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主编评诗 >>  古体诗 >> 《战长沙》:覆巢之下的战争悲歌
    《战长沙》:覆巢之下的战争悲歌
    • 作者:曾念群 更新时间:2014-07-25 02:26:12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35

     

       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的《战长沙》,以长沙保卫战为背景,剧情却并不拘囿于国民党军队的作为,而是聚焦长沙古城一个胡姓家族,微观这一家四代在战火中的命运沉浮。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相比之前的《长沙会战》大开大合的民族视角,《战长沙》则是微焦下的民众视角。

      如若没有日军兵临,长沙城静谧祥和,宛如画卷,胡长宁继续教书唱曲一身轻闲,薛君山继续做他玲珑八面的“地头蛇”,龙凤胎湘湘和小满继续叛逆成 长,顾清明更没必要来到长沙遭罪,因此也不会与湘湘上演烽火恋曲,总之胡家四世同堂,人丁兴旺,纵有翁媳不和,却不失融融其乐。然一夜间,炮弹如雨,火光 四起,长沙城沦为焦土,千万人的性命尔顷化为虚无。

      显然,这是一曲关于死亡的悲歌。不仅 “文夕大火”吞没了3万民众,大火中得以幸存的胡家在随后的战事中亦如秋风扫落叶——平安死了、薛君山死了、胡湘君死了、胡长宁死了、胡刘氏死了、胡十奶 奶死了、胡老太爷死了、胡湘宁死了、湖湘水死了、金凤死了、水兰死了、胡小满死了……惟有片末顾念亲和胡光华在烽火中临世,告慰亡灵,传承胡家的新希望。

      这也是一部对铮铮铁骨的赞歌。薛君山在老丈人胡长宁眼里,不过是个一脚踏进地狱之门的恶徒,但在 “文夕大火”当前,他却决然选择了冒死救人,他的理由可笑又可敬,大意是:收过他们保护费,就有义务救他们。汪胡子在大兵压境时依旧发着国难财,高利贷一 直收到了胡家大院,然顾清明一席凛然劝解,他便华丽转身成为游击队员。在大是大非面前,湘匪也可以变身英雄。此外,更有微不足道的金凤,用一命抵一命的方 式复仇;而被架在汉奸位子上不得脱身的胡长宁,打扮光鲜,以低调的奢华,尊严赴死。

      和薛君山一样,剧中胡家每一位成员都拥有真切的情感世界,薛君山妻子仍然遵循传统家庭的三从四德,胡家奶奶遗留着封建时代的宗族思想;学究老爸 思想迂腐,整日饮酒听戏;两个同胞姐弟虽然都是文化新青年,却处于年少轻狂的叛逆期。另一个核心角色,二女婿顾清明是家世显赫的公子哥,为了国家兴亡投身 前线,成为长沙战役的中流砥柱。作品用很大的篇幅描写胡家在战乱中的生存状态,用真实的人物揭开历史的真相。

      告别了抗战神剧的“邪路”,抗战剧脚踏实地回到人间。虽说《战长沙》继续以抗战之名挥洒火药,跃然其间的却都是些脆弱的生命,他们并没有三头六 臂,更没有手撕人体的绝技,他们是被战争裹挟的大多数,或选择悲情等死,或选择悲壮赴死。其实正视死亡并不可怕,正视个体的弱小也不可悲,一味沉湎于某种 虚妄的历史想象中不可自拔,那才叫真的悲哀。

      山东影视打造的《战长沙》更加追求人文价值,也更加放平视角、关注苍生。《闯关东》之后的鲁剧越发格局开阔,不论是湘湘手里的臭豆腐,还是薛君 山嘴里的槟榔,纵是闲笔,点滴之间,湘人湘情下自成蹊。对于那个不可复原的古城风物,该剧显然没少费考究,哪怕仅只是个“文夕大火”前的古城全貌,烟蕴 中,静如水墨,恍如隔世。对于“文夕大火”这样的重笔,该剧更是不惜重金,烧的都是真金白银,就连劫后的残墙断垣也是实打实的,均体现出了制作的精细。不 过,可能正是鲁剧手法过于鲜明,对辛辣的“湘味”有所冲淡。

      《战长沙》没有像《长沙会战》那样大开大合地描摹正面战场,但人文色彩更胜。齐鲁大地深受儒家文化浸染,讲求更加厚重的人文层次,从教科书里翻 版早已不再是鲁剧的追求。显然,山东影视人在“长沙保卫战”中窥见了更多,看到了更远的东西。当然,他们也并非无所不能,《战长沙》虽说引入了微观民众的 全新视角,但某些章节仍有二元对立、简单生硬的痕迹。如何对战争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如何把人性挣扎表现得更有深度,鲁剧也需三省吾身,求索进步。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