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解永光:赋梅以格的宋诗
    解永光:赋梅以格的宋诗
    • 作者:解永光 更新时间:2014-01-21 03:10:03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882

     


            格是什么?格,名词:树木的长枝条。后引申作:格式;标准。格调、格律,都由此生发出,指有固定标准的调、律;格言一词,含义就是可作为行动准则的话语。生活中说到人品常用人格怎么样概括,现在读到苏轼诗说到“梅格”,得细细读读,体会体会。
            《宋诗百一钞》里有一首苏轼《红梅》七律,这首诗对红梅花开做了拟人的描写,在描写中蕴含了对红梅的格致(格调、风格)——梅格的肯定和赞誉。赋梅以格——是说这首宋诗赋予红梅以梅格了。读读苏轼《红梅》诗,诗曰:
                    怕愁贪睡独开迟  
                    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
                    尚馀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
                    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
                    更看绿叶与青枝
            把诗意用平常话叙述一下,——怕愁贪睡,说人思想感情活动的,怕愁难眠,先难眠后贪睡;回到梅花上——独开迟,独独开花晚了。迟了,落在后面了。
            同别的花做个比较——梅花开在晚冬,自然一种“冰容”,跟花卉多在温暖或凉爽季节开放自然是一种不入时尚潮流的表现。“自恐”好,还是把梅花作人看待——自己怕、自己担心跟不上潮流,有意识感情活动。
            故意作出桃花杏花一类小朵红花的色彩,突出小红,后来《西厢记》把丫鬟侍女、小姐的女伴名作“小红”,是否也由此诗句出来?故作小红——说明作者对此是区别对待的。小红不同于大红——比如牡丹等等,与小红有区别、层次不同;但又故意作出这类色彩,是一种对“不入时”的调整——别说绝了,虽不入时,但能不近大红而故作小红,意愿上有别。
            即便“故作”了,类同于“小红”了,又一句“尚馀”——还留有自己那些“冰容”“霜雪姿”元素,哪怕这些元素仅仅是“孤瘦”状。
            进一步说到根本上,寒心未肯随春态,回到做人上,是思想感情方面坚持一颗“寒心”——不肯随热而热随冷而冷的一种情义意识,而未随“春态”——那种随时多变的自然社会形态、时态,没有一个相对固定、加以坚持的生活态度的情状。这一句其实是下句的上句;因为尚馀孤瘦雪霜姿,所以有时就——故作小红桃杏色。
            加个关联词语,虽然“酒晕无端上玉肌”了,但是“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说人是酒晕上头了。在花是说红晕上了洁白的肌肤——玉肌,和寒心、雪霜姿、冰容相衬、一致;用个“无端”是说不知缘故地,不知怎么回事地就染上红晕了,不显著地红了,梅花不动声色地红了。
            诗写红梅的很多了,可以说红梅话题在宋代已经说得很老了,因而说这类诗很老了——诗意很旧了——而不影响梅格的存在,不影响梅格的具体内容。梅格常在、长在,青春生动地表现出来,梅红而外,看看梅干上的绿叶与青枝就知道。这句的说法,是为了更强调梅格的自在(自然存在)、固在。至此,完成对梅格的确认、赞美和欣赏。
            那么,梅格包含哪些内容?根据苏轼诗所说试加概括——外表(外貌)大红(正红)美丽,壮观不俗。而又避免太突出夸张,甘愿和小红们同一色调,使用“自恐”“故作”“尚余”“未肯”“无端”这些表示主观意愿的词,拟人化,读者看花如看人一样,揣摩到梅花在心理意愿上之与众不同,之不同凡响。突出了梅格。
            心理上愿同百花群艳,而内里自有寒心一颗,这一颗寒心是梅格自存、固存的根据和保障,咏梅咏人,拟人化写梅,突出了梅格,肯定确认了梅格,也就肯定确认了如梅的人格,苏轼写的红梅赞美的是如梅之人的人格。
            苏轼的诗从红梅上提炼出梅格,给人格以肯定,上升到做人标准——成梅标准的层次,对梅格的这种认识,亦是诗人人格的提升——对梅格的肯定提升,也是自己思索向往的提升。
            苏轼从接近民间接近民意的角度,把红梅花开当作人来描述了,这有诗人自己情绪性格上的特点特色,红梅在这里更接近民间更接近民意,诗所拟的人活起来,人所代表的梅花,也就活起来,活在诗中,活在诗后了。梅也是俗花,诗人写梅花所拟的人也是俗人了,亲近民间民意。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