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是中国人钦敬的大山,这次进山看见刻着“玄都昆仑,天地枢衡”的字石,查查词典。玄都——道家所说神仙之境。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配极玄都閟,凭高禁禦(加竹头。字待查)长。”仇兆鳌注引《道藏》:“道君处大玄都,坐高盖天。”又引《云笈七签·三洞经》:“玄都上有九曲,崚嶒凤台,琼房玉室,处于九天之上,玉京之阳。”——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葛洪《枕中书》引《真记》:“玄都玉京,七宝山周围九万里,在大罗天之上。”李白《庐山谣》:“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总之,昆仑山高,绵延千里,诗人李白杜甫都要援引它的一些神道传闻入诗,宗教和民间再加倍烘托,昆仑是神仙之境成为昆仑文化的重要议题。
枢衡——旧指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北史·序传》:“仆射执我枢衡,总厘朝务,使我无后顾之忧。”——玄都昆仑,天地枢衡——昆仑既是神仙之境,又是天上地上神仙界行政职权的中枢所在。八个字把昆仑的位置抬到极高了。
道教道家既有这等说法,民间就更推崇昆仑山水,于是有“瑶池”传说——瑶池是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地方。《史记·大宛列传赞》:“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以前看过《青海湖》上一篇有关穆天子、西王母的文章,这次昆仑山行,看见格尔木市也在找并大约定位瑶池了,昆仑文化在有所收获了。我想,联系在一起,则昆仑泉是否就是所谓“醴泉”之一处?——醴泉,书面语(1)甜酒。(2)甘甜的泉水。其(2)应是泛指,不一定非得落实到某一泉上。辞书上讲到醴泉,例举《礼记·礼运》: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又举《论衡·是应》:泉从地下出,其味甘若醴,故曰醴泉。——这里文意似是:所以称之曰甜酒泉。扬雄《蜀都赋》里有句“北属昆仑泰极,涌泉醴”,也提到昆仑极高地方,流出甜美的泉水。昆仑文化之开发还大有潜力,大有资源,初步可用于旅游开发方面。有些古籍也很有考证落实的文章可做。
家乡那边只有泰山崂山沂蒙山,参加兵团来到格尔木市,知道农建师南边的那一片大山就是著名的昆仑山后,就多了些登昆仑一游的意愿,在农场农田里,遥望昆仑山,总有无尽的话题,刻画昆仑山,总有用不完的颜色画笔。我初学水彩画时候,有了时间,就在昆仑山下戈壁滩上,画绘昆仑山色,把屯垦战士的无限期望也寄托在昆仑山上。从青海调动回山东后,看不见昆仑山了。从电视上看见西部相关新闻,总还是虚虚地念叨昆仑山、盐湖、格尔木,他们是一体的。这次回格尔木来,师生见面,我们没有提到昆仑等等,但是去农场去盐湖之后,5月7日学生安排去昆仑山到纳赤台一游。这是我们计划以外的项目,学生知道愚师对昆仑山的憧憬——当年师生同堂时说到过昆仑山对于格尔木的意义和价值;后来,写过散文《昆仑山的诱惑》,记录我和几个青年蹬自行车进昆仑一游的观感和收获,同行者中有一个学生,那时已经是同事关系。
当年自己关于昆仑的资料不多,没能给同学热爱昆仑山的热情以更大更多的培养、探究、点拨等支持,而现在由于有识之士的努力,昆仑文化得到一些开发,昆仑山成为格尔木的相关标志,昆仑山水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格尔木人现在都知道昆仑山里有瑶池,传说的瑶池就是现在开发的昆仑山温泉。带老师上山饮昆仑山水,成为学生的精心安排。
