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峰:千秋屈子舟 万代离骚传
- 作者:陈莹峰 更新时间:2014-05-30 02:00:11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52次
千秋屈子舟 万代离骚传
——端午节感悟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即“开端”、“初”之意。初五可称为端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诗人节、蒲节、天中节、重午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始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寓意丰富的神奇节日,时至今日,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与中秋、春节并称为三大节。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也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说文解字》:端,直也。张舜徽《约注》:“端者,谓人立于地,如草木初生之直也”。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的说这一天是伍子胥的忌辰;也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或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但说得最多的还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唐朝文秀《端午》诗:“节分端午是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这古老的传统的节日,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显然,端午节为的是纪念我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当时正值七雄争霸之际,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粽子、饮雄黄酒,门上都挂菖蒲、艾叶等等。这是为什么呢?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发展成棕子。此外,端午节这天,当涂人民家家都将菖蒲和艾摆放在正堂、香案之上或插于门楣,以祈求驱魔祛鬼、避邪清毒。
楚辞骚体开新篇,拳拳爱国颂万年。是的,因端午节来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故又称为诗人节。屈原一生写了很多优美的诗篇,长诗《离骚》、《天问》、《九歌》,不朽的诗词让人佩服。在《天问》中写道: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他的思想从天文角度来讲,比外国先进了许多年。屈原虽然已经成为历史,遗憾由汩罗的河水淹没,但诗的灵魂是永远的,诗人的作品是不朽的,并将代代传诵,爱国的情操也让世人赞叹。
“青龙黄龙来竞赛,端午佳节赛龙舟”。赛龙舟在端午节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每当这一天,该项目将是老百姓端午节最热闹的一项大众化游艺活动。这是为何呢?原来,屈原死后人们划船去打捞屈原的尸体,却始终不见他的尸体,人们就划龙舟来驱赶小鱼,让它们不吃屈原的尸体。端午粽香飘,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赞颂。吃着粽子,看着精彩的的赛龙舟,心头别有一番滋味。
志不强者智不达。屈原,我们应该向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学习,学习他的报效祖国精神。毕竟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无须妄自菲薄,五千年的漫长岁月,积淀了大量珍贵、优秀的文化遗产,值得世界仰慕。一个国家如果只有经济上的富有和强大,不能算是真正的强大,只有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保持活力,实现新的延续和弘扬,才能真正的强大和不可战胜。端午节作为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日,表现了人们对他不为个人谋私利而心系国家人民的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是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的载体。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忆苦思甜或者创新过节的形式,而是要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要对孩子们进行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在物质贫乏时代走出的一代人缺少传统文化教育的缺憾,应当从孩子们这一代重新找回来。
高尔基说: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端午节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文化内涵的重要节日,包含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及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更是绵延着东方文化所特有的魅力,仿佛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筝,宫商角徽羽,弹拨抚滑间流淌着一曲悠长又清丽的韵律。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是的,曾有哲人说过:“许许多多的习惯,凝结成一个传统,许许多多的传统沉淀为一段历史。”中国节日作为一种民族习俗,一种历史传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流转变迁和先民们对人生的思索与追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我们民族的血脉与精神。如春节追求普天同庆、社会和谐,七月七歌颂人间美好爱情,“仲秋”祈祷团圆丰收……千百年来,无论是“大米流脂栗米白”的开元盛世,还是“万户萧凋鬼唱歌”的艰苦时代,不管是白馍换成了窝头,还是窝头换成了菜团,中国人仍然用无限的虔诚演绎着曾经被祖先演绎过的节日,把祖先的印记一路带到今天。
毛泽东指出: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必须怀有无比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感受端午,就是感受友情的可贵,感受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和真诚,感受曾经有过的一段段美好的记忆,感受母亲的关爱,感受那段历史,感受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百折不挠,体会着他因报国无门而痛投汨罗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啊,在每一个普通平淡的日子,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当那些节日的祝福声起,才发现自己其实一直被朋友们惦记着,才突然发现心与心的距离其实很近,这种感受会让人莫名地感动好久。端午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的好机会,我们可以与家人、朋友、同学、老师增进感情和友谊,共建和谐社会。在传统文化日益被很多年前人忘记的时候,重温端午和端午文化,是当前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端午节能感受友情、亲情,感受亲友的惦记和热爱,感受历史,感受传统文化,也是我端午节最大的收获吧!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焚艾草饮雄黄登高望远倍思亲,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重游地。时光的流逝,年年端午,今又端午。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又到一年粽飘香,千山万水送祝福。捧一缕初夏阳光,迎着扑鼻棕香;踏上离岸龙舟,香囊帮你平安护,拥有如意不胜数;龙舟助你强身体,疾病永远不靠近;粽子甜蜜你心情,笑容总是轻盈盈;彩线缠绕运道来,一条丝线一种情;祝各位红火事业正当午,身体健康壮如虎,阖家欢乐过端午,吉祥甜蜜更幸福!
作者:陈莹峰,男,籍贯广西巴马, 中共巴马县委党校讲师,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干部,县 “美丽巴马 清洁乡村” 办公室成员。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管理。联系电话:0778—6220171 13084943311 邮 编:547500 邮箱:bmdxc@163..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