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教授刘忠阳先生是宁乡人,寒假期间,有幸聆听了他的教诲,他给我们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假如蜗牛没有壳,会变得怎样?我的回答是,假如有朝一日蜗牛真的去掉了它赖以安身立命的“房子”,那它一定会成为其它动物任意摆布和宰割的对象了。刘教授笑着否定了。他说。如果蜗牛没了壳,它将会变得与现在完全不一样:也许它会长出犀利的螯,也许,它会长出结实的翅膀,成为自然界的强者,看看吧,没有坚硬的外壳,毛毛虫是否可以羽化成蝶?
刘教授的话引起我的深思:抛弃一些东西,轻装上阵,往往能得到更大的补偿。放下包袱,方能成就真正的自我!
2013年全国高考题是材料作文。材料是这样的: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着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材料中的钻石,为何能在一个年轻的切割师手中被完美的切割开来?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青年切割师不知道钻石的价值到底有多高。正所谓不知者无畏,而其他切割师心中始终在掂量钻石的价值,所以心事重重以致畏首畏尾。其实,对于任何一个技术成熟的切割师来说,只要抛弃心中的包袱,他们一样可以完美的完成任务。
孔明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王维,是什么成就了他?就是这种是超然物外的淡泊。他始终以此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当他身处人人歆羡的右丞相高位时,却决绝的来了一个转身,抛弃了这浮华的一切,隐入蓝田烟雨之中,去研究他的佛学,游冶他的性情去了。他抛却尘世的负累,成就了一个澄明、纯粹的山水田园诗人。
稍后的苏轼,在欣赏王维的诗画时,冲口道出了他对王维的仰慕和激赏:“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如果不是王维的淡泊宁静,有何来如此纯青的诗画,又何来如此崇高的评价?
苏轼本人也在乌台诗案被贬之后,不为名缰利锁所羁绊,一生漂泊,但他始终达观的面对一切,无论是在黄州惠州还是儋州,到处都流传着他那雄健的充满生活情韵的诗、书、画,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全才。
沉重的枷锁,会把人生禁锢得暗无天日,然而,这具枷锁往往就是名利,对此,我们又当如何呢?
如果我们懂得,阳光,其实是在乌云之上的,那么,只要我们除却乌云,便能见到万丈霞光。
(作者系湖南宁乡玉潭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