寺,绛帐台遗迹斑斑。此乃东汉经学大师马融授生徒讲诸经的设帐讲学之所。马融才高博洽,博通今古,世称通儒。弟子常有千数,卢植、郑玄皆出其门下。他常坐高堂,设帐授徒,喜听声乐。《后汉书·马融传》称其著有赋、颂、碑等21篇,其中最具名气的《长笛赋》被《文选》收录传世。我们遁入西狭景区,便走入一条探寻历史的道路。在丰泉村路口,屹立着一座仿汉的石牌坊,上书“平夷正曲”,这四个隶书的汉字,苍劲的笔划,指引我们步入由关入蜀的栈道。那横悬山崖的栈道遗迹,凿孔或方或圆,疏密有致,它让我们回到公元171年,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率民修建西狭栈道的故事中。凌空的栈道曲径通幽,龙潭的碧水辉映蓝天,蓦然回首,浩渺的烟波中,正飘走尘封的史书中开道的人。
这些确凿的记载,印证着同谷已然发黄的千年古史。
步入汉阙门,便是通往这座神秘峡谷的山径,广场以西矗立着一座气势宏伟的汉式殿宇,作为西狭文化的展览馆,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档案。在鱼窍峡中,深不可测的黄龙潭南侧崖壁之上,有悬碑亭,其碑名“惠安西表”。小亭建造精致,体如斗室。题额“惠安西表”为小篆阴刻,是珍贵的汉篆真迹。正文纵横20行计385字,题名12行计142字,为隶书阴刻。其内容主要记述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的出身、家世、籍属、政绩、德行以及主持修治西狭阁道的经过,并歌颂了他的君子之德和施惠于民的政绩,题名记录了当年修整栈道的官员及其籍属,是研究秦汉官制的史料。正文前《五瑞图》摩崖通高1.1米、横宽2.1米,其上有黄龙、白鹿图画像,下有木连理、嘉禾、甘露降(承露人)图画像,世相物态丰富,是一组构思精巧、刻画精湛的山林壁刻,具有极高的汉代绘画、雕刻艺术和文史学研究价值。此碑作为汉隶之最的摩崖“三颂”代表作,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石碑,闪耀着汉隶摩崖石刻置身于自然怀抱之中的大气磅礴之美,其价值弥足珍贵,堪称国之瑰宝。2001年7月,《西狭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今中外学者慕名造访,崇尚《西狭颂》,对其书法艺术论著不断。清人康有为评道:“疏宕则有《西狭颂》。”梁启超评价:“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杨守敬则说:“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贵。”尤其不可遗忘的是,《西狭颂》的撰文书丹者仇靖,为当时的下辨道人(今成县),这是同谷人杰地灵无可雄辩的证明。
成县自古人才辈出,一方《西狭颂》,确立了仇靖在甘肃古代文学史、书学史上的大家地位。欣喜的是,同谷的今天不乏贤达,捐资修建耿勋碑亭,自发收集整理文化遗产的行动,已然植根于民间的社会广众。
无疑,正是距今1840多年《西狭颂》的浩气,让成县拥有一个千古不朽的奇迹。
三
