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读《老子》
    读《老子》
    • 作者:郭军平 更新时间:2014-03-18 09:18:57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026

     

      印象中最深的自主读书是在上师范的时候,每当上街,我都要去书店逛逛,而每次逛书店回来,总要破费购买一两本喜欢的读书。《老子》一书就是在我上师范时期逛街时购买的一本书。这本书薄薄的,雅致的装帧,上面绘有古松老翁之形象,这大概就是编者根据书目设计的配套的作者图吧。
      《老子》是老子所著,大概是春秋时期,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时隔两千多年,但是老子的思想依然鲜活的活着,而且受到广大人们的喜欢。可见,一个著作者是否有影响力,倒不在于著作有多么丰厚,而是要看著作是否有影响力。《老子》的影响力是深远的,虽然在其后形成了道教,奉老子为鼻祖,再加上其他文化色彩的影响,把道教搞得有点神秘,乃至于信徒们把老子也奉行为神。大凡修道教的人都要遁入道门,如同佛教一样,要脱离红尘。我看这是对《老子》文化的异读。《老子》一书论述的其实就是关于政治哲学,为人处世一些大道理,其实并没有脱离人类社会的任何生活领域。后来的道教竟然发展到了剪发修行依山傍水遁入空门的境地,这大概是老子始料不及的。
      其实对于老子思想的掌握和理解要知其精华,何必要到空门呢?这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可以以生活实例来进行参悟。我们知道,一门哲学倘若能存在两千多年,就一定是这种哲学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而非一定的强力所迫,这才是它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土壤。相比老子的存在,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出现过“焚书坑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等政治行为,但是即使在这一种强力的面前,老子消失了没有,打到了没有,答案自然是:没有。老子依然鲜活的活着,而且为古今的人们继承光大。在艺术与科学研究方面,我个人以为,老子的书不可不读;在为国理政方面,我也以为,老子的书不可不读;在为人处事上,我也以为,老子的书不可不读。
      老子的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这就是哲学的意义。老子善于逆向思维,总能给人们新的启迪,新的启发。所以大凡要创作或者要有所创造,都得应该向老子学习。老子的思想不墨守成规,它总能辩证的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两面性。这就是老子的聪明之处,故一个人要想习得智慧,还是多从老子一书中去汲取。我年轻时喜欢读《毛泽东选集》,在读《毛选》的时候,我发现毛泽东很是喜欢老子的思想,文中有很多引用之处,除了引用之外,当然更多的是毛泽东也学到了老子的辩证法。这就是《毛选》一书里的智慧,当然也是值得人们应该常读的哲学名著经典。
      老子在养生,治学方面都提倡一个“守真”,这种守真就是要人们精气神“守一”,不能分散,走神等。这样人们就会“元气”充沛,智慧超群。老子的这种思想在至今都是很科学的。老子的后学庄子也继承了老子的这一种思想,他写到了一个捕蝉的老人专心致志的故事,也写到了庖丁解牛的游刃有余的故事,其实都是对老子思想的形象化的表述。试想,作为要从事艺术创造或者科学研究,能缺乏着一种专心致志的精神吗?让我再引用老子的著作名言啰嗦一番:“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认真精研这些词句,无疑对于我们的静思是大有好处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