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单车》讲的是两个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孩子因为各自不同的目的争夺一辆本属于自己的单车的故事,影片通过两个人物的成功塑造,折射出社会底层年轻人苦涩、青涩的青春记忆,通过揭示不同环境下生长的人来折射出社会的现状。在题材的选择方面,事件虽然很小,立意切入面也很平民化,可故事展开之后,社会生态的众生相却是跃然纸上。
作为外来务工的农村小伙子小贵,他努力想通过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想融入北京这座沸腾的城市,自行车是他怀揣梦想,实现梦想的载体,已超乎自行车本身而成为一种思想的寄托;是他坚守在这个城市的精神阵地。作为一般人的交通工具,小贵把它看得尤为重要。可繁华的都市似乎并不欢迎这位来自偏远农村的小伙子,一次次的给他开起让他承受不起的玩笑,一次次摧残着他向往城市美好生活的梦。小贵梦想融入城市的路变的是那样艰难,他最后的身影,让人感觉到他的迷茫,繁华都市,他无人问津,哪怕是一丝关注的目光,这个来自农村勤劳的小伙子,挣扎在物欲横流的都市里,不知还能坚持多远,他遭受着漠视和伤害。小坚,生活在城市低层一个不幸离异的家庭,拥挤的空间,冷漠的亲情,家庭生活的窘迫,让他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幸福,自尊使他变得极端、暴躁和孤僻。自行车对于他来说也同样重要,有了它,他才可以在同龄人面前不丢面子;有了它,他才有勇气去追求自己青涩的爱情。而他想得到的自行车也来得如此的艰难。一辆自行车,穿针引线,把两个人联系起来,负载着两颗被灼伤的心灵。矛盾、纠葛、辛酸、无奈,充满血泪……影片着重刻画了两个男孩内心成长的心灵创痛。编导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时下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影片通过胡同、单车、小卖铺、等等这样平常的生活景象,向我们勾勒出一副生活中常见的氛围,使得故事更可信,更朴实,更具真实性。
单车已不是简单的单车,对于小坚,它意味着信心,意味着对自我的肯定,人格上的自信需要物质上的充裕来满足,这是时下许多年轻人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是缺乏追求、缺乏信仰的功利社会的弊端。而对于小贵,单车则是工作的保障,是开启未来美好生活的钥匙。在城乡差异下,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特征,在人物的塑造上,小坚和小贵无疑是成功的,这两个人物本在茫茫人海中是不会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编剧者却巧妙的通过一辆单车,将他们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个性上的对比,更加突显人物性格,小贵的勤劳和倔强,怯懦和执着,小坚的自尊和叛逆,虚荣和孤僻,以及他们不同形态的自卑心理,再加上小卖铺的老板和小坚的爸爸,使得整个剧情结构更加丰满,主题更加鲜明化!
影片的细节运用也很到位,比如在小坚和几个孩子第三次去要回单车的时候,小贵趴在单车上,声嘶力竭的大叫,那是能穿透人心的叫喊,是对生活现状的强烈不满,是对冷漠的人际关系的不满,是对这苛刻的社会的不满,一个朴实、老实、能干的城市打工者,他生活在城市生活的最底层。他只想好好工作,好好挣钱,早早挣回他来到城市唯一生存的寄托,可本该属于自的山地自行车当要属于他是却又是如此的艰难。虽然有点轴,但几乎是胆小怕事的他,可能其他事情都能忍气吞声,比如当别人对他身体伤害时,他没有反抗。但惟独没了这辆自行车,他要撕心裂肺的痛。因为那是对他生存、理想的打击。凡是看过影片的,我想都会为那叫喊声所启发,而想得更多。这也许是他留在这个城市唯一立足的理由和全部。