在县城旧城西门东隅,还有唐光启年间时任刺史裴守贞(山西稷县人)的后花园,现为莲湖公园,俗称“莲池”。整个池塘像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内植南方才有的莲花。湖区占地27亩,其水面20亩。据载:裴氏“观斯胜溉,遂凿湖引水”,“湖心建亭,环亭植莲,夹岸树桃柳。为桥,前额书‘云锦’,后‘霞漪’。”宋元明清历代,又多次修建补葺,疏浚开拓,增添景致。但都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保留既有的形体之美,不可画蛇添足,坚持修旧如旧。上世纪80年代修缮,辟花园、造假山、塑莲姑、植花木。偌大蝶塘,莲桥及游廊为蝶身,东西湖为两翼,两岸垂柳恰似蝶须,相得益彰之中近与紫金山、远与鸡峰山形成珠联璧合之势,旷远中见精致,大气中显秀丽。玉立在湖心、环廊的“莲亭”,为矗脊攒顶之八角亭。其飞檐高翘,藻井绚丽,触目处,无不流丹溢彩;其游廊雕梁画栋,描金涂朱,水轩玲珑。两湖皆植荷,东红西白。岸环杨柳、碧桃、玉兰、国槐,应节开花,四时飘香。
莲湖风光时移景换,无时不美:“春风吹拂,杨柳含烟,碧桃灼艳;初夏薰风送爽,珠滚碧盘,荷蕾尖尖;秋高气爽,波光潋滟,朗月清风;瑞雪纷飞,湖冰凝玉,岸树银妆”。尤以盛夏、元宵风光为最。盛夏荷叶如伞如盖,湖水碧澄,蛙声一片;绿丛中荷花如火如雪,清香四溢,蜂狂蝶醉;徜徉亭榭,清风可人,花香醉人,心旷神怡。斯时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山楼岸树、亭榭曲栏倒映其中,游人如织,或摇扇观花,或柳下垂钓,其观感可称美不胜收。元宵之夜,皓月流银,花灯绽彩,湖光灯色交相辉映,环湖周遭人声鼎沸,赏月、观灯、猜谜、歌舞、奏乐,其热烈融乐,可谓盛况空前。
来到小城的游客,无不闻名踏访。或临水观荷,唱曲拉琴,或凭栏垂钓,言诗弈棋;可和风丽日游览,会友叙旧,亦可聆听雨打荷叶,独步堤岸,可晨练,亦可夜游。曾是县城著名的游览和文化娱乐中心,是成县人一度引以骄傲自豪的好地方。我的童年,曾因父亲带我游莲湖公园,而致数夜魂牵梦萦。
四
赏荷意犹未尽,我们过南河,经龙峡,再去拜访一介诗圣,缅怀杜甫寓居同谷时破落的茅屋,聆听他悲切的咏叹。吟诵他荡气回肠的心灵悲歌。
这里是小城之南,飞龙峡谷,青泥咆哮。万木蓊郁中,掩映着一座全国36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杜甫草堂,现在是后人立祠纪念的杜少陵祠,其匾额乃启功亲笔题写。草堂依山傍水,面朝凤凰山之翼峰鲁公山。站在西城之北向南端望,这段天设地造的山体轮廓俨然酷似正在仰天沉思的鲁迅先生。两位穿越时代界限偶遇一起的先生,隔岸静听着浑黄的青泥河掩卷的涛声,浪花汹涌澎湃,他们穿越时光相视,彼此参悟着灵魂的对话。
一种思想与思想沟通、摩擦和碰撞的锋芒,正如这迎迓交错幽谷和山峰。
草堂红墙深处,建有迂回婉转的长廊,各类名家书法和与杜诗相关的碑刻可谓集大成于斯,盘点着朝代兴替,文化兴衰,以及同谷后人对杜甫同谷生活的无限悲叹和怀念。
公元759年,杜甫远离肃宗,踏上后半生漂泊秦陇巴楚的羁旅,在秦州举步维艰、无衣裹身、无米可炊的境况下,幸甚同谷县的“佳主人”来信邀请,遂挈妇将雏,带着小弟杜占、妻子杨婉、儿子宗文、宗武和女儿杜蓉,一路途经赤谷、铁堂峡、长道盐井、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吹彻山谷的寒风,积满苍岭的季雪,让一家人饱受颠簸、泥泞和饥寒之苦。秋冬之交,山深风紧,道路迂曲,一路上,他马不停蹄赶往同谷,赶往如约的美好生活的期盼地,一路上,他万般苦楚地写下12首纪行诗。
