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日,和女儿跟着旅游团去了一趟茂陵。
茂陵是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城东北南位乡的茂陵村。汽车出的西安城,绕着古老的西安城墙缓缓前行。借着这个机会,导游兴致勃勃的给我们介绍起了西安城墙的历史。我们也闲着无事,听着有味。感觉这西安真有了这厚厚的城墙才有了悠悠的历史韵味。
西安的古老不仅是因为这里是十三朝故都,而且是因为这里的地下也着实地埋了七八十位皇上。故民间流传有这样一句话:“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埋皇上的地方,不仅因为这里是千年故都,而且是因为这里也着实是一块风水宝地。西安向来就有“八水绕长安”之称。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就生动地描绘了西安周围河流纵横,水网密布的良好生态。不仅如此,西安周围也是南依巍巍秦岭,北枕关山,地势险要,山河屏障,故历来是龙脉之地。且不说在骊山附近躺卧着的千古一帝的坟陵,而今就是这泱泱大汉武帝的坟陵据说也可以和它平分秋色。导游称:茂陵从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听着导游的介绍,心里更增强了要亲眼看看的兴趣。汽车沿着宽敞的旅游线路飞快的前行,而我们的心,也随着汽车的疾驰而神往。放眼窗外,是一片又一片葱绿的麦田,时值隆冬,然而在这光秃秃的田野上,即使是冬眠的小麦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绿意和惬意。同时眼前飞越而过的也有枝桠横斜的果树,端正秀丽而又精致的民居,一排又一排,极为整齐和雅致,颇显出皇城人的整肃和庄严。到了,顺着导游的手指,我们眼前飞越来一座高大的莽莽苍苍的青冢。好雄伟啊!世上竟有这么巨大的坟墓。郁郁葱葱的柏树遍布陵墓。而矗立在陵墓前的一座高大的石碑则撰写着墓主的身份:大气磅礴的魏碑体“茂陵”豁然醒目,旁边是遒劲有力的魏体“汉武帝刘彻之墓”的字样。看着这宏伟的皇家气派的陵墓,再看看身边普通平民的一抔黄土,仿佛一下子就看出了两者的差别。是啊!中国古代帝王不光生前享受着巍峨的宫殿的侍奉,即使是死后也要享受生前所拥有的风光。汉武帝刘彻在历史上固然是很有才略的伟大的帝王。他创造了汉帝国的鼎盛时期,诸如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经济上实行了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些功劳都不可磨灭。但是,正如锋利的刀刃具有两面性一样的道理,汉武帝的奢侈也是相当空前的。《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正因为如此,西汉的衰落也注定是必然的,一个穷奢极欲,劳民伤财,不顾百姓死活的刘家王朝注定是要被人民扫到历史的垃圾堆里。金人赵秉文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在后汉衰落的日子里,如此豪华的帝王陵自然引起了农民起义军的怀恨,因此,在响马四起的纷乱时代,不说不肖的刘姓子孙守不住祖先的基业,就是祖庙也多次被人践踏,被人盗掘。历史的烽烟滚滚流传,一代代帝王又重新崛起,又重新覆灭。这正应了李商隐那一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然而,在人民当家做主的今天,在有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那一种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的今天,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