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张建云:心灵静默的升华
    张建云:心灵静默的升华
    • 作者:张建云 更新时间:2014-03-20 04:00:52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297

     

      到杭州不是去看西湖,而是去看陈灿。陈灿,温润如玉,是有体温的西湖。

      是他的诗策动了我。

      曾经在鲁迅文学院相见。陈灿做了一次研讨式的报告。听他讲诗,讲诗人,讲诗人情怀,讲诗人情怀的离别、聚散、生死。

      多年来,浮尘、世事、人情、商政经历太多,办公室内没有一张与领导、名家的合影,日子安静、安然、安悦,如日生日落、月圆月缺般规律。苦、辱、荣、誉、钱、色、生、死,哪个没见过、没受过?

      陈灿魅力何在?

      一个“一手抚摸伤口,一手握笔写诗”的人。一个参加过中越战争、把命丢在老山前线又靠意志捡回来的人。一个曾经身残,现在也身残,却让人看不到和不相信有残的人。一个东南某省委机关普通的干部,却有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胸怀的人。一个敏于事而慎于言、三省吾身、三思而行的人。

      陈灿诗集《抚摸远去的声音》,从十八岁写到四十八岁,从新兵写到老山,从战争写到和平,从部队写到纪委,从云南写到北京,从雷锋写到领袖,从汶川地震写到母爱孤独,从山水多情写到日月无心,从人性本善写到人情沧浊,从悉心牵挂写到无奈叹息,从历史心痛写到未来希冀。

      浅绿色封面,是部队的颜色,是三十年前战争的颜色、三十年后和平的颜色。书内插页有山、有云、有草、有木、有花。花,是杜鹃花,是每个自老山前线归来的战士伴随伤痛和愤怒的生命之花,铭心刻骨、血液相融。

      陈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兵,在云南服役。我是九十年代的兵,在河南服役。他是老兵,我是新兵。本是新知,却如故友。二人喝酒。三杯两盏,一心一意。

      他前段时间带儿子到老山。去寻找曾经炮火的痕迹,去追忆原来战友的音容,去抚摸远去真实的声音。

      儿子善解父意,一同忆苦思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化父亲悲痛,为儿子力量;化父亲悲痛,为儿子智慧;化父亲悲痛,为儿子作为。

      英雄的父亲,厚重的儿郎!

      旁边妻子关爱有加。眼神中满是柔情、悲悯、怜惜、呵护、自豪。突然想起舒婷“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诗。是心疼!她心中有英雄的丈夫。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力气,而是吃苦耐劳的优秀内在品质。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陈灿是有德的诗人,是英雄的朋友。

      我举杯,说喝酒!

      他举杯,说喝酒!

      把酒瓶盖咬掉,咬掉

      口,接住长江接住黄河

      举起出征的酒碗

      我们豪饮男儿的烈性

      ……

      当青春醉倒在血潮汹涌的焦土之上

      只需几滴泪的浇灌

      便会长出莽莽苍苍森林

      构思一柄倚天之剑

      矗立军史

      图腾成太阳辉煌的神韵

      这是陈灿诗《出征酒》的开篇和结尾。刚看诗吓一跳,这分明是喝完出征酒就去战场拼命的底子。能构思出千军共饮的豪迈。烈酒、热血一起奔涌。而陈灿构思了一把倚天剑。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我不冲锋在前,谁冲锋在前?把命,当子弹,当炮火,当刺刀。是敌人,必拼杀!

      想矗立军史,便想光荣在战场。一支部队,无论是一万人、一千人、一百人,还是一个人,把自己置身于战争之中,矗立于军史之列,这战役赢定了!

      “图腾成太阳辉煌的神韵”,让我震撼。这是信仰,军人的信仰!我懂得,他信仰的“太阳辉煌的神韵”定是鲜血染成的。

      诗人与酒,自古时至今日,有说不完的故事;但对被誉为“战士诗人”的陈灿来讲,只有一种极为特殊的解读。那就是敌人来了有猎枪,朋友来了有好酒。

      我是朋友还是敌人?我开玩笑。

      陈灿也笑,说喝酒,喝好酒!

      举杯,三十年前的豪迈出征与三十年来酸辣甜苦,一饮而下。

      脸上,有荣光,心中,有梦想。

      即使我的人生日历

      被子弹钉在十八岁

      故乡也会流一滴自豪的泪

      那是每年清明和“八一”

      渴望的最美醇酿

      耸立在神圣的国防线上

      那一声音该是多么灿烂

      多么辉煌呢?

      我将用一生期待……

      这是陈灿一九八五年的诗《战地雕像》片段。

      这战士,十八岁的战士,来到战场就没打算活着回去!把死,看做精彩、灿烂和辉煌。人,连死都不怕了,何忧何惧?但,这是一个鲜活的、年轻的十八岁年少青春呀!

      十八岁,有人在“为赋新诗强说愁”,有人在“却道天凉好个秋”,有人在用稚嫩微笑撞击原始的天真,有人在怀揣梦想背上闯荡的行囊,有人在课堂、在操场、在家里的餐桌上挑拣,还有人在和父母叛逆,想做一匹脱缰的野马,想做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但陈灿,这实打实的十八岁,无可选择的十八岁,却在用枪和敌人战斗、用笔写着随时变成遗书的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陈灿无何遗憾。“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陈灿无何要求。不要命了,把命献给国家,这不是人生大道吗!

      如今的孩子,无论如何也难以理解那一刻的陈灿。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怎就如此纯粹!

      亲爱的孩子

      你的书包叔叔已帮你找到

      并放在了身旁

      等你到天国醒来

      我相信   它还会像往常一样

      趴在你的背上

      一路欢跳着跟你走进教室

      让你静静完成那张未完成的答卷

      听你在另一个世界

      传来书声琅琅

      这是陈灿《孩子,请松开你残存的手掌》一诗的结尾,为汶川地震而作。落款: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九日国难日泣笔。

      努力地活,为健在的世人;哭泣地写,为逝去的生命。

      一个正义的诗人,一个恨不得力拓千军、顶天立地的诗人,面对地震的伤残他无力回天。又是一次残肢断臂,这不又是一场战争吗!

      他的眼里,他的心中,模糊了血肉。恨不得一把抓住远走的生命,把它拽回来,还给失去父母的孩子和失去孩子的父母。

      陈灿有格局,因为开怀。

      面对歧路的人有担心迷路的顾虑,仰视高山之人则有遨游天下的志向。西晋《傅子》曰: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虑,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

      陈灿有成就,因为无私。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陈灿有智慧,因为知止。《大学》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陈灿有胸怀,因为坦荡。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理解社会、理解中国,是一个当代诗人高贵的语言,是心灵静默的升华。只有胸怀坦荡,才懂人性善良。诗人的本质是爱,是付出,是成就别人,苛求自己。是宽容世界,善待生活。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