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灵魂的探险,是自我与世界的对话,是自由与限制的融合。
批评首先是灵魂在优秀作品中的游历,用一颗初心感悟作品,说出真诚的话语,完成一种精神创造。批评是淘金去沙,不断地发现当代文学中真正有价值的创作;批评更是关注世界、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由此观照历史人生,担当文化责任。
批评要有真实性。这在今天几乎是个奢侈的追求,但这是批评的首要前提。批评意味着用生命去拥抱文学,但它不是手捧鲜花地顶礼膜拜,不是无原则的盲目追逐;批评必须有敏锐的判断和无畏的论断,但它不是手执长剑地颐指气使,不是无节制的肆意砍杀。
批评不能囿限在自身内部,而应该从整体性景观上进入文学与世界,赋予其意义。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人性等,都是批评无法回避的范畴,它们与文学一起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想象,批评只有跨出自身,才有可能走得更远。但批评不是“玄学”,不是理论的套用和游戏。
真正的批评要彰显出独特的个性。法朗士说:“犹如哲学和历史,批评是明敏和好奇的才智之士使用的一种小说,而所有的小说,往正确看,是一部自传。好批评家是这样一个人: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之间的奇遇。”我渴望听到同代人叙述每一次奇遇的声音。
张晓琴 1975年生于甘肃,兰州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闲时写诗,笔名采薇。出版有著作《直抵存在之困》《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