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光:辛夷花在风中
- 作者:李晓光 更新时间:2014-02-27 04:14:35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92次
“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东西,只是当他喜欢的东西来到面前时,他会高兴地接受下来。”
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光在面对一片广大深邃的大海面前,他和常人是一样的,他不是单单的用眼睛来观看蔚蓝的大海,汹涌澎湃,海鸥飞处,捕捉那份因为海浪传递过来的美好,而是用心灵去谛听生命里的那些感动。在海边别墅听海的大江光,在波澜壮阔的大海的启迪下,完成了那首著名的《海》之曲。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幸运儿,也不是所有的智障孩子都是幸运的,然而,大江光这个智障孩子,却是一个幸运之子。
大江光是日本小说家大江健三郎的长子,出生时因为脑骨的缺失,脑组织外溢,经手术后,留下智障残疾。这样一个孩子,不悖是父母的一个负担,无论是在心灵上还是在身体上,做父母的往往要超出常人的代价。这在大江健三郎的笔下多处体现出来。最早我是在《个人的体验》一文看到的,从广岛原子弹到残疾孩子的出生,带来的困惑和彷徨,在主人公鸟的身上,看到了挣扎后的心灵,勇于接受了这一残酷的现实,并决心与孩子一起走向生存的道路,走向新生,作品中折射了人性的光芒。在这个个人的体验过后,大江的笔下,以此为主题,留下了系列随笔“温暖人文”《在自己的树下》、《康复的家庭》、《宽松的纽带》、《致新人》等作品。
光从小五六岁时还不会说话,但却能在乐曲声里相对安静,对于音乐有着天生的聪慧。父亲带他到大自然里听鸟声,他却在众多的声响中惊异的分辨出“秧鸡”的叫声,而且能够准确地叫出这种鸟的名字。从那以后,父母亲开始注意培养孩子的听力训练,发挥音乐方面的潜能,其实,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听懂孩子,发现孩子,并及时培养孩子的。正像父亲说的一样,“他在小鸟的歌声中走向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世界,终于开始创作自己的乐曲。”
当父亲发现儿子超乎常人的音乐天赋后,那种喜悦真的是溢于言表,那种最初对于智障孩子带来的苦恼,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伤痛,逐渐被音乐所取代。在个人的思考当中,从家庭的内部和作家心灵深处观看外部世界,观看作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观看形成大江文学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倾听孩子,成了大江创作之外的又一个主题,在他的作品中,会看到这样一幅剪影,深夜伏案的大江健三郎先生,偶尔要在午夜12点左右起身向儿子的房间走去,叫醒儿子并帮他如厕,然后用毛毯裹好儿子。儿子高大的身躯,在父亲瘦弱的臂弯里,那样坦然,无所顾忌的样子,让人不禁心酸。有时,儿子发病时,父母亲在身边忙忙碌碌的身影,在母亲由佳里的图画里逐渐清晰起来,由佳里的很多图画都是关于丈夫儿子还有她的三人组合,在大江的书里出现多幅。其实,大江光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之后他们还有一子一女,因为大江光的疾病,父母对他的关爱和倾注的心血,远远超出了其余那两个孩子的总和。有时在雨天里,父子聚在一个屋子里创作的情景,儿子躺在榻榻米上专注地听着音乐,并在心中构思美好的乐章,父亲则伏在桌上写作,或是读书,这一刻,这一幕,让人忍俊不禁,温暖生动。
在父母亲特殊的关照里,在康复的家庭里,大江光逐渐走向了新的生活,自此有了自己思考并表达方式,11岁,光开始在钢琴教师田村久美子指导下学习音乐,13岁开始作曲。1988年,光发表了乐谱《大江光钢琴作品集》,91年发表乐谱《大江光钢琴 · 横笛作品集》。1996年,光为电影《平静的生活》创作了配乐,获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配乐。他的作品曾经由罗斯特罗波维奇和阿格丽奇演奏。
多年来,光不断地推出自己的作品集,在日本乃至国际乐坛上,享有一席之地,令日本音乐家小泽征尔佩服。他的音乐才能,在父母的呵护和启迪下,得以全面的展示。由此,让身为父亲的大江健三郎先生,不禁感慨:“我现在有一种凄凉悲伤但是安宁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从大江光的音乐中得来的。”
在大江光小学临近毕业时,他创作了一首感伤的曲子,父亲为其起名《毕业》,并为其写上一首小诗:
就在今天结束
感觉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吧
辛夷花在风中摇曳
毕业了 再见
将来我们若相逢
你能认出我吗
我能认出你吗
……
那在风中摇曳的辛夷花,苦涩中绽放的美丽,又何尝不是大江光人生之旅和创作之旅的真情写照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