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探索》2010年第1辑理论卷与作品卷日前分别出版
- 作者:文讯 更新时间:2010-03-09 05:46:03 来源:东方文学图书出版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5848次
《诗探索》(理论卷)2010年第1辑(总第74辑)目录
邵洵美研究
邵洵美的诗探索…………………………………………绡 红
重新发现一位诗论家——序《邵洵美诗论集》………赵毅衡
金曜诗话(九则)………………………………………邵洵美
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选辑
读袁可嘉1948年《诗三首》……………………………邵燕祥
论袁可嘉的诗歌………………………………廖四平 张 瑜
40年代中国诗歌批评的一次现代主义总结……………臧 棣
新文学诗歌理论的现代性综合建构……………………赵凌河
“民主文化”:袁可嘉“新诗现代化”体系的民主国家内涵
……………………………………………………………段美乔
中生代诗人研究
风用它忧伤的翅膀………………………………………范云晶
——论杜涯的诗歌
杜涯诗两首赏析…………………………………………薛红云
诗,抵达境界……………………………………………杜 涯
姿态与尺度
论叶延滨诗歌的生命书写……………………吴 晓 王治国
诗歌的调校:从余笑忠的近作谈起……………………夏可君
诗学研究
试论禅思与现代主义诗歌的悖离与整合………………孙金燕
论中国新诗中的“漫游者”视角………………………卢 桢
新诗理论著作评介
左边是哪一边——柏桦《左边》阅读札记……………胡 亮
评古远清的台湾、香港当代新诗史……………………曹竹青
孤寂坚守中的思想探险…………………………………宋宝伟
——评罗振亚的《与先锋对话》
生命体验与审美激情……………………………………李建周
——读霍俊明《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
新诗史料
穆旦与《布谷》副刊……………………………………段从学
外国诗论译丛
内在的流亡者——西默斯·希尼
……………………………[美]海伦·文德勒著 马永波译
编者的话
《诗探索》自2007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以来,一直每年出版两辑,每辑理论卷、作品卷各一册。由于出版的间隔较大,版面容量有限,一些时效性强的话题很难展开及时的讨论,不少很有学术品位的稿件也只能割舍。编辑部一直有扩版的想法,读者也有这方面的呼吁。最近在天问文化传播机构的支持下,《诗探索》扩版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从2010年起,《诗探索》每年出版4辑,每辑仍为“理论卷”、“作品卷”各一册。扩版以后的《诗探索》,增强了时效性,为开辟新的栏目,寻找新的话题,密切关注当下诗人的创作和理论家的动态,创造了条件。我们希望扩版以后的《诗探索》,既关注诗歌历史又关注诗歌现场,既提倡学术性又提倡公共性,既注重经典性又注重先锋性,以新的面貌为诗人、诗评家和诗歌界提供一个对话、交锋和反思的平台。
邵洵美是活跃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位重要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诗论家和诗歌翻译家。但是到了1949年以后,他却与“新月诗派”一起被尘埋了多年。为了还原邵洵美真实的人生和创作历程,本刊特发表邵洵美女儿绡红的《邵洵美的诗探索》,并选了邵洵美代表性诗作13首刊发在本辑《诗探索·作品卷》上,以飨读者。作为诗论家的邵洵美1938年至1939年在《中美日报》上曾连载《金曜诗话》31篇,本刊从中选发9篇,并约请诗歌评论家赵毅衡先生撰写了《重新发现一个诗论家》一文,对《金曜诗话》做了深入的评析。
2008年11月逝世于纽约的袁可嘉先生,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从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集诗人、评论家、翻译家三者为一身,他的诗作、译作和理论著述深受一代诗人和学者的喜爱,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在京联合举办了“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四十余人以及袁可嘉夫人程其芸、女儿袁晓敏与会。我们从研讨会上收到的论文中选发了邵燕祥、廖四平、臧棣、赵凌河、段美乔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袁可嘉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进行研讨的文章,编成一个专栏,以此寄托我们对袁可嘉先生的怀念。
