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战宇婷:读《鲁院日记》有感
    战宇婷:读《鲁院日记》有感
    • 作者:战宇婷 更新时间:2014-06-30 03:14:5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36

     

      记忆于我们,是一扇门,通往过去,也似一盏灯,照亮未来。丁利的《鲁院日记》围绕在鲁迅文学院学习与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是不断深入到记忆深处,深入那些魂牵梦绕的乡村精致,散发出温厚的乡情。

      翻开《鲁院日记》,作者洋洋洒洒的文字就像茶香般氤氲开来。没有浮夸的辞藻,文字质朴,就像这本书的关键词:日记,百物皆可入文,生活的细节却 被作者安排得错落有致,读后唇齿留香。平凡的生活细节总能在作者的文章中留下一些微妙印记,编织出绵密的人生话语,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体会平凡中的感动。在 《走在记忆里》一文中,作者写到了鲁院大门南边的蓝半截子废品收购站,一对夫妻卖着旧书,旧书堆里有简·奥斯丁、莎士比亚……这样不起眼的角落,依然散发 着文学的馨香。就像作者所说:“人就是这样,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留下难忘的东西,不仅是那些震撼心灵的东西会留下,有时就是那么不起眼儿的一个举动, 一个眼神或一个楼的拐角,道边的一棵小树,乃至一碗不好吃的米线。”这样的生活细节在这本书中比比皆是,读起来充满生活情趣,却总是由小及大,展开一番人 生思考。

      几个月的鲁院生活,作者拾掇生活的微小细节,小心翼翼风化成记忆晶莹的琥珀,119路公交车坐过站偶遇的火锅店、奇异的楼景、令人敬仰却寂寞的 鲁迅故居,这是作者与生活的对话。而这对话不仅立足现实,更朝向书本,这是鲁院生活带来的精神食粮,它不断开阔着作者的文学视野。纸上的文学大家变成了眼 前亲切近人的导师,毕飞宇、施战军等等,一堂堂生动的文学课,不断把作者带向更为深沉理性的思考。从文学转向,到阅读选择,从作家视野到日常生活写作,作 者不断思考着,也不断收获着。在《作家的视野》一文中,借由施战军对成长小说的讲解,作者思考了作家的文学视野问题。而在《寻找文学的力量》中,作者与鲁 院班的作家们一同探讨了日常生活写作的问题,关注生活细节可以避免空泛但也易浮于表面写作,“问题不在于写日常经验还是大历史,关键要超越浅层次的表 达”。作者对文学的理性思考还有很多,小到对一本作品阅读的感受,大到对一个文学现象的探讨,这种深层次的思考散落在作品各处。

      这种思考也构成了《鲁院日记》的一条主线,而在这条理性的主线之下则隐含着另一条情感线,即作者对故乡的回忆、对父母亲的牵挂。如果对鲁院生活 的书写是作者与文学、与现实的对话,对故乡的怀恋则是作者与母亲、与过去那个自己的深情对话。在《现实与梦境中行走》这篇文章中,作者由自己方向感差,想 起母亲年轻时因方向感差而迷路的事,父亲的闷气,我对母亲走丢的恐惧历历在目。临近文集结束,也离鲁院学习的结束越近,作者的回忆就越密集。《闲话“年猪 宴”》中,一通电话引起作者对故乡“年猪宴”的回忆,散文以六个画面串联起来,第五个画面忽的转到了30年后,重男轻女的糊涂李“捋一把胡须领着小孙女, 在屋檐下晒太阳”,而二丫爹已经过世3年。年猪宴的热腾与30年后的寂然令人错愕,很多曾经在乎的固执都随着时间发生了改变,只有热腾腾的年猪宴依然年年 上演。在鲁院学习的中途,作者也因父亲加重的帕金森病情返回家乡,而在文集结尾,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父亲病情的好转。面对繁华的都市和如今新鲜的一切,故乡 的种种或许是卑微的,但它们正是如今的基石,也是观察自我的一面镜子。

      短短几个月的学习生活,浓缩成了丁利的这本《鲁院日记》。从秋雨纷纷到大雪弥漫,作者从初到鲁院的新奇和敬仰逐渐走向对文学的深沉思考,逐渐走 向他的记忆深处,让我们看到作者的文学历程,从农家院到鲁院的艰辛不易,也让人感叹生活对文学的滋养。鲁院生活是作者人生的一次转向,一个新的起点,鲁院 生活对作者文学生涯的影响必将是深远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