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王川:东西帝都
    王川:东西帝都
    • 作者:王川 更新时间:2010-03-07 03:26:37 来源:东方文学图书出版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687

     

         伊斯坦布尔无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这不仅仅指它曾经拥有过的巨大财富,还指它所拥有的地理和历史资源。

      没有一座城市能像它一样坐拥三海,也没有一座城市能像它一样雄视两洲,更没有一座城市能像它一样先后成为三个伟大帝国的首都,它的辉煌延续了1500多年。

      无论从城市的哪个制高点远眺,都可以在极目处见到海洋幽蓝色的光影,然而你眺望的方向不一,所见的海洋也不一:北方是深蓝色的黑海,南方是马尔马拉海,最西边的极目处,那就是大名卓著的爱琴海, 虽然可能看不到它,然而从爱琴海吹来的文明之风却一直滋润着这块小亚细亚半半岛的大地,当然,还有那温暖的地中海之风。广袤辽阔的亚细亚从极远的东方伸展开来,就在这片蔚蓝色的海边猝然止步;多彩的欧罗巴从西方奔涌而来,也在这巴尔干半岛的顶端勒住了马蹄,它们就在这块山海交接之处隔海相望,互相伸探着自己好奇的触角。伊斯坦布尔伸展开自己宽阔的双臂,把它们紧紧地拥抱,用自己的城市把它们联缀,亚欧两块大陆从此连合成一体,不再相分。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神祗似乎都特别眷顾这块土地,无论是希伯莱人的耶和华、耶稣还是罗马的宙斯,抑或是贝都因人的安拉和穆罕默德,都把他们关爱和祝福的酒浆浇洒在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之上。希腊之神、罗马之神、东正教之神、伊斯兰的先知都选择在在这块宝地上安居。纪元之前,安纳托利亚文化产生的那些丰乳肥臀的地母神像就抱着她们的尖底瓶,为她们后代的幸福作了慈爱的祈祷。6000多年来,这里喧闹过凶猛强悍的赫梯人的喊杀声,滋润过希腊移民富裕的城邦,竖起过特洛伊巨大的木马,闪忽过马其顿亚历山大的骑兵,也飘然过腓尼基人紫色的风帆,远征的十字军铁骑也曾荼毒过这片圣地。然而,对这座城市最有贡献的还要数君士坦丁大帝和穆罕默德二世,是他们把自己高扬的帝纛插在了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地岬上,从此,这座城市成了世界之都,开始了自己15个世纪的辉煌。

      这座非凡的城市先后有三个名字: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尔。4000年前,南侵的希腊“海上民族”就看中了这块位于山海之间的不凡之地,在这里建立了移民城市拜占庭,以后它又因两位不凡的世界君主而名震天下。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是这座城市的创建者,是他用别具一格的眼光赋予了这座山海之城以生命,他用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为君士坦丁堡。殆至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世率20万众、300艘战舰攻城,拜占廷陷落,君士坦丁堡也从此换主易帜,更名为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伊斯兰之谓也。然而,当地的史学家告诉我们,虽然这座城市曾经被叫做罗马或第二罗马,但这个名字很快就被人遗忘,而拜占廷这个名字变成普遍接受。后来开始的名字为“那波利斯”,人们喜欢“波利斯”的市名,从此又引伸为“伊斯丁波林”,在当地语中意即“祝福本市”,“伊斯坦布尔”即是“伊斯丁波林”的转音。人们当然有权利祈祷自己居住的城市能够得到祝福。

      坐船游博斯普鲁斯海峡,从马尔马拉海向东北,一直航到黑海口,这是浏览这座城市全貌的最好方法。伊斯坦布尔大气磅礴,雄跨两岸,竟然把这条国际上最古老最著名也是最美丽的航道纳为自己城市的内河。航行在波光潋滟的海面上,想起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的帆影,他们到大海的彼岸去寻找金羊毛,寻找被劫的美人海伦娜,远航到黑海去购买他们城邦里缺少的谷物。腓尼基人经商的船只也曾驶过这段海面,他们在寻找经商的据点。当然这里也飘扬过查士丁尼大帝检阅水军的旗纛,行驶过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艨艟炮舰。船行海峡中,两岸的峭崖高耸如墙,直抵海中,最狭的距离仿佛勒马就能跃过。当年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打君斯坦丁堡的时候,拜占庭帝国在这一段海峡中置放了粗大的铁练,以阻止他们进入。然而最后穆罕默德二世却是奇兵偏师,派士兵推扛着船只,从陆地上绕过了海峡,突然出现在拜占庭军队的后面,从而使得这道看似固若金汤的防线失去了作用,恰似中国南朝陈后主“千寻铁练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相同结局。历史的炮火硝烟弥散之后,把一切旧日的恩怨仇恨都尽情泯灭,游人们看到的惟有环绕在古塞残垒间的红枫秋叶,翻飞在晴天丽日下的怡然白鸥。

      土耳其是一个融合了东西的国家,但也是一个难以理解难以说明的国家:它的国土有百分之九十七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上,然而它居民的心理却是在欧洲,他们一向以欧洲人自居。它虽是欧盟的一个成员,然而国民的血统几乎大部源自亚洲。这里是亚洲的结束,欧洲的开始,但也是欧洲的结束和亚洲的开始。 欧洲和亚洲在这里隔着海峡相望相对,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法蒂赫大桥像锁钥一般将它们拉拢,使它们合为一体。法蒂赫就是穆罕默德二世的名字,正是他毁了这座城市又建了这座城市,现在又是他的大桥把这座城市的东西拉拢,把古代和现代拉拢,把亚洲和欧洲拉拢。西方的罗马文化和东方的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纷然杂陈,如羊羔饮水般在海滨齐齐聚集。在一片红瓦白墙的穹顶廊柱式滨海建筑之前,有怡然白帆飘过,俨然一片威尼斯风光,这里在拜占庭时代确实居住过很多威尼斯商人和热那亚商人,为了建一座跨越金角湾的桥梁曾邀请过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来设计。然而,这其中又会昂然傲然地挺立着一座头角峥嵘的清真寺,圆盔状穹顶的四周,尖尖的宣礼塔成了城市里最醒目的风景线。在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能够像在伊斯坦布尔那样能够在瞬间就能穿越东西,迅行两洲。尽管峡分两岸,但桥却能跨东西,从亚洲来到欧洲只不过是5分钟的车程,然而这相隔着5分钟的两岸景物却都能怡然相处,共同化成一道伊斯坦布尔特有的风景线。

      海岬尽处的古堡要塞上,多少色彩缤纷的旗帜曾在那里飘飞,多少种语言曾在市井上喧嚷,希腊人、马其顿人、色雷斯人、罗马人、拉丁人、腓尼基人、法兰克人、斯拉夫人、波斯人、拜占庭人、蒙古人、阿拉伯人、塞尔柱人、奥斯曼人、塞种人、日尔曼人、马扎尔人甚至保加利亚人都曾在这块土地上耀武扬威,争雄称霸,都曾上演过若干惊天地泣鬼神的活剧,从而给土耳其留下了一个难说难讲、缤纷斑斓的伊斯坦布尔,一个背负着巨大历史和文明的美丽的伊斯坦布尔。在这座城市里,碧瞳与乌瞳,黄发与黑发,礼帽与头巾,西装与长袍,宗教与世俗,尖塔与圆穹,东方与西方,一切都能怡然相处,欧洲和亚洲都浮在这块三面湛蓝的海水之上。

      6世纪时,一位游客在游历了拜占庭后赞美道:“世界上所有的72种语言在任何一天都全能听到”,1000多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对于伊斯坦布尔来说仍然适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