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初旭:奥秘黄荆
    初旭:奥秘黄荆
    • 作者:初旭 更新时间:2014-07-08 02:00:28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438
    [导读]老林,是泸州市古蔺县4A级景区——黄荆的俗称。 我在游览黄荆老林的时候,曾经发现:在源远流长的各种生态文化演变过程中,涌现了数以万计的自然风光景区景点,其中有名的,没名的,名气大的如峨眉山、黄山等,名气小的甚至是不知名的,就像黄荆这片老林一样,只是因为它不愿意招摇着让天底下的游客过早去打扰,想留着原本就属于它本身的一片静谧吧?于是,黄荆老林,这个迄今还没有完全掀开其神秘盖头的景区,却怎么也掩盖不住其莫大的诱惑力,总是给人厚重的联想和意想不到的惊奇。



      
    老林,是泸州市古蔺县4A级景区——黄荆的俗称。
    我在游览黄荆老林的时候,曾经发现:在源远流长的各种生态文化演变过程中,涌现了数以万计的自然风光景区景点,其中有名的,没名的,名气大的如峨眉山、黄山等,名气小的甚至是不知名的,就像黄荆这片老林一样,只是因为它不愿意招摇着让天底下的游客过早去打扰,想留着原本就属于它本身的一片静谧吧?于是,黄荆老林,这个迄今还没有完全掀开其神秘盖头的景区,却怎么也掩盖不住其莫大的诱惑力,总是给人厚重的联想和意想不到的惊奇。
    我认为,黄荆老林,应当就是伴随着造山运动来到世间的。在造山之时,它经过了一番疼痛的挣扎,终于挣脱了尘俗的一切羁绊,同深山共处,与白云为伴,在几乎与尘世隔绝中度过了上千上万年,也至于几乎是耗去了甘于沉默的上半生,然后又以凝结着他们心灵悸动和以自然、天成、鬼斧神工般的精妙绝伦的美丽,才开始慢慢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融会于大千万象的景点中。佛教是讲转世轮回的,这样看来,黄荆,才像一个羞羞涩涩的少女,终于在多年来大自然的轮回中,开始掀开着她那神秘的面纱。
    今天,当我们走进国家4A级景区的黄荆,品味着新鲜空气,仰望着蓝天白云,欣赏着小桥流水的原生态美丽的精神卷帙的时候,把握着的便是黄荆老林的一种生命流程,在这种感觉里,山水的灵魂终于与黄荆融为一体,人的灵魂终于与山水融为一体。于是,每当夜深人静之际,我便守候在自己的空间里,情不自禁地搜索于存储着的黄荆那些神采依然的风光照片,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触摸着黄荆老林扑面而来的鸟语花香和厚重的生态文化的气息,再次触发我要去细细探寻和品味这组绿色丛林间分布着的山山水水,一次次慢慢地去品鉴黄荆的文化和奥秘的所在。

        


      
    盛夏,我又一次来到了黄荆。
    我们背负行襄,在刀砍斧削的裂谷深沟里款款而行,举头望山,山高水长,巍峨高耸。我不想夸饰,而是实实在在地说,只有黄荆,才有这样美丽的山。沟壑纵横,山峰林立,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雕饰之下,突然的耸立起一座又一座连绵起伏的群山,或峭壁千丈,或平缓如水,或温和静穆,或清泉环阶。千山万壑,似有争强的雄心,又有恬淡的情愫。如果说,雄心和霸气是一种气质,那温和、恬淡也就是这样一种气质的完善和补充。事无定则,美无定论。人人心中都有一种不可取代对美的认识和态度,站在云雾缭绕的普照山上,看着山下的一片片丛林,丛林环绕着一湾湾的白雾,轻风吹来,云飞山动,那不是人间仙境是什么?这时候我在想,假若有兴趣的话,要是带上两瓶郎酒,就地铺上一块油毡布,轻轻小酌两口之后,我估计,那“曲水流觞”的感觉就会情不自禁的从你的胸中徜徉出来。这片山,这片原生态丛林,已经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人的注意,引出众多文化人的意趣。走在丛林间,让人把心都遗放在那里。于是,我终于明白的是,纯天然为什么那么受人崇拜?一般来说,皆因天然和古朴让大自然在静静地生养,除了因为修行和置名利为云烟的话外人之外,多半就是地球给予人类的馈赠吧?
    豁然亮出笑脸的太阳,洋溢着橘红色的光晕,托出一束蓬勃的生命之火,就像悠扬的山歌在半天头打个旋,坠落在山崖上余音袅袅,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这时,一群赶集归来的黄荆姑娘着一身现代色彩,突然出现在峡谷谷口,展示一道迷人的风景…… 老林的太阳这时便分外地明媚了。太阳下萌动的黄荆老林,是那样的倔强和富于传奇色彩,直让你刻苦骨铭心。
    我想,黄荆的太阳伴随着一片古老的林子,历经沧桑,铸就人类的历史,续写生命的演进。黄荆的太阳是壮美的,也是温柔的。徜徉在八节不洞的峡谷中与太阳对话,太阳如金桔般挂在山腰的树枝上,充满诱惑。明明是中午,阳光却暖暖的,柔柔的,有人说黄荆的太阳是女性的化身,这一点我信!到了官山和笋子山,太阳高悬蓝天,为莽莽苍苍的世界粮援工程速生丰产林染上一层金辉。走进新生林带,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太阳,黄荆太阳,镀亮的山峦,镀亮的溪流,镀亮这里的一草一木。黄荆的山,黄荆的水,黄荆的人,沐浴在黄荆的太阳下,均展示出一种憧憬与希翼,这不就是对新生活的挚爱与追求么?