本辑的《中生代诗人研究》专栏中发表了杜涯的《诗,抵达境界》一文,谈的是她个人的体验,其中对“由青春期写作而进入成熟期写作的诗人”的描述,颇为真切,对我们理解“中生代诗人”的心理特征及艺术追求,不无裨益。
当编完这辑刊物的时候,已进入2010年。中国新诗在新世纪即将走完十年的路程。为了总结新世纪十年中国新诗创作与理论的经验,拓展学术空间,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以推动中国新诗创作与理论的深入发展与繁荣,《诗探索·理论卷》将开辟专栏,就新世纪十年诗歌创作与理论批评态势、新世纪十年涌现的重要诗人和诗歌现象等进行研讨。欢迎诗人、评论家和广大读者积极参加讨论,踊跃赐稿。
《诗探索》(作品卷)2010年第1辑(总第74辑)目录
新诗峰会
诗人郭晓琦
郭晓琦诗歌作品30首
诗人林莉
林莉诗歌作品《到一座小镇去》( 组诗,外12首)
探索与发现
专题论诗:
小悲悯的县城叙事——读老了的组诗《四兄弟》 马 兵
四兄弟(组诗) 老 了
我为什么喜欢《四兄弟》 蓝 野
作品与诗话:
关于“绝句体白话诗” 曲有源
《下午》是怎样写出来的 白庆国
文本析读:
海子的遗嘱诗——重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邱景华
汉诗新作
柳思诗十六首
李唐诗六首
庞俭克诗三首
胡澄诗四首
选读与欣赏
回顾与赏读:
袁可嘉新诗作品九首
邵洵美新诗作品十一首
名家新作选读:
新诗十二家
于坚 牛庆国 田禾 匡满 江一郎 阳飏
李南 李琦 张慧谋 陈傻子 林雪 郁葱
译作与研究
玛丽·奥利弗的天空 倪志娟
玛丽·奥利弗诗歌二十一首 倪志娟译
诗人玛丽·奥立弗:一种孤独的行走(访谈) 倪志娟译
新诗集视点
吕贵品诗歌作品七首 吕贵品
诗,由蛹化蝶——《吕贵品诗歌选集》序 苏历铭
杨建虎诗歌作品十五首 杨建虎
接近诗歌 远离诗坛——序杨建虎诗集《闪电中的花园》 林 莽
守护心灵的花园——《闪电中的花园》后记 杨建虎
精神诗意的唯美表达——杨建虎抒情诗歌论 王佐红
徐俊国诗歌作品十八首 徐俊国
背上的芒刺与胃里的草根——徐俊国诗歌论 霍俊明
新诗图文志
让诗歌发出真正的声音
——第一届至第四届诗歌主题活动综述 田 文
编者的话
《诗探索》今年将迎来创刊三十年,中国新诗在这三十年间,不论是在诗歌写作还是诗坛形态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诗探索》见证了这一变化,它也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创刊三十年到来之际,今年的《诗探索》有了新的工作计划和举措,“诗探索·天问中国新诗会所”的创立,为《诗探索》增加了新的有生力量。我们相信,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诗探索》会一本始终站在中国诗坛最前列的诗歌研究与诗歌创作的文化读本。
本期作品卷在诗歌作品与诗人研究的选择上,更注重了当前创作力旺盛,充满活力与锐气的诗人。在“诗坛峰会”一栏中,甘肃诗人郭晓琦和江西女诗人林莉,都是近几年涌现的诗歌新锐。在“探索与发现”栏目中,青年诗人老了的诗歌《四兄弟》,看似随意和口语化的创作,很值得我们关注。邱景华的文章,对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的解读,提示我们只从表层解读一首重要的诗歌作品是很不够的。现代诗歌对庸俗文化的批判与摈弃,正体现着它在人类文化与文明进程上的重要价值。“选读与欣赏”一栏中,前辈诗人袁可嘉先生和邵洵美先生作品的再读,一定也会为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在“汉诗新作”栏中,我们发表了四位诗人的作品,其中柳思的作品是从自然来稿中选出的,他的作品体现了现代新诗的潮流。在情感方式和语言方式上的探索,是每一位从事现代诗歌写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两个根本问题。
本期还增加了一个外国诗歌“译作与研究”栏目,中国新诗的发展与对世界现代诗歌的阅读与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希望这个栏目,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新的艺术观念和对价值思考。
新的一年中,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有志于中国新诗写作与研究者团结在《诗探索》的周围,为中国新诗的创新与发现而共同努力。
2010年2月
来源:《诗探索》编辑委员会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