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高红十:厚重的黄土 厚道的人
    高红十:厚重的黄土 厚道的人
    • 作者:高红十 更新时间:2014-08-12 03:30:14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64


    “千尺厚的黄土百丈高的山,经不住吆牛人的一声喊”


      【一】 45年前冰天雪地的一月,28000多名年轻人从北京启程,乘火车、汽车、毛驴车加上步走……来到延安。厚重的黄土地,厚道的陕北乡亲接纳了他们。谁都想不到,“知识青年”的名号会冠其一生。
      我是其中一分子。1969年1月插队的村子叫延长县黑家堡公社李家湾大队李家湾生产队,1975年大学毕业重返延安插队的村子叫延安市南泥湾公社三台庄大队。

      【二】 比起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甚至同倚黄河同枕黄土同样苦焦贫寒的山西,延安接收的北京知青其实不算多。
      人不多,动静大且不绝如缕。四十几年过去,知青对于黄土高原的生活,如诉如泣至今,深思反省至今,与延安人密切互动至今:种树,改水,修学校,盖房子,推广特色农产品……为何会如此?
      答案众多又或许不同。除了当年有1200名北京干部来这里管理知青,再就是陕北乡亲的厚道,出于本真人性给予知青的安抚与帮扶——不是“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那么简单。于是才有了滴水对涌泉的回报,花草对阳光的回报,糜谷穗穗对泥土的回报。
      记得一年清明,那天轮到我做饭,我正在灶火边烧火,三台庄村一个猴(陕北方言意指小)女子在我身边扭着哼着,细听,四五岁猴女子说要“布袋袋”。我四下看看,没见什么布袋袋。
      甚?要甚?我用陕北方言问她。
      人家要布袋袋。猴女子指指灶火边待烧的信封。知青总有信件来往,看完不留引了火。在她眼里,印着大好河山、火车飞机、李铁梅阿庆嫂的信封看上去很美,她管那叫布袋袋,心向往之。
      我把没烧的信封递给她。猴女子高兴太太——又一陕北方言,不是一个叫高兴的人的老婆妻子,而是非常、特别、相当高兴的意思。满腔感激无以言表,她居然摆了一个离经叛道的pose,向我撅起她的小屁股。
      看,猴女子说,看人家穿不露屁裆裤了!我当时一定震撼太太,否则不会将这一场景牢记至今。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量米我不嫌你穷。多好听的信天游。何况延安如今富了,不穷。

      【三】 延安市政府至今保留“知青处”编制,全国唯一。知青处的服务对象是留在延安没有离开的几百位知青,其实很多工作已转移到知青子女身上,上学、就业,看病异地报销等。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知青组一位记者惊讶于此,问为什么?厚道。我说,延安人厚道。

      【四】 黄土高原的厚道不自今日起。如果你能跟着时圆时缺的月光在这片土地上逡巡,不见故人在,唯闻故人名。在贫瘠苦焦的年代,在干柴烈火闹红的年代,在红军长征未抵延安的年代,黄土地有自己的英雄。谢子长牺牲一月后,他的家乡安定改名子长。
      子洲、子长、志丹,方圆不算广阔的黄土地有三位先烈名字命名的县份,表达陕北人民对为百姓过好日子牺牲性命的先辈的敬重与惜别。

      【五】 厚道也不会自今日停。
      这不,近两年延安市委编撰了《北京知青与延安丛书》。该丛书至今出版两卷《苦乐年华》《黄土蕴情》。第一卷以知青回忆当年插队生活为主,第二卷记录知青回城后,对延安经济发展给予的关注与付出。之后,还有多卷的编撰计划。留住的记忆将发挥资政、存史和育人的作用。
      感谢延安。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