        



      
    从断井山出发,顺溪顺直下,是一条长约八公里的绿色长廊,向左拐过一座石拱桥,往幽谷里走,便是著名的八节洞景区。
    从谷底逆流而上,可见八节洞瀑布大小不一,各具特色。或绿荫掩映,或裸露苍天,或飘逸潇洒,或恢宏壮烈。每一节瀑布无不倾注着大自然这位艺术大师的独运匠心。中午时分,太阳红着脸,跌进幽幽的深谷,洒下一片杏红色的阳光。光与水融在一起,染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绸缎;水珠飞溅,为彩绸缀上了一朵朵耀眼的银花。
    据当地人介绍,在黄荆老林境内,像这样的瀑布有成千上万条。它们像夏夜的繁星,点缀着翠绿的峰峦;它们像闪光的珍珠,装饰着幽幽的山谷。沿着布满苔藓的小径紧走几步,便是“黑龙潭”瀑布,因这里林深树密,遮天蔽日,周围光线较暗而得名。同时,这里亦叫“水帘洞”,岩石下有一个十多米宽,六、七米长,半人多高的干岩洞。溪水顺岩石飞泻,形成一块巨大的“门帘”,遮着了整个洞口。我们掀开大自然亲手纺织的“门帘”,便到了当年孙大圣造化的地方。我们在林荫边小憩,有人竟学起了孙大圣,逗得在场的人捧腹大笑。
    顺溪边的石级攀援而上,含羞瀑布便羞羞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里地处白云岩下,地势平缓,溪水像一位待嫁的少女,只有到崖边才能见到,且没有其它几节瀑布的浑宏。坐在溪边,人也会生出几分柔情来。
    逐节观赏,很快到了最后一节,也是最为壮观的一节。瀑布宽约5米,高40米左右,整条瀑布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站在浪花飞溅的青石滩上,浪花像撒娇的小狗,挑逗似地爬上膝头,搔得人痒痒的,稍不留意,便溅湿一大片裤管。从岸边往下俯视,只见崖下激流飞泻,雪浪滔天,大有万马奔腾之势;浪涛阵阵,山鸣谷应,组成一支奇妙的交响曲。多姿多彩的山石,浪花飞溅的水流,犹如走进童话般的奇妙意境之中。瞬时,眼前浮现出流金溢彩的北京故宫,宏伟壮观的古代长城,千姿百态的秦代兵马俑。如果说这些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那么,难以尽述其绝妙的八节洞瀑布,便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精雕细刻的艺术珍品!
    八节洞瀑布以奇妙、壮观而享誉省内外。难怪清代诗人梁春华游后惊吧:“绝壑飞泉流暗壁,奇峰障日逗寒烟。雪开洞口云开处,信是人间便有天。”
    认真探寻隐藏在云雾缭绕密林中的瀑布云集之地,感觉到整个八节洞都正纷纷扬扬着神奇:八节洞总揽大西南瀑布的气势浩荡,集原森林激流和瀑布群荟萃一身,奇异深邃既长且大深山藏娇万载不名,而今多少人正在向着这个瀑布群走近,试图要撩开它神秘面纱,一睹造访者的倦容与惊喜,一路轰响而过,一路浪花飞溅。八节洞早已成为热点地区,并作为一个目标正在被竞相前往。
    且住!再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它———八节洞的位置所在。
    北纬28度!八节洞当是一个完整的巨型地貌构造单元。在地形图上,它是一条笔直的直线,将平铺着的石坝切出一道锋利的笔直的刀口。专家们说,这是由于南方古老坚硬的地盾持续不断的俯冲挤压合力造成的,就像可塑的硅胶那样被推搡抬升起皱,两端向外逸出并拧开而成。而此刻的我,却在顺着专家的思路,一遍遍仔仔细细地想:能够在一块坚硬的岩石石坝之间,横切着剖开东西两侧坚硬的石板,把大自然的用笔、结构、布局弄到了如此完备的高度,当是谁呢?大自然是也!
    就这样,大自然不由自主地在这组瀑布群之间的地冠上“北纬28度”的名字。正是这一条天然形成的经纬线,筑就黄荆老林与众不同的文化底蕴;它巧夺天工,不偏不斜地在北纬28度的地理位置上,将河床一分为二,就像是两个地楔,锁定支撑又统领着黄荆的原始森林的万水千山,化为远古丛里文化的一片神秘和万千感概,也带来了造访者内心世界的一片迷茫。这,就是大自然遗留在这个世界的墨迹,传神的风韵留在景区之间,以至于被各式各样的造访者轰然心动,摩挲不已。
      


