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永光:采石成屏
- 作者:解永光 更新时间:2014-10-09 02:15:53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519次
题目里的采字,是动词,采集、收集意思;成屏,成是制成,屏指屏画。白话就是说,采集的几块山石,拼贴成一幅屏画了。不是新近拼制,而是拼成有年了,这是近期所理旧物的一件,这件旧物是一件自制的山石屏画。
国庆节前家人打扫卫生,床单床罩一新,窗帘新洗过以后,陋室生辉;这天早晨,我也得有所配合行动,把南窗一角的旧书盒子换了个地方。五层书盒子搬开以后,发现地板上还立着块白版塑料,是木工或塑工下脚料粘合压制而成的版材——课桌面用料那种,光滑平挺坚硬,好的桌面用料。现在要处理了,还这样点赞,说明当年初接触时候,满意度甚高。当年,离开兵团,离开盐湖,调动回家乡的开发区以后,哪一次搬家以后,有了新环境,新家宽敞,没有什么装饰品;而自己没学过工艺美术,但爱好风景画,看到这块面版,想到了自己从昆仑山和泰山捡回的石头,就决定自己动手,搞定一件陋室装饰画;虽然不怎么优雅,但是凭这块塑料面板,和一点粘胶,多年积攒不忍丢弃的山石,就集中于此并可以长存于此了。
散文《昆仑山的诱惑》记过我们在昆仑山采石——其实只是捡石,散文里说:
我们跟着L下桥去看,原来格尔木河流到这里,被坚石阻住,仅冲开两三米宽,却有40多米深,形成一个落差很大的深山涧,昆仑桥石质单拱,雄跨两岸的石壁上,人下到河边,向上仰望,可见拱桥底面;再就是被两岸石壁切割碎的天穹,涛声震耳,浑水回环而下。水位急速上涨着,河滩上泥沙间卧着各色砾石,许多是白色的。又有许多被山洪冲下来的小灌木的断枝残干,光秃秃的,画家S在不停地捡,带回家制作根雕;记者C也捡了不少。亏了他的联想,一个五叉头的,他说是一只小鹿。诗人M却只捡了两块打火机大小的卵石,作为纪念品。L见我也在物色卵石,帮我找到一块带孔的白卵石,略呈三角形,自己也捡了一块,两块都有点大,但我要带回去,因为这是真正取自昆仑山的石头,……
当年从哪个熟人手里得来一块边角料,在这块版材上,拼贴了一幅“昆仑驼行”图。
看看这幅“昆仑驼行”图——构图:
这块版材有八开纸大,周边还有些取材时剩下的弯曲——作者想这些弯曲正好在暗示着版材本身的阔大无边,这对这个题材是有益的——千里江山,壮丽无边。自然天地,悠远空间。不必去加工成横平竖直的方正画版。上部五分之二处,贴了一片黛青的片石,约有20厘米,右侧隔开一厘米,贴另一块片石;屏版上有了一条白色的空间,当时还没有从青海进西藏的天路之思,但是只要留了那么一条,这就是进昆仑、过昆仑的行道,骆驼也是可以行进的。再右处是一块玉白的椭圆形卵石,竖直贴着,作者想暗示那是帕米尔高原一带。玉白表示那些常年积雪的高原山地。白色卵石下面,还是那块黛青的片石之另一片,小一些;从空间距离上体会,是想展现昆仑山的雄浑壮阔,展现昆仑山“横空出世”的气魄。作者记得这黛青石和玉白石,是那次他们几人骑自行车进昆仑山,从饮水的一处山间河道边采集的。这黛青真是一种好颜料,包含着历史久远、地域辽远、生命蕴含、青春常驻这样一些平常、通用的联想因素在内。
这下面,贴了一块黄里透红的小石块,这块小石块是作者回家乡教书学校组织泰山旅游采集到的,作者想说,这里是泰山;构思是这样,比例也应该类似——要在昆仑以及帕米尔高原的胸口,五岳之尊阳光挺立阳光挺出。在这群山的怀抱里,有一只褐色的骆驼,塑料骆驼,拇指大小,从儿童玩具里取来,粘在群山当中——表达“驼行昆仑”意思。它是一个跟山比起来弱小的生命,但是它生活在昆仑山下,它脚下的远处,是中国人离不了的泰山——中国人离不了昆仑山,离不了泰山。
这件作品,很平常——家人就不甚看好,有次搬家时也有损伤——泰山石块碰掉,骆驼掰掉。兵团战士早已远离了“驼行昆仑”的意境。我把这屏画用自来水冲了又冲,但是昆仑三块帕米尔一块,粘得非常牢固——版材和石片都不怕水,它们正好不掉下来反倒又清新起来,就那样放着吧——随便当个压重物用用。
2014-10-8下午定稿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