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树声:菠萝叶粽子
- 作者:宋树声 更新时间:2014-05-21 01:54:11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805次
记得小时候,跟娘去乡下过姥姥家,正逢端午节,连续吃了几次用菠萝叶包的粽子。我虽是个孩子,因家是在县城,曾吃过芦苇叶包的三角形或四角立体形粽子,对这种长方形又成“对儿”的菠萝叶粽子,感到很新奇,正欲提出问号,姥姥就先给我说了个家中的故事。
她说我姥爷住在菜园里,喂了一只大蛤蟆,像只小盆那么大,一蹦老远的。我姥爷很喜欢它,有时还让它给送东西和给姥爷回家驮饭呢。有一年端午节的早上,姥爷把在菜园里采割的艾蒿绑在大蛤蟆的背上,让它送回家,姥姥一看就知道姥爷的意思了,于是就把艾蒿取下来插到屋门坎上,把几个煮熟的菠萝叶粽子,绑在大蛤蟆的背上,让它驮回去给我姥爷吃。姥姥说:要不是这样的粽子,要是那三角又四角形的,大蛤蟆怎么用背驮呀?说完,“嘎、嘎”地笑个不停。
姥姥一说,我也笑得喊起来了,不光知道了为什么要包这种粽子,更急着跑去菜园看姥爷那只大蛤蟆。可是到那里一说,姥爷就米缝着眼笑着说:“傻外甥,哪有的事?是你姥姥哄你的,她多么想和你一起玩啊?整天盼你来,这回你可要多住些天,叫你姥姥多亲亲你呀!啊,你想看蛤蟆嘛,这里有的是,走,咱看蛤蟆去。”姥爷领着我,来到菜园地里,啊,那黄瓜架下,那水沟边上,甚至姥爷的床底下,都有蛤蟆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姥爷说:“它不会驮东西,可会逮苍蝇蚊子呢!”这是童年的事。
后来因为来了日本鬼子,我们搬到了乡下,我也长大了,才知道这种菠萝叶是山上长的一种灌木的叶子,它速生速长,数量很多,是最好的烧柴;叶子光滑像小蒲扇,端午节时正好长大;再就是用它包粽子,有一种特殊的植物香味,较芦苇叶味更浓。所以农家人早就兴起了用菠萝叶包粽子了,按照其形状包成长方形,两个捆扎在一起,叫做一对儿,图吉利;个儿大、省事,不论哪种黏米都适合,因此这里虽也有芦苇,却都没有用的。我出来工作后,有时逢端午节,应我要求,或者老家给捎这种粽子来,或者弄来菠萝叶我们自己包,心里总拥有一种亲切的乡土味儿。
上世纪90年代我曾陪同北京来的一位老领导去我们家乡探访,他解放战争时期曾跟随任新四军首长的父母,在那里驻扎并上过学,留有颇深的印象。因时值冬季,在那里他看到老百姓用收割晒干的这种菠萝枝叶烧火做饭,随想起了什么说:“这是你们这里包粽子的菠萝叶啊,现在还用吗?那种粽子很好吃,包的米多,个儿大。那时乡亲们送给新四军战士,他们都不舍得吃,我父亲还借此给我讲了许多沂蒙人民对待子弟兵亲情的故事呢!”按照他心愿,我在给他买了一双“沂蒙布鞋”、一小袋“沂蒙小米”的同时,还给他采集了几片小巧标准的小菠萝叶子标本,夹在一本书里,让他带回北京,时时“心系沂蒙”。从此,我越发感受到了老家的菠萝叶粽子味美情深,永远甜在我心窝里,何况这传统的端午节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