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获奖者
(以姓氏笔画为序,共10人)
1. 才旦卓玛 女高音歌唱家
2. 朱 琳 话剧表演艺术家
3. 吴良镛 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
4. 沈 鹏 书法家,美术评论家、编辑出版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5. 欧阳中石 书法家,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
6. 尚长荣 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
7. 周小燕 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
8. 侯一民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9. 贺敬之 诗人,剧作家,文化部原代部长
10.秦 怡 电影表演艺术家
第二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获奖者评语
(艺术家以姓氏笔画为序)
才旦卓玛
获奖评语:才旦卓玛是人民的歌唱家,也是藏族人民的好女儿。多年来,她扎根西藏,坚持不懈地向民间艺人学习,不断挖掘藏族民歌的神韵和魅力,培养藏族音乐人才,使源远流长的藏族声乐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才旦卓玛始终把为人民歌唱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将扎实的藏族民歌演唱功底与西洋发声方法相结合,形成了高亢嘹亮、质朴自然、明快流畅的演唱风格。她用饱含深情的演唱勾勒出雪域高原宽广悠远的意境,表达出西藏人民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朱 琳
获奖评语:烽火岁月里,她辗转祖国各地,以话剧为武器鼓舞民众抵御外侮,驱逐黑暗,追求光明;和平年代里,她醉心话剧舞台,将个性鲜明、诗意浓厚、光彩照人的角色奉献给观众。台上每一分钟的表演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情感,朱琳华贵大气的舞台风度、独具特色的话剧表演风格和韵味,感染了无数的观众。她对话剧艺术钟爱一生,将生命融入了北京人艺乃至中国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之中。
吴良镛
获奖评语:吴良镛是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人物。他视城市为生命的有机体,倡导通过“新陈代谢”延续城市的文脉和精神。他主持的菊儿胡同改造工程是北京老城区改造的典范之作。作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广义建筑学”思想已被全球建筑师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吴良镛毕生的目标是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大地上。
沈 鹏
获奖评语:沈鹏是中国当代书坛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数十年来,他在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书法活动等方面卓有成就。沈鹏的书法,兼善诸体,以行草最为突出。其行草气象正大,神采飞扬,笔精墨妙,自成一体,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作为中国当代书坛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著名艺术家,沈鹏以自己的理论建树和实践探索为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欧阳中石
获奖评语:欧阳中石是中国当代书坛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也是高等书法教育的重要奠基者、开拓者。他对书法各体兼通,以东晋书风为宗,博采周金汉石、碑刻法帖之长,其书法潇洒刚健,秀美俊逸,碑帖并重,博涉约取,自成风格。数十年来,欧阳中石将教学与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书法教育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之根,为书法教育的正规化、学科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尚长荣
获奖评语:在戏曲艺术舞台上,他用浓郁的情感赋予历史人物鲜活的面容与生命,用深厚的人文情怀呈现斑斓的社会与人生,用坚实的传统积淀和精心的艺术创造锤炼出鲜明的艺术个性与表演风格。尚长荣以丰硕的艺术成果推动了京剧花脸艺术的发展。长期以来,他对京剧艺术的思索与实践,体现了当代戏曲人对舞台的坚守、对传统艺术命运的关注、对现实社会文化使命的担当。
周小燕
获奖评语:周小燕是中国现代美声艺术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她曾以清脆甜润的嗓音和高超娴熟的演唱技巧享誉欧洲,成为中国对外音乐交流的艺术使者;旧时代,她曾为声援进步学生四处奔走,举办义演,用歌声鼓舞人们的爱国热情;她为中国声乐教育事业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春风化雨,桃李成蹊。从昔日的“中国之莺”到今日的声乐教育泰斗,周小燕用她的艺德与师德谱写出辉煌的艺术篇章,为中国声乐界和教育界树立了典范。
侯一民
获奖评语:侯一民是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油画家、壁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在艺术创作上涉猎广泛,融汇中西,追求史诗般的宏大气势。他是第三套和第四套人民币人物与风景绘画的创作者,是高温彩釉技法的发明者,也是中国壁画教育的奠基人和新壁画运动的开拓者。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侯一民热爱时代和人民,通达大度、淡泊超脱,体现出一位真诚的艺术家的高尚情怀。
贺敬之
获奖评语:贺敬之是现当代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也是驰骋文坛的“战士”。延安时期的生活滋养了他的革命精神和文学情怀,他善于以“大我”的激情书写波澜壮阔的时代,将革命性与文学性高度统一,用可知可感、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创造出雄浑壮阔的诗歌意境。他的诗歌格调高昂奔放,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感染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秦 怡
获奖评语:秦怡将她对祖国深沉执著的热爱、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对艺术永无止境的追求,共同熔铸于她的表演之中,塑造出众多鲜活丰满、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她杰出的艺术创造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观众。她从艺70多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艺术创造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杰出表演艺术家的坚强与善良、无私与博爱。
