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北方游牧民族在历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蒙古民族,曾经纵横万里,大大影响了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然而,浩如烟海的史书对北方民族的记载却扑朔迷离,这成为制约研究进展的瓶颈。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考古,元中都的考古发掘,在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方面走出了坚实一步。
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北县城西北15公里,地处元大都与元上都之间,“北连朔漠、南控幽燕”,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青睐的水草丰美之地,也是军事上的咽喉要道。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接踵而至,在此上演了一幕幕异彩纷呈的历史大剧,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城址,成为极其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广袤的草原上。元中都就是其中最璀璨夺目的一颗。
作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在草原建立都城的实例,元中都体现了草原游牧生活与中原传统城市布局观念的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元代都城建设理念、城市制度、建筑特征以及雕塑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范本作用。因此,元中都的发现、发掘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1999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跻身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2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元中都——1998-2003年发掘报告》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报告的文字描述、插图和表格部分,下册为报告的图版部分。全书结构编排合理有序,正文分九个章节,内容涉及元中都遗址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及发现、认定和考古过程,对元中都结构与功能的纵深探索以及对中都的个性和品格的释读等。此外,还附录了作者相关的研究论文以供参考。元中都报告格外重视线描插图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性、可读性和可视性相得益彰,使读者产生更深刻、更形象化的阅读体验。尤其可贵的是该报告不拘泥于对考古学资料的公布和探讨,还考虑到如何科学利用文物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报告叙述详尽,考证严谨,图表精良,行文优美,揭示了元中都宫廷的恢弘气势和大元帝国称雄世界的气魄。在对历史地理的分析中,独具匠心,见证了考古人不辞辛苦的寻找,记录了他们踏勘千里的足迹。这部报告的出版,是蒙元历史研究和都城考古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报告的作者张春长等人十年磨一剑,一铲一铲从泥土中挖掘历史,一字一句认真撰写发掘报告。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元中都报告的撰写者却始终如一地坚持着对事业的挚爱,令人感佩。作者对资料的熟稔、对工作的热爱、对元中都一草一木的深情,浸透在笔端。在书中作者写道:“坐拥浩瀚气度,沉淀大汗梦想,在诗情画意里封藏,数百年蕴藉,一种开启就挥不去的震撼,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只有亲身考察,长期积淀,透彻理解,深切感悟,才能寥寥数语就使草原帝都的鲜明个性呼之欲出。作为一部科学严谨的考古学术报告,一方面以“前言—形制—遗物—结语”这种约定俗成的经典模式为蓝本,继承了严谨、清晰、简练的优点;另一方面努力尝试改变深奥、枯燥、单调的叙述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和突破。
不同于以往考古发掘报告的阅读体验,该书在平实优美又不乏激情的文字背后,处处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考古事业的无比忠诚、热爱和执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崇高的使命感,以及胸中洋溢着的理想主义和诗人般浪漫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