      

    黄荆老林的古告示深深地引起我的赞美和沉重的叹息。
    在山林中行走,缅怀、遐想之思绪不绝如缕。当你在这片翡翠般的草地上歌唱和舞蹈时,你不得不为那块百年残碑所震撼。
    这块石碑是当年古蔺县文物普查队在黄荆乡金鱼村一社境内发现的。碑属单座石碑,高0.72m,宽0.57m,整个儿掩映在杂草从中。碑身早已残缺,内容却清晰可辨。这是大清光绪十七年当地团保娄正方,甲民罗桂荣,袁正伦等公立的一方告示。告示内容前面那个“善”特别引人注目,一个简单的中国文字涵盖了几多美好,几多善良,几多祝愿。内容用诗的形式刻写道:“沿河毒鱼大伤生命,水流下流人饮亦病,责成团保互相察禁,倘敢阴违严拿究问。”从内容上看,这是一张严禁毒鱼告示。站在告示之外,我们不难想到:大清时代,这类公益广告肯定无人愿掏钱赞助,更没有单位去报销。具有环保意识的黄荆人,却自己掏钱,用“碑”的形式警示后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在那样的年代,这是多么难得啊!
    我们在沙溪、鱼溪这些溪谷中行走。沿途流水潺潺,悦耳动听,深深浅浅的流水间,鲫、鲢、鳅、鲶、鲭、白甲等鱼类犹如一个和睦的大家族,三三两两,邀邀约约,无忧无虑地“鱼翔浅底”。人从身边走过,也不逃离,仍我行我素,悠哉游哉,泰然处之。我们在溪边坐下小憩,顺手便逮着了两条小鱼,看见鱼类的憨厚,就像看见孩子的眼睛,我们怎么能够去伤害这种天真无邪的小小生灵呢?于是很快将它放回水中。它向我们友好地摆摆尾,游到深水里去了。我们相信,当你坐在蓝天白云下,置身于这片纯情的青山绿水间,再恶毒的人也会良心发现,去善待生命,去善待人类之外的许多东西。因为,那方残碑在启示着我们。
    亿万斯年,悠悠岁月仿佛被压缩成短短的一瞬。从造山运动的硝烟中显露身姿的黄荆老林,大跨步穿越历史,突然来到我们面前。如此狂野原始,如此苍凉高古,如此突兀奇崛,如此神秘莫测,如此气象万千,直叫现代文明社会目瞪口呆,顶礼膜拜。当我们为这片川南绿色明珠拍手喝彩时,是否还想起一代代黄荆人为保卫这片静土浑汗如雨,是否还想起黄荆人的忧患意识,才避免了黄荆老林在历史上遭受人为毁损的灭顶之灾。具有环保意识的黄荆人是永远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如浪的雾,如波的峰,如镜的泉,如练的溪,依山而建的黄荆民居,与水为伍的黄荆人家;霞光万道,穿越森林,照在晶莹的露珠上,闪闪发光;青山深处,炊烟缕缕,如丝如雾,袅袅升腾。不知何年何月起,这片神奇梦幻的山山水水,融和着一群勤劳朴实的黄荆人,演绎着一串发人深思的故事。
    谁能解读这莽莽苍苍的千里老林,老林里生生不息的黄荆儿女呢?我们叩问蓝天,叩问白云,叩问青山,叩问绿水,叩问历史,叩问那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大叔大婶……
    原始森林,人迹罕见,黄荆人从哪里来?从老爷爷到老婆婆,如水的月光下,一代代口耳相传。山谷里荡漾着浑厚的回音:此地过去属官山老林,在明代仅有少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他们从江西来,从湖广来,用“湖广填四川”,谱写了一支波澜壮阔的生命进行曲……,但是,岁月老人在黑森森的山林里埋下了浓重的伏笔:黄荆人为何要躲进深山老林?为何要选择独立而居?是生存的进取,是灾祸的退避,抑或是人与人之间巧妙的设防?聚和散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他们是否退早也会再来一次浩浩荡荡的“西部大移民”?从逶迤的山岭走向壮阔的原野……
