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玉碎》:你只有一种活法
    《玉碎》:你只有一种活法
    • 作者:鱼禾 更新时间:2013-12-20 04:11:3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661
     

      我一点也不想谈论邵丽摆弄散文的手艺。原因有三:相对于写作意图,手艺只是条件,而且不是最重要的条件;相对于其他文体,散文的独特性与手艺几乎无关;相对于琳琅满目的散文写作,邵丽似乎不屑于显摆手艺。

      这一派大方文字意欲何为,也许才是读者关心的。

      看过才会明白,“玉碎”并非孤注一掷的决绝,而是不较劲亦不撤离的人生态度:“拿起就拿得风生水起,放下则放得纹丝不动。”彻底的不紧张,前提当然是对生活的看穿。生活总是寻常,说不上多好,也说不上多坏,只是充满了意外和漏洞。人总是这样,起初“以为这一生可以有很多种活法”,这条路不通还有另一条,以为看开就是逃避,宽容就是投降,总是握紧拳头去较劲。可是,那些意外和漏洞总会超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人便懂得了松手。也许正是这种讲和态度,成就了邵丽散文特有的气质:绵里藏针、坦然自若的行文风格;气定神闲之间,隐含着大悲怆——那是属于“这一个”,又不仅仅属于“这一个”的命运感,未经强调,却昭然若揭。

      对命运的体认与间离,她使用的线索是“读”。读命运,与单纯地承受或抵制是不一样的。读命运,由于那一份置身事外的省察,常会令人感到疑虑重叠,甚至心力衰竭。这当然不能说是投降,因为“屈服”往往只是结局,不是选择。比如她曾在上下两代人之间竭力确认自己。她说,为了不成为他们,她在自己的周围扎了很多栅栏,可是后来才明白,她极力抵制的东西竟成为物质生活的大背景,跟上一代人几无界限。这时候其实无所谓选择,因为,与被时代裹挟的父辈一样,她已经无知无觉地从了。

      散文的直见性情,对作者的诚意与表达品质都意味着更严苛的测验。相对于其他文体样式,散文似乎一向具有陈列或教诲的方便,仿佛写作者对于读者具有无需自证的导引资格。我见过太多导师般的写作姿态——不是理解、提供与汲取,而是“循循善诱”,一如某些评论者习惯于降旨似的谈论自己看到的作品。如此这般的文字可能被人喜欢着,还可能被相当多的人喜欢着,但我固执地认为,一切旨意强烈又缺乏基本自觉的写作,都是对阅读的失敬。

      好在还有这样的,她跟从感受,无意教诲。除非对付命题写作,她甚至不设置归纳式的主题,也不着意布局。一种魔术聚焦镜般的感受力,触须所至,芝麻开门。哥哥为她折叠的纸裙子、样板戏段落、布娃娃以及爱情……那些属于人生的珍藏,都是记忆对于感受力的应和,亦是在虚构作品中不曾彻底释放的生活。若干年后,先生从欧洲给她带回一件“温软的皮大衣”。热切的期待已经过去了,回顾那些碎玉零落的日子她才突然明白,自己“渴望的只是一种更加平常的生活”。一如记忆本身,文字呈现出截面似的断续,而少有因果相袭。我们若要追究是什么连缀了“纸裙子”和“皮大衣”,那也只能说,是没有轻重分别的过程,是波澜不惊的“度过”本身,它给了一个人这么多——在布满漏洞的生存之中留下的一切,就是这么多。

      这样的理所当然,使阅读变得松弛惬意,也使散文的独特性得到确认。虽然,对于一位以小说写作为职业的作家而言,这些文字更像是虚构作品溢出的部分,但是,如果我们承认任何形式的写作都不过是用以追究疑窦丛生的生活和险情密布的命运,那么,没有这样的溢出,一个人的写作也许就不可能真正地完成。也因此,不设置与不着意,反而应和了写作的初衷。

      一切说出皆有前提。写作者必须尊重先于写作的存在,文字的里子才会扎实。生活没有题目,生活一如汪洋兀自奔涌,它包围着我们的立足点,远远大于我们的意图,大于我们的视野和判断阈限,而不是相反。与许多孜孜以求不同,邵丽似乎清晰地感觉到了某种仿佛无从觉察的“被安排”。我们都在岛上,勉强有立锥之地,不是不愿,而是没有空间可以汪洋恣肆。顺应而且感受,的确是被动的,但也是人面对生活惟一可能的态度。比如“突然喜欢起写作,与我的怀旧情绪有直接关系,而我的怀旧情绪好像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在时光的雕刻之下,无知无觉地变成了“冷静的、会旁观和缄默的人”。一切看来都是寻常的,包括曾被妖魔化书写的官场,它也只是“庸常生活的一部分,既没有那么惊心动魄的戏剧性,更没有步步为营的玄机”。布满时光每一道缝隙的发生,几乎都是以细碎寻常的面目出现,不曾有过什么“大事件”。被动与绝望就隐含在这样的寻常之内。这么一种贯彻生命的大被动,是人之为人的极哀,亦是人之为人的天分,无从抗拒,也无需抗拒。邵丽说,这才是生命的悲剧意义之所在。

      我一直觉得,散文结集是极难妥当的,要么四处用力,一派混乱,要么体系谨慎,煞有介事,通篇见不到几句人话。无论怎样,这种叫做散文的东西一旦连篇累牍,似乎总有哪里不合适。但邵丽就这么一路“读”下去,顺手一带,林林总总的篇什便有了个齐整的着落。在她看来,这些不值得过分着力。“方法并不是一部作品生命力的终极标准,尽管它特别重要”。

      那么,什么才是重要的?

      也许是诸如此类的自疑:“我们从来没有认真负责地清理过历史,而且是根本不想清理。这种‘大意’是被习惯植入民族性之中,还是更有难言之隐?”

      也许是“寻找”,以及“找不到”。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是命运不连贯的人生,是被活活斩做几段的人生。因而她说,我们身上打满了思想的补丁,极力去寻找自己真正的信仰,却发现“我们只是搭建了一个神龛,而没有找到神”。

      心怀疑问的邵丽像她喜欢的那个“不一样”的蔡琴,没有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癫狂表情,依然是平常心性,没事儿人似的,神经大条得让人吃惊。她令我更确信,滋养充分的早年对人生确有无上的好。我是不信什么苦难可以成就人之类的鬼话的。苦难未必不能成就人,但苦难首先是对人的损耗或戕害,尤其是人生早年的苦难,如果太过度,简直会把一个人全部的热气都抽掉。而她不热也不冷,差不多是恒温的。

      读邵丽,会觉得人有充分的理由活得物质一些,扎实一些,完全没有必要对命运助纣为虐,信了许多虚头巴脑的说法,把自己硬生生往墙角逼。没错儿,生活一如既往,依然布满意外和漏洞,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坚韧明白的自己,什么都不可能俘获你。不是吗?诗书画、烟酒茶、一段戏、一座城……如果你克化得了,所遇皆为营养。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