导演终究是想揪住一些痛处,在小贵和小坚被几个小孩轮番殴打以后,单车被砸坏了,愤怒的小贵拿起砖头举向了正在砸他车的人,那人应声倒地。小贵这个被伤害最深的人也成了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小贵艰难的举着被砸的破烂不堪的他心爱的自行车,艰难的走过大街,车来车往,人流如织,可小贵却显得如此的无助和孤独,落寞与苍凉。小贵的伤害来自这个陌生化的城市对他心灵的无意侵蚀,除了小卖铺他的老乡,没有更多的人去关注他,没有人去理解他,靠近他。他做错了什么,社会凭什么给这个农村来的孩子这么多的伤害?我们不得而知,也许这就是我们的社会。拍摄技巧:自然朴实。长镜头,追逐小贵要自行车一段。
音乐渲染:大致有两种类型;1、快乐的音符。初次上班的欣喜,梦想燃烧的快乐。音乐节奏感强,伴着小贵穿梭在人流中送快递的场面。仿佛生活向他打开了一条通向城市生活的快乐之门。梦想在车轮下飞驰,小贵的工作生活,那时充满着激情和快乐。2、冷漠凄凉的音符。影片开始部分音乐为本片定调。充满惆怅,辛酸和迷茫。小贵扛着被摔坏的自行车,走在人流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小贵的无奈的哭泣和控诉。
音响处理:1、中国传统符号的应用。A、用敲锣打鼓,预示事将有大事情将上演。比如,小贵子行车被偷走前。闲暇的市民在小贵停自行车的地方敲锣打鼓,自行车被偷,这对于小贵来说是件大事,他惶恐不安。B,小贵如入澡堂洗澡被抓,周围依旧锣鼓喧天;C、反衬周围人的冷漠。小贵的车丢了心急如焚,那些市民们依旧载歌载舞,热闹非凡。(一边是锣鼓喧天,手舞足蹈的热闹场面,一边是胆战心惊、受到侮辱,而后是发现自行车被偷后的惶恐不安。) 2、利用音响代替行为过程。小贵挨打的声音。 剪辑方面:影片开始招聘一段。使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向观众展现了农民工进城所遭到的冷遇、尴尬。笑声的背后还有隐痛。表达了打工者复杂的内心。他们初来咋到,不知道该怎样找工作,不知道该怎样去应聘。但城市生活又让他们充满憧憬与向往,矛盾、拘谨,不安与融入城市生活的渴望在这里一览无余。
拍摄方面:1、镜头语言的选择上,透露出导演的人文关怀。当拍摄异乡人来应聘,导演选择了平视的正面机位,让他们在镜头前有一种自我审视的尊严感。城市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许是匆匆过客,也许是最后的归宿,无论如何,在融入这座城市的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种伤害,这种伤害印象深刻,难以抚平。
2、背面的拍摄角度,寓意深刻。对弱势群体的漠视。
思考:1、冷漠众生相,事不关己,不管不问。A、影片开头招聘现场招聘者我们没有看到招聘双方面对面的沟通,仿佛听到了有些训斥做错了事的孩子的冷漠的声音。凸显了城里人对乡下人的冷漠和蔑视。B、同事打工者,小贵进澡堂因没钱而遭到的冷遇。保安把他给按住。C、特别是打斗那段,暴力的打斗周围人的反应,打太极拳、逗小孩、唠家常、下棋的,要么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要么就是无情的看客。不管不问,无动于衷,任凭血案的发生。D、同事上司刘姐对他的态度。不理不睬,上班时间拉闲话,谈论傍大款的事,把小贵撂在一边,代理不理。
2、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女打工者的穿主人家的裙子和高跟鞋。还抹着不相称的口红,似乎注定了他的悲剧。高跟鞋的音响处理,恰到好处。高跟鞋在小贵眼里是那么的时尚、高贵,让他和自己的弟兄,小卖铺老板羡慕不已。那是打工者普遍心态的缩影。反映出农村人对城市生活的追求,他们向往富足的生活,他们喜欢漂亮的衣服和饰物,可只是因为他们来自农村,是打工妹、打工仔,仿佛这样的好生活本不该属于与他们。创作者安排这一角色,仿佛在呐喊,仿佛在怒斥命运的不公。
3、贫富的对比。洗澡一段的奢侈享乐,与小坚匆忙的脚步 。
不足:暴力倾向过于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