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先生近年以奇崛、天真的草篆独步书坛,这是笔者一直关注的一个现象,并曾有小文作专门评论。2009年,先生八十大寿,线装书局为其结集出版《谢云八十书画》。这一册不算豪华但印制精美的书画集,收入谢老近年所作书法及山水画各35件,这些作品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示了谢老不同寻常的艺术创造。笔者于春节前得赠此书,一个多月置于案头,几乎天天展读把玩,深为作品中透露的当代诗家情怀和烂漫天真的笔墨所吸引。
谢云先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诗人,他新旧两类诗都写。其新诗创作在当今诗坛颇受重视,《诗刊》等权威刊物曾有专题评介。此次书画集中有《笔潮》组诗两章计43首。这是谢老吟咏书法情怀的新诗力作,第一章27首曾刊载于1992年《新华文摘》第二期。这是一组融铸作者浪漫情怀和眷眷情思的精美小诗。每首诗都只有四句,形如绝句,但语言、思维和诗的意境都是全新的,与传统绝句完全不同。且看:
一只小鸟,停在我的窗前。
衔一片叶芽,落于我的砚池。(第一章之五)
淡淡的愁绪,笔的记忆。
淡淡的影子,笔的思念。(之六)
无穷的逥旋,清隽空寥的梦。
凝定的心湖里,淡无可淡的渲染。(之八)
是笔的呼号,淋淋漓漓泣泣然,
因渴成润,纯情司笔无限意。(之十三)
你虽然推我隔我,你慧眼里拱我学我。
在抚笔寻觅的慧思里,是多么的真实。(之十八)
曲折使人生充满颤震,曲折得仍是失望相怜。
果真是曲折有致吗?为什么求逆锋用笔韵味?(之二十)
如是一个彻悟的禅师走来,充满禅机禅理。
笔的显灵禅玄声袅,大家默默地欣赏墨彩。(第二章之四)
笔的潮声,彭湃的轰鸣的,
起伏的,幽咽的……(之五)
何等美妙的诗作!我恨不得全部抄录下来,奉献给读者。但转而又想:谢云先生的书画,才是真实而完美地展现这些美妙诗意的神奇笔墨,欣赏这些笔墨之“诗歌”,更是一种不可替代、无以伦比的享受:我无法阻挡我得眼睛象遇到仙女一样的向往这种中国式的享受。
谢云先生的笔墨,经过数十年艰苦磨炼,融入他人生许多感受,所以它已经褪去传统书法点画线条的外壳,具有完全个性化特征:莽莽苍苍,曲曲折折,颤颤抖抖。我们无法用传统的笔墨线条标准来加以评述。但正如先生诗中所道,这些笔墨是“叙述与描写的对立”,是“无限的空间,净洁的摇荡里,线的宣泄的歌。”是作者“以”灼热的情怀,沐浴在水墨里,以温馨的爱,燃烧着的书迹”。
在当今书坛,也许没有人能比谢云先生这样对书法笔墨倾注如此丰富而浪漫的诗家情怀。他几十年书法创作,从不谋求利益,唯艺是求,唯情是衷,唯此为大。笔者以为,仅此一点,谢老便足以雄视天下。也正是这个原因,他的书法无一点尘俗气,纯任天真,浪漫逍遥。他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全部倾注在笔墨中。一喜一怒,一丘一壑,无不湛然可掬,沛然神动,盎然自足。试以书画集中作品为例而言之:《王维桃源行卷》草篆之率意天真,笔意之活泼浪漫以及通篇布局的自然变化,恰与王摩诘《桃源行》中的诗情画意形成绝妙整体。读之宛然身入桃源仙境,美不胜收. 《明俞安期舟行漓江诗卷》则笔法轻盈明快,章法错落,开合奇特,淡墨飞白营造出桂楫轻舟畅游漓江,高眠枕上观山听涛的绝胜佳境。
李白《月下独酌》是一首历代传诵的古典名作,此诗于排遣人生孤独,及时行乐,寄托高邈的文学主题,可谓千古绝唱。书法艺术如何运用这样经典的题材创作出佳作,也许当代书家未必认真的思考过。谢云先生的《草篆月下独酌四条屏》可谓是一件绝妙的作品。笔者有幸曾看过此作原件:草篆最初一行虽线条战战兢兢,但气息尚平稳和缓,自第二行“举杯邀明月”以后,字体骤然变大,笔法也变得苍劲,而且愈写愈大,愈大愈苍劲淋漓,并最终在一种情绪激越的率性挥洒之中完成创作。整幅作品俨然是宣纸上一出完整的笔墨之舞,感情由相对平稳逐渐升级,不断激荡,并在写到“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时进入高潮而结束。谢云先生此作的笔墨抒情性达到一个极至,这样的作品古今皆不曾有。读之令人感动不已。此外,《习字吟诗三条屏》《广西宁明花山岩画诗中堂》等作品,也是十分精彩的草篆力作。