第二届“中华艺文奖”艺文奖获奖者
(以姓氏笔画为序,共9人)
1. 叶小钢 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2. 田黎明 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3. 朱乐耕 陶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院长
4. 李雪健 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5. 余 隆 指挥家,中国爱乐乐团首席指挥
6. 罗中立 画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7. 赵汝蘅 舞蹈表演艺术家,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8. 莫 言 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
9. 裴艳玲 河北梆子、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第二届“中华艺文奖”艺文奖获奖者评语
(艺术家以姓氏笔画为序)
叶小钢
获奖评语:叶小钢跨越音乐艺术的诸多领域,成就了多元共融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用音乐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做出思考和阐释,歌颂古老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表现当代中国如火如荼的时代变迁,谱写了中国的“大地之歌”。他扎根本土,放眼世界,用音乐中蕴含的东方气质与西方现代音乐展开对话,在探寻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田黎明
获奖评语:田黎明是中国当代水墨画的领军人物。他始终在传统文化的体验中“澄怀道心”,追求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达意传神,使传统水墨在今天依然洋溢着蓬勃的生命气息。他是一位勇于创新的学者型艺术家,以自觉的文化思考和别开生面的艺术实践,在水墨画的变革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为探索中国画的时代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乐耕
获奖评语:出身于景德镇陶瓷世家的朱乐耕,从小成长、浸染于陶瓷艺术世界之中。他的陶瓷艺术既得自传统,又不落窠臼,他吸收现代外来艺术的视觉方式和造型手法,赋予传统陶艺以新的观念内涵。朱乐耕的“五彩”瓷艺,笔力强劲挺拔,色彩华丽凝重,格调典雅古拙,构图丰满匀称,集造型美、彩绘美、工艺美于一体。他的作品赋予传统陶瓷艺术以浓郁的民族风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装饰语汇和表现技法独特,为陶艺创作带来了清新之风,开启了传统工艺寻求突破的新境界。
李雪健
获奖评语:李雪健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戏剧影视表演艺术家,长期活跃在戏剧舞台和影视剧领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艺术形象。他扮演的焦裕禄、杨善洲、宋大成、宋江等艺术形象,影响广泛,流传久远。他的表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大人物和小人物,都能演绎得形神兼备。生活的磨难未能阻止他追求艺术的步伐,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挚爱的表演事业,创造了当代中国表演艺术家的一代风范。
余 隆
获奖评语:余隆是一位驰骋于世界乐坛的优秀指挥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活动家。他以对古典音乐的深刻理解、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浪漫细腻的指挥风格,诠释了古典音乐的灵魂,激发出乐团在演奏过程中汇聚的艺术生机和文化能量。他以高度的艺术使命感、开放的艺术眼光和出色的组织能力,搭建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文化交流平台,书写了中国音乐艺术活动的华彩乐章,为古典音乐的普及与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罗中立
获奖评语: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以史诗般的气魄,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他吸收四川民间艺术和欧洲传统油画特色,始终以农民为主要描绘对象:田间沉重劳作的苦、阖家围坐炉膛的乐、夫妻相濡以沫的情、母子深沉相守的爱、坚韧淳朴的大巴山乡亲,都被罗中立演化为一种生动的艺术形象,一种真切的乡土情怀。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中国的美术艺术创作与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赵汝蘅
获奖评语:赵汝蘅是一位芭蕾舞者,更是一位芭蕾艺术的耕耘者。严重的脚伤使她告别了舞台,但她却以舞者的优雅与坚毅为中国芭蕾舞事业默默奉献。作为芭蕾舞团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她以开阔的艺术眼光和胸襟,准确诠释西方芭蕾经典作品,同时在芭蕾中融入中国元素,叙述中国故事,抒发真诚的情怀。她作为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芭蕾人才,使“芭蕾”这朵高雅的艺术之花在中国大地尽情绽放,为芭蕾艺术的国际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莫 言
获奖评语:莫言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感受着普通中国人的喜怒悲欢,关注着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他扎根于深厚的中华文明和丰富的现实生活,吸取世界文学艺术的优长,形成了自己深沉厚重、气势磅礴而又色彩斑斓、富于现代气息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既具有历史深度,又充满现实关怀;既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又闪烁着普通人性的光辉;既洋溢着对故土和同胞的深情关爱,又展现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与忧虑。他用文学之笔在历史和当下、梦幻和现实、中国和世界之间架起了一道跨越时代的彩虹。
裴艳玲
获奖评语:一个女子,却在戏曲世界里尽情展示堂堂男儿的勃发英姿,刚柔相济,声情并茂,以行云流水的唱腔,高歌人性的不屈与善良,呼唤道德的光辉与社会的正义,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力量。数十年来,裴艳玲恪守“戏比天大”的信念,把观众放在心上,刻苦磨砺,探索创新,精益求精,在戏曲百花园中不懈耕耘,历经苦寒,笑傲枝头,香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