题目说初饮昆仑泉,指的是上山去饮昆仑圣泉水,不是仅仅饮昆仑山水——格尔木河本身就是一种昆仑山水,屯垦人从格尔木河引水浇地、也包括生活用水,当然早就喝昆仑山水了。初饮是说这次学生开车带去昆仑泉景区痛饮昆仑泉水。自己曾多次经过昆仑山,但是饮昆仑泉却是初次。而圣泉和温泉不是一个地方。
上午出发,西行先到盐湖集团办公区(楼)一游,我在这座楼里上过班。现在由于集团发展扩大,就在楼后面又建了一座十几层的新办公楼,旧楼这里是黄河中路26号。
行了,留下这点念想,向昆仑山去吧。
同前两天到盐湖到河西一样,学生陈红自备私家车拉老师去昆仑山。车行,向昆仑爬坡去,车轮下是昆仑山北边的冲积扇和砾石戈壁,虽然车在爬高但是不明显,缓缓地升高,格尔木海拔2780米是熟记的,车刚出市时还不留意海拔标高的变化,等到缓缓地看过山景来了,也开始注意路边的海拔标石。车过了铁路桥,这是实体。再过石灰厂——这是半实体,不知是否还在生产?过了原农建师水泥厂旧址,能看见的好像只有烟囱了。这里当年农建师部分屯垦兵在此工作过——注意一下海拔标高,已经3360米,比格尔木海拔升高了580米。再过“温泉水库”——“昆仑水电”——“二级水池”等处(引号里面皆是地名标识),注意一下铁路与公路位置关系,或远或近,总是能看见,当然也有看不见铁路的时候,看不见的时候少。——铁路在公路左边——汽车向南爬昆仑山,左边是东;青藏铁路进拉萨是靠着公里不远的,也是根据勘察设计,时左时右(相对地指在青藏公路左右)地前进。——这时这里,笔记本上记海拔是3400米。过铁路隧道,过山坡。
车经奈金河水电站时候,当地海拔3460米,看见三位护路工人走过——路上行人很少,几乎没有行人,看见护路工人走过,也记在纸卡,青藏线上——公路线和铁路线——平常就靠他们保养着,靠他们保持着运行,看见他们自然亲近。下面还有记字就是——铁路在右侧——在公路右侧方向是西边。又记着——过了10多个桥桩——梁柱式的。再下面,记了——“青海护路站”房屋,常见那种砖石结构的房屋,这个却是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护路站”。这里路标是2818公里,附近有河,海拔标高——3500米。还有个“瑶池水站”的牌子,过了牌子,有个字牌——瑶池之水,有文化意味——让人觉得已经走进神话里了。车行砂石路段后,到了“国家地质公园”,看见六个大字标牌(没见公园建筑,不过也许是筹建),人又从神话走进科学,沙石路也变成铺满柏油的好路了。
地名标志见了“纳赤台”——证明愚师在学生带领下爬昆仑山到达纳赤台地方了。司机李师傅说:再走还要到“西大滩”“五道梁”,地名有记忆,知道那是青藏公路一路上环境和气候恶劣的地方。说说罢了,没有准备是不能去那里的。
车到“昆仑圣泉”了,圣泉建筑在公路以东,门额上有“昆仑圣泉”四字,楹联位置写了毛泽东诗词名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这里的海拔高过两座泰山,昆仑横空出世,游人到此也体验沧桑。公路边有个小的城堡式建筑,进去见里面空间很大,建筑随着圣泉水势和地形,空间错落。进来地方有水潭水池水道,这是设计者在展示昆仑泉水,在泉水周围多些活动空间,让人休息下来,理理思绪,理理目光;下面有个涌起的活动的水柱——让人想起济南趵突泉,或者说是把昆仑泉水模仿成趵突泉水,这水柱周围的水面,宛如山东家乡水井面积大小,周围游人可以弯腰侧身用嘴直接饮用泉水。我用手合拢起来接昆仑泉水喝了——似乎不用这种姿势接饮昆仑山泉水就是不敬,真甘美真清凉,饮则旅途劳累全消,真解渴真爽快,饮则路上噪糟顿解;圣泉涌流的昆仑山水,一饮难忘呀。水潭水池则供带有水箱和水桶的人装满带回,设计得真周到。泉水出自昆仑山,出水口在这圣泉建筑里面,泉水四季不断,在水柱下面,还有泉水分流的设施,有个泉水分成七八个水流的下溅平台,挺多的昆仑泉水,哗哗流进下面一条河里,最后也该流进格尔木河里,成为供应格尔木人的生活用水,同时这些昆仑山之水也滋润了河边的绿绿春草。
