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毕守拙:有棱角的碎片
    毕守拙:有棱角的碎片
    • 作者:毕守拙 更新时间:2014-09-18 02:05:34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42

      陈歆耕先生的文化随笔,遇到都不会放过,总体感觉,陈先生的随笔偏向杂文,言之有物而不遮遮掩掩,且能切中要害;有一说一,有话则长,无话就短,绝不拖沓。
      所以当我从快递手中拿到《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王家新译诗集》《蓝光枕之塔:萨拉蒙诗选》《宣传队运动队》《各打五十大板:陈歆耕文化随笔》等几本书时,首先翻开的就是陈先生的《各打五十大板》(作家出版社),这是基于以往阅读基础上的信任。果然没有失望,读至凌晨两点多时还剩一半,留待第二天读。其实,书中文章基本都在报刊上读过,这次算是温习。
      作者将收入书里的文章称为“填填报屁股的小文”,不像是自谦之语。要我说,现在的报刊缺的就是这样的“小文”,长文已经很多了,文章何妨写短些。好在作者还觉得它们是“碎片化文字”,这“碎片”可不是一般的碎片,是有棱角的碎片;是能折射出带有梦幻般光亮的碎片,“尽管这光亮如萤火虫般短暂而微弱,无法用它照明或引路,但有了这微弱的光亮,生命就会觉得有些许温暖,也让夜行的人不至于太寂寞。”
      读完全书,觉得有棱角的碎片至少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碎片“破碎的边沿”还是可以伤人的,虽然不至于致命,却能让人感到疼痛;至于哪些人会被碎片划伤,读书时可对号入座。
      我读《各打五十大板》,常含感动和敬意。书里许多文章和作者主编的《文学报·新批评》一样,都在为构建一种正常的文学批评生活环境而努力。应该感到欣慰的是,经过他们的努力,成绩也是有心人有目共睹的。
      作者多篇文章涉及到批评家与作家的关系,面对各种说法、学理,作者希望遇到的批评家都能“毁人不倦”,可惜的是“在当下中国文坛恐怕是打着灯笼也难找”。
      在面对不断被“经典化”的今天,我们的很多常识被颠覆,对于“经典”也不例外,当不断有作品被称为“经典”,有评论家热衷排当代文学的‘鲁郭茅巴老曹’之位时,陈歆耕清晰地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我们的“经典”作品一下子多了起来,只是“经典”标准降低了,“宁可经典少一点,也不要降格以求,让那些滥封的‘经典’降低了经典应有的高度、难度和纯度”。
      陈歆耕先生一边批评现在书评的尴尬,
      一边在分析产生这些书评乃至整个文学批评的深层次原因,呼吁要“树立书评的公信力”。
      《各打五十大板》里的文章,大多针对文化热点事件,作者站在文坛的前沿,直指时弊和不足。多年后的读者再读到陈歆耕先生在文中提到的各种乱象,是否会感到莫名惊诧、不可思议?如果这样,陈先生若有知,估计会大笑三声。
      我觉得有些评论家面对这些“碎片化文字”,是应该感动羞愧的。他们的长篇大论,如同被河流冲洗过的小石头,圆滑光溜,扔到水塘里,溅不起水花。希望我们的报刊,这样有棱角的碎片化文字多一点、再多一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