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敬论新诗》汇集了诗评家吴思敬从事诗学研究近40年所撰写的30篇论文,这些论文对新诗的内在本质和外在形式、新诗的创作过程和思维特质、新诗的文体特点等本原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求思与细致的阐解,对读者了解新诗这种历时不足百年的文学文体所具有的艺术个性与美学精神而言,这部著作所提供的启示无疑是较大的。
长期以来,吴思敬一直笃信“新诗是自由诗”这一诗学信条,他始终把“自由”看作中国新诗独具特色的美学品质,看作新诗保持生机和活动的重要法宝,曾有学者将他的诗学思想概述为“自由的诗学”(王光明语),可谓一语中的。在《新诗:呼唤自由的精神》《自由的精灵与沉重的翅膀》《心灵的自由与诗歌的超越》《诗歌内形式之我见》等论文中,我们都能确切地把握到他以“自由”为核心语汇来思考新诗的发展历程和当下状况、阐释新诗的艺术构造和内在本质这一学术思路。在吴思敬看来,自由首先是一种可贵的生命源泉和精神动力,“伟大的诗人无不高度珍视心灵的自由”,“有了自由的心灵,诗人才能超越传统的束缚,摆脱狭隘的经验与陈旧的思维方式的拘囿,让诗的思绪在广阔的时空中流动,才能调动自己意识和潜意识中的表象积累,形成奇妙的组合,写出具有超越性品格的诗篇”。其次,“新诗是自由的精灵”,不过它尚未“在广阔无垠的天宇中”轻盈地展翅飞翔,其主要原因在于,在“五四”以来的特殊社会环境与时代氛围下,“新诗与政治的无休无止的纠缠”,“新诗与传统的审美习惯的冲撞”等,积压在它身上,使它的翅膀一直显得沉重,飞起来很费力和艰难。第三,废名的“新诗是自由诗”的论断,是从内在精神对新诗品质的概括。它告诉我们,现代诗人只有“葆有一颗向往自由之心,听从自由信念的呼唤”,才能结出具有高度独创性的艺术思维之花。第四,废名的“新诗是自由诗”观点也标明了自由诗在新诗中的主体位置,相比格律诗,自由诗之所以会在新诗历史舞台上占据更显赫的位置,是因为它“具有本原生命意义与开放性的审美特征”。此外,针对人们有关自由诗“不讲形式”的误解,吴思敬认为,“自由诗绝不是不讲形式,只是它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形式”,因此,解决当下新诗存在问题的办法绝不是构建几种新格律诗体那么简单,而是要“从内容上入手,强调诗性的回归,强调诗的发现”。以“自由”为重要的艺术尺度,吴思敬对新诗的内在本质、形式特征、文体特点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特定思考与巧妙阐解,是富有真知灼见的。
对新诗文体特征和创作原理等进行心理学层面的透视与详解,也是吴思敬谈论新诗的一种重要理论策略。《吴思敬论新诗》中收录了不少从心理学角度谈论新诗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虽然大部分写于1980年代,但今天读来丝毫不觉得理论老套和观念过时,大概是因为诗评家吃透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也熟练掌握了运用它来阐释新诗的方法,加上他对新诗这一独特的美学对象有着极为精准的把握和极为透彻的领悟,并且始终围绕着新诗中的一些本原性问题加以思考和阐发。在吴思敬心理诗学的观照视野之中,举凡诗歌的主体性原则、诗歌创作的内驱力、诗歌创作与自我实现、新诗的创作心态、诗性的发现、诗歌的思维、知觉障碍与新诗创作等问题,都有涉及。这些基本的诗学问题,可以说从新诗诞生以来至今,都是始终与诗歌和诗人相伴相随、不离左右的,因此,对它们的思索和解答便具有长久的学术价值。
此外,这部论著还涉及“新诗经典化”、“新媒体与当代诗歌创作”、“字思维”与现代诗学建设等问题,这些问题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中国新诗的一些本原性问题,具有当下性和前沿性,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也体现出不凡的价值和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