除了水——昆仑山水,温泉水,昆仑山还有玉,北京奥运时候奖牌上已经开始镶上昆仑玉,学生说昆仑玉比和田玉比重稍大。我在本地屯垦教书时候,还没有听见这些信息,不知有没有这些项目,有没有政策指引这些开发和发展。
学生安排我们去昆仑山一游,用心良苦,是为了让自己的老师知道———老师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老师曾经描画吟咏过的昆仑大山,满腹宝藏——都是国家级的。
李师傅问我们高山反应情况,我们说有点晕,记着这里海拔3640米了,路标2834公里。后来车行到路标2840公里时候,记有“先西侧石灰岩山”,刚进山看见有石灰厂,以前不知。这里的“先”是指在车到“瑶池”外面的“无极龙凤室”之前的时间。
路边还有“宝石石材”——“盛世奇才”等字标,这些感叹似乎都属于那种文人借景抒情之作——修路队伍或修路工人中都有这样的文人,昆仑文化材料之一种吧。——“铁路桥20个桩”这条记录,是为了记忆山上公路铁路修建之难之艰。
满饮昆仑圣泉水后,车带我们向瑶池靠近,师傅告诉我们:由此再向西去,进昆仑山里面就有瑶池。——真实的运作在接近神话的境界——这是昆仑文化之妙之佳之醇厚之凝重。前后左右都在昆仑山里,向南走到这里已经足够,也不能向西再行,看不见有路。离开青藏公路走上工程便路,在停车地周围看见许多石碑,碑多字大,这是人近昆仑之后,流传的道教的一些思想精华,以及这些凝成的某个层面的昆仑文化;周围所立石碑可视为一种道教文化之大众读物:“玄都昆仑 天地枢衡”、“万化之根 龙脉之宗”、“金母元君 统太虚清”、“万圣朝觐 兆民仰尊”,这些得到刻字立石待遇。
四块石碑都立在“无极龙凤室”外面停车平地上——这龙凤室周围是一片大的平坡,路边一块平地上,有二兽二人立像,五开石门坊正中额上刻写“无极龙凤室”五字,坊里有块写刻“道德”二字的石柱,有块写刻“道德”二字的石碑。是提醒游客到此要重温《道德经》吧,标示“道德”关键词,格尔木人略尽地主之谊。过“无极龙凤室”牌坊,工程便路西边有一片开阔地,这里在建一所殿宇,龙凤室的主建筑吧,二层金碧大殿,八柱。西边有一座小殿,小殿有“天人合一”字牌。
这次我们不可能去看瑶池。我想:神话里的东西就让它留在神话里吧。外面这些道教文化的陈列字物要好好领会领会。神话和宗教文化的精神附近,还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瑶池下面记有:三岔河玉珠峰矿,海拔标高3700米。玉珠峰矿是早有的,无极龙凤室是新建的——还未完工。
无极龙凤室殿宇以外的开阔地上竖着许多字石,字石或称石碑上隆重地刻着道德经语录,上面是文,下面是出处。如:“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据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摘道德经第八章”所刻语录都是常引常用的,当时在昆仑山上也有兴趣地照录过数条语录。回家后曾找出《道德经》对阅,看见昆仑山上有的《道德经》语录石碑可能有误,如:
“见素抱朴 少思寡欲 绝学无忧 ——据道德经第十九章”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摘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此两条语录碑有误三处:一、己写为已,误。二、摘道德经第三十九章,误,此两句在第八十一章。三、见素抱朴 少思寡欲 在道德经第十九章;下一句“绝学无忧”则在《道德经》第二十章首句。对阅所据版本是王蒙《老子十八讲》之附录,对照阅读,发现三处似有误,不过也许是所据版本不同,附记于此,供昆仑山上语录石碑凿制者参考,以免伤损昆仑山道教圣地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