龙门镇(今成县纸坊府城村,古为驿站,今为十天、成武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是杜甫来到同谷的第一站,群峰簇拥,云屯雪积,猎猎的风中,设防官军的军旗耷拉低垂,远离家乡的士兵在黄土梁上放哨,寒风吹散戍边士兵两颊的泪珠,吹僵他们英勇的身躯,即便这般贫瘠荒凉的深山沟,也逃不脱战乱贻害;在路过石龛时,阴森之境令他毛骨悚然,他遇到一个哀声歌唱、上山采竹的人,他们攀谈,互相赠递食物,得知采竹人是为官府和战争前线日复日、年复年地采伐箭杆;到积草岭,他举目苍茫的南天,幻想着佳主人相邀的卜居之地,心里万般温暖,畅想着人生一世终觅一处乐土安居终老,可腾出精力报效国家;翻泥功山,他一路看到泥泞中死去的猿和鹿,对每一个过路的人,关照叮嘱他们小心;而在《凤凰台》一诗中,杜甫发出的却是理想的浩歌,心灵的誓言:“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他心里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不忘苍生黎民的苦难和不幸。
杜甫在《发秦州》诗中,一心向往安居的南州同谷,以企解无衣之寒,填无食之腹。但那位写信相邀的佳主人,敲不开的府邸,挂着锁的衙门,没音信的失踪,使杜甫未得到信中恳切的援助。华州的失落,希望的破灭,杜甫在异乡同谷,希望的幻灭,无处求存又生活无助,完全陷入不知其期的饥寒交迫之中。从而寓居同谷的两个多月时间,成为杜甫一生最困窘的时期。他没有问为什么,时逢乱世,谁又知道谁的遭遇?谁能掌握谁的命运?对此,他没有只字的抱怨,而与同谷乡亲结伴拾栗,搭建茅屋,往来密切,友好如亲,俨如生于斯长于斯且将殁于斯的同谷子民。
他们度过艰难的一天又一天,以同谷人一样的方式生活,劳作。他悲痛地怅望这富庶丰饶的万顷良田之上,为何遍地饿殍,人相争食。他去山上拾橡栗,挖黄独,也带着孩子爬上凤凰台;他与睡佛寺的同乡赞上公异乡相逢,给了他决心扎根落户同谷的勇气。他们在寒雪天,在冷雨夜,在风峡口,像同谷人一样,在山林里拾栗子打发饥荒。但最终没能捱下去。昔日的同谷已然穷谷,橡栗被人们和鸟鼠搜尽,草根被积雪掩埋,深山丛林的坡上,已没有可以找来糊口果腹的食物。一家人还要活着,离开吧,只有离开。住在茅舍里,他身经流离的悲痛时时袭击着他,但他还得笑着面对妻儿小弟,他不能让他们绝望和孤独。他决定去成都,那里会有新生活。
催泪绝唱的《同谷七歌》,第一首写自己白头乱发随狙公进山谷、拾橡栗,第二首写借来䦆头上山挖埋在雪中的黄独,第三首写思念诸弟,第四首写思念妹妹,第五首写深居穷谷,第六首写龙蛰蛇出,暗指世相混乱,第七首叹岁月蹉跎。长歌七曲,极尽悲伤、惆怅和凄苦。留下了落寞文人的旷世孤独,经典唐诗的沉郁顿挫。
是年十二月一日,杜甫这个背井离乡带着一家六人辗转漂泊的穷苦老头,带着对同谷复杂难舍的感情,在“一岁四行役”的无奈下,他与在同谷结交的友邻一一登门告辞,握手言别。他在《发同谷县》中写到“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交情无深旧,穷老多惨戚”。一己之悲,与同谷无关,与佳主人无关。哪该是动荡的时世,在胸的抱负,坚毅的精神?在他眼中,同谷这片乐土,虽似江南,但物不阜,民不丰,处处皆穷愁,人人皆艰难。他看到乱世之于民生的焦灼,他不会怪谁。
一个美好的心愿,在同谷夭折。他万万没有料到,妖娆背后,若没有一个国泰民安的环境,疾苦一样深不可测。他一心安设的欲将终身奔波就此安顿的同谷,没能接纳他们,收留他们。事与愿违,时不逢机,不得不举家再旅。从木皮岭到嘉陵江,再经飞仙阁、五盘阁、龙门阁、石柜阁等艰险栈道,经桔柏渡、剑门关、鹿头山,在年关将至、万家灯火的一个傍晚,他们在夕阳的余晖下,斜长又疲惫的身影,孱弱又邋遢的队伍,走到了成都浣花溪边的草堂寺。
