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平:眺望华山
- 作者:郭军平 更新时间:2014-07-16 03:05:01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859次
夏日一个美丽的黄昏时分,我骑车来到郊外,吹着凉凉的晚风,聆听着耳边草丛中传来的虫子的鸣唱,似在欣赏一曲怡人的轻音乐。清新宁静的乡村土地,广袤而无边,所有的炽热好似都被泥土和丰茂的庄稼吸收殆尽,地面传来凉凉的地气。落日的余晖还在发挥着最后一丝光芒,眺望天地间,灰蓝色的黄龙山脉如一道屏障横亘在北方,遮挡住了我遥望的视线。我知道,翻过那座大山,就是路遥的家乡——陕北。可是相对于南边,北边的山脉确实少了一些雄奇,显得有些平淡而无色。于是我的目光紧紧地被南边的怒放的奇峰吸引住了,我知道,那座元宝状的奇峰就是享誉天下的名山——华山。
华山崔嵬,华山奇险,华山的美在此刻竟然能清晰地看到。三座奇峰似怒云漂浮于暮霭中,金色的余晖把自己的最后一丝的光芒完全镀在了三座奇峰上,这使得三座奇峰更显得瑰丽无比。我多么想骑一匹快马飞越到它的脚下,我也多么想插上一对翅膀飞到它的山顶。可是,不能啊,我此时是站在距它很远的地方,我怎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于是,我只能眺望,眺望着这迷人的华山晚景。想象着曾经的几次攀登于它的东峰,南峰,西峰,北峰,中峰,在苍茫的大山里,我是多么小的一个黑点,倘若放在这里看,根本是看不到的。我能看到的是只是它峥嵘的外貌,奇险的山头,元宝状的美丽外形。这三座奇峰看似之间没有相连,但其实是浑然一体的,我曾经到过它的脚下,庞大的躯体像一道巨大的屏障遮住了南边的路途,南边是什么,翻过秦岭,就是贾平凹的家乡——陕南。想到苍茫浑厚的三秦大地竟然是作家辈出,人才济济,内心不能不升腾起一股雄壮的自豪感。
华山凝聚了很多的人文掌故。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三游华山而不登,竟然写下了不少的斐然美文,令人喝彩。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为何登上华山却投书而哭,至今我都在为老夫子伤心。“不平则鸣”,我想老夫子着实在政治上是不得志的,这要从韩愈写下的一篇《谏迎佛骨表》说起。作为中唐大儒,韩老夫子还是继承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政治思想,力求革新弊政,不尚空谈。在佛教盛行的中晚唐时代,韩愈看到了佛教空谈误国的危险,故而极力阻止。所谓的“忠言逆耳”,皇帝老儿一怒,一纸贬书发配边远。于是,老夫子悲愤之余,写下了一首千古读来都令人荡气回肠的好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老夫子一身忠骨不仅没有得到朝廷的好报,反而被贬谪边远地区,可见当时的唐宪宗是多么的昏庸无能。这也难怪韩老夫子要在华山上投书而哭了。其实,误国的何止是佛教,“长夜酒色淹社稷”,韩老夫子痛哭的不仅是皇帝老儿的昏庸,更痛哭的是面对一群朝歌夜弦,躺在温柔乡里缠绵不干正事却又打击正直之士诋毁文学之士的腐败官僚队伍的无奈。韩老夫子在污泥一样的官场里用笔呐喊,呼唤良好社会风气,呼唤崇尚读书的正气,写下了《师说》《进学解》等一篇又一篇振聋发聩的犀利文章。可惜,在中唐那样一个世风日下不学无术却能混的有滋有味的江河日下的社会里,他的呼声至多不过是暗夜里的流星一闪。大唐在逐渐没落,昔日的辉煌不再成为必然。
想完韩老夫子的事情,忽然又想起了不少咏华山的诗歌,于是,我被眼前的这一幅美景所吸引,继而深深地陶醉在诗歌的海洋里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