谢云先生的草篆,经长期艰苦锤炼而进入自由境界。两年前笔者曾感动于他的另一件力作《黛玉葬花词六条屏》(此作已为国家博物馆收藏),此次再睹成批佳作,实在令人兴奋不已。谢老的这些草篆力作,构成其鲜明的艺术个性,成为当代书法艺术的一个亮点。综观谢老诸力作,一个突出的特色便是诗与书的融合,无论自作诗还是精选前人诗句,书法创作总是能紧扣诗意,并以独具特色的笔墨,塑造与诗的境界相吻合。但又完全不同于诗境的艺术形式,给人以诗意浓郁的视觉美餐。
谢云先生从未以绘画示人。但此次推出的山水画作35件,可谓清丽神奇。以笔者浅见,这样的画作恐怕会让当今画坛为之惊讶。这是一批与古今专业绘画绝然不同的画作,准确的说,这是一批纯意象化的谢家山水。它们全部是作者凭人生记忆,情感化地追摹山水草木诸自然的产物,它们没有专业绘画中严格的技法讲究,画中物象也只在似有似无之中,然而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充盈着淋漓的笔墨和斑斓的色彩,且这些笔墨色彩完全按照诗人一样的浪漫心性进行组合,构成一幅幅新颖、奇特的画面。
画作的题材绝大多数取自桂林山水。没有巨幅宏构,至多也只有三二尺以内的小品,但构图精巧别致,笔情墨趣鲜活而浓烈,这成为所有画面的最大特色。绘画中的笔墨语言一似谢老书法,也是那样曲曲折折茫茫苍苍断断续续,它们或粗如牛头,或细如发丝,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无不依作者心性,自然组合,并构成美丽的画面。
也与书法同一特色的是,谢老山水画充满浓浓的诗意。几乎每一幅画上都有题诗。而且山水书法的笔情墨趣两相映照,浑然一体。画上题诗多为自作,也是浓情密意,读之令人口齿生香,舌尖带蜜。试看几首:
今古漓江汩汩流,离亭久客系归舟。
犹余笔梦书香在,旧雨茅檐问旧楼。
——《漓江汩汩图》
云烟漠漠桂林山,踏破苍苔拂岫还。
犹绕烟川楼碧翠,林泉叙旧借毫端。
——《云烟漠漠图》
胜景何由笔底收,敝裘两个话山游。
烟霞入座清如许,忽惹沧桑满目愁。
——《山游图》
飞舟载渡山河梦,烟水溪山洗目行。
洗去征衫浊污渍,云开雾破好风声。
——《漓江情图》
迎风送绿性情真,郁郁茸茸气象新。
岁尽群芳离别去,依然旷野豁尘襟
——《小草图》
又是一年芳草绿,风回墨案物华新。
门前桃柳余春意,白发他乡愧此身。
——《桃柳图》
画上题诗,由来尚矣,奈何今日画家已鲜能为此。谢云先生虽不以画专擅。但他却在无意之中超出常流。纵观山水诸作,他的诗即是画,画即是是,诗书画三者融化在天机罄露的笔情墨趣之中,并由此突显具有浓情密意,且诗化的主体。谢云先生曾长期生活于广西,对那里的山水人情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他的桂林山水诗写得情景交融,别开生面。这在当今诗坛也是颇为少见,非常难得。
以笔墨情趣为基础的谢云先生书画,是当今中国值得重视的艺术成果。他不仅具有当代艺术史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他还具有解读中国艺术美学的文化价值。中国书画艺术,使用共同的工具毛笔,同样的物质媒介宣纸,笔墨情趣,其实是书画艺术最基础的表现元素和创作基础,这是中国书法赖以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最根本的元素,也是中国绘画区别于西方美术的根本所在。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书画界对传统笔墨的认知出现紊乱,轻视甚至故意贬低笔墨特征的思想时有流行。书画家不认真训练笔墨功夫,热心图像设计,形式构成,把中国书画等同西方美术,破坏了书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削弱了中国书画的民族性,不利于书画艺术长期健康发展。谢云书画正在笔墨情趣上突显东方特色,故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谢云先生是一个以诗书画为精神寄托,视笔墨为生命的艺术家,他的《习字吟》这样写道:
书案是神台,香炉紫砚开。
墨烟袅笔炷,恭字记心怀。
在当今时代,能对传统笔墨存如此虔诚之心,为之付出巨大精力,并取得谢云先生这样成就者,当今天下能有几人?无怪乎谢老不无感慨地写下这样的诗句:
你能鉴赏吗?画一个圆圈,
存乎在我,巨大的梦。
愿中华书画更加重视笔墨基础,以彰显其无穷的东方魅力,愿谢云先生的艺术之树常青。
庚寅正月初十(2010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