在这最为劳顿困苦的一年里,他没有一点泄气,对他生活打击最大最凄苦的同谷,他也没有一点失落。不论是佳主人,还是狙公,赞上公僧,他都视为知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正是诗圣在反反复复的失望里不失希望,不弃信念,正是诗圣暮年登高回望同谷的心语。参透了人生现实,慰藉着离乱人世。“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这是杜甫的灾难和创伤,也正是天下寒士的困苦和彷徨。
谁想读懂杜甫,必然要窥知同谷,研究杜诗,必然要潜心《同谷七歌》。只有同谷,最能完全地印证他漂流的心态,生活的命运,诗意的悲怆。
五
我们从诗圣的扼腕痛心中解脱,迈过历史的一大步,转往宋朝的同谷,时为成州。
在县城莲湖的北隅,崛立着一座叫上城的山丘,为南宋抗金名将吴璘、吴挺父子驻节之成州故城,曾设吴王府。上城通衢纵横,院落如营,是当之无愧的宋城,流传至今的马坑等地名还是吴氏家族驻军的一个佐证。吴挺出身将门(今甘肃静宁人,字仲烈),伯父吴玠、父亲吴璘,与岳飞齐名为南宋抗金名将,以赫赫战功而彪炳史册。吴氏一门两代三将以此为据展开的川、陕、甘保卫战,迫使金兵大败而逃。为表彰他们世守西陲、捍卫巴蜀之功,南宋王朝于庆元四年(1198年)春为吴挺在成州营建陵园,勒石记功,历时五载建成。碑文有赵扩楷书“世功保蜀忠德之碑”八字,珍贵之处,独耀于世。
上城东缘有紫金阁,相传最早为战事放哨的瞭望台。现在看是一座八角形三层楼,叫魁星楼,曾可登高望远,尽览同谷名胜八景。此楼始建于宋代,北宋时秦凤路转运使游师雄曾登楼以诗赞之:“行尽秦川路,谁如此一州。半湖无尽藏,八景最高楼”。“画楼高耸射奎星,斗拱飞檐巧构成。蒙蒙细雨穿帘看,燕影迷离绿烟中”。也因此,“奎楼烟雨”被列为同谷八景之首,一度作为成县的名片地标。
出县城北关,在宽广的沃野之上,背靠马家山,有一座已被纳入省级保护文物的吴挺抗金世功保蜀忠德碑,规划待建的吴挺陵园,未来一定是一个研究和揭开宋史神秘面纱的窗口。
六
四下环顾,眺望群山,我们寻觅和走进奔腾不息的西汉水。
在滔滔的西汉水之畔,苏元、索池的几个小村落,还流传着一种传统手工业——铸铧。那土黄色的沙模,滚烫的铁水,光着肩膀的西汉水汉子,大批量地锻造着农耕社会最悠久,也是最末代的生产工具——犁铧。鲜明地见证着农耕的进步与文明,映证着同谷是名副其实的米粮之乡。
顺西汉水南下,到镡河乡将利村,造访这座古县旧址,登校场坪,我们仿佛还能听见策马扬鞭、战火冲锋的声音,号角嘹亮,战鼓雷雷。西汉水畔至今还流传着“洪化二年半、水打将利县”的民谣,让我们寻思不完的东西很多,很多……
七
我们还有多少思想能放出光芒,还有多少文化能分承传播,谁也无法回答。扪心自问,在自我世界和信仰的迷失下,善待生养我们土地的情感已然淡漠,是我们失去了以史为鉴的求真学习精神,还是感念的心,抑或是自我的放逐、迷惘与沉沦?
多少厮杀的刀光剑影,多少车马的飞灰烟尘,起落于同谷大地,我们都得铭记,拿起,或放下。时光把我们紧追为过客,但我们需对匆匆而逝的今天负一份责任。同谷是一部翻不完的书,有多少册页随风翻过,还有人从尘封中查阅和搜寻,浩荡的汉风,迷人的唐韵,啧叹的宋情,以及李翕的功绩,诗圣的悲戚,吴挺的英壮……
总有人不会忘记这些,千年锦绣的同谷,在同谷人心中是一片绝无仅有的风水宝地。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