    款款地向老林深处走去,你瞧,这个博大精深的奥秘,或许就蕴藏在黄荆人家的灯火阑珊里?站在黄荆这块丰富、博大、深厚的土地上,伫立在白墙青瓦的民居前,我们频频地眺望,眼前闪过一群认山作父,以水为母的黄荆人。
    若干年来,他们赖以生存的是莽莽大森林,高山与峡谷。这里山高坡陡,地寒水冷,包谷如小米大小,外地沉甸甸的稻谷,在黄荆却被秋风过早地调零成冰冷的泪珠,朴素的土豆成为“半年粮”。守猎是山民冬天的活路,也是生活的另一种补偿。从这山到那岭,捕猎使男人练就一手绝技和坚韧;生活的艰辛,女人学会割草,打柴,背着孩子也能挑百余斤。月亮滚过门前那道沉重的山梁,小俩口还在灯下摆一些半荤半素的龙门阵。黄荆有许多养蜂人家,蜜蜂养在住家旁边的山崖下或松树上,一只只蜂箱如僰人悬棺。蜂箱下黄花正摇曳开放。一切飘荡着久远的悲怆,也展示着美好的向往……
    黄荆人家是分散的,独门独院地生活,人心却是团结在一起的。黄荆街原来不足十户人家,时下却沿着溪流建起了长长的黄荆景区一条街,建起了宾馆酒店,建起了都市人拥有的自信和自豪。黄荆人是淳朴厚道的,有山外来客,便会捧出家酿的包谷酒,摆上腌腊肉,配上红烧竹笋,水煮香菇,还有那麻辣十足的洋藿,掏出深如海,厚如山的情意与你开怀畅饮。黄荆人是开放的。每到一民居前,正门上方雪白的墙上必定撰写着当地的小地名,同时两边由主人口占一绝或照搬古诗,或抒情状物,或平安吉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这就是黄荆人的自我宣传,自我提高。黄荆人聪明地告诉你:无限风光就在这险峰峡谷里……
    栖身于深山之野,以树枝为笔,大地为纸。蓝天白云,流水潺潺,凉风习习,物我俱忘,一片清净。沉湎太久,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的斯人已经越过有形无形的山梁,穿越或明或暗的迷雾,一步步走向山外………
    突然再次有了荡气回肠般的感觉:是啊,山水的灵魂早已与黄荆融为一体!人的灵魂也早已与这片山水融为一体!这,就是黄荆把互融互通发挥到极致的奥秘吧,我以为。


    初旭,本名王先军,生于四川古蔺。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爱好绘画和写作。先后当过农民、教师、公务员、法律工作者和编辑记者。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知音杂志》、《现代女性》等全国若干家报刊。散文《父亲.沙漠》获全国青年散文大奖赛奖,《古蔺女人》获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铜奖,出版个人散文集《山地风流》和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与人合作出版《巴蜀名胜楹联大全》。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