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娱乐至上的网络时代,静心读书的日子,已变得比北京蓝天还少。
网络无处不在,快餐化、碎片化、娱乐化、情绪化的海量纷繁的信息,通过微信、微博、电邮、短信、朋友圈,马不停蹄地吞噬着你我,恨不得吃饭、如厕、开会、驾车时,都各自玩着手中的电子设备,在不知不觉中,夺走我们的闲暇时间,扼杀注意力、思维力、原创力,甚至让人们内心日益浮躁、肤浅、纠结、冷漠、迷茫,渐渐远离思考的价值、理性的尊严、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本质。
电视与网络的双重夹击,在制度艰难转轨的年代,在物欲膨胀的当下,个体如何能不随波逐流?
靠什么保卫我们的自由?
读书。读书?为什么读书?
当视讯取代文字,数码取代铅字,从纽约到京沪港的民营实体书店一个接一个地关门,我们离书籍的墓地有多远?
最近一次参加凤凰网读书会,重新来到久违20多年的北京商务印书馆, 又看到、触摸、闻到熟悉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轰轰烈烈的大学里的读书会、全国书展、全民读书热,还有那套著名的“走向未来”丛书——那时想象的“未来”,从时间上应该已经到了、甚至过了吧?
从那时到现在,回到文明的过去,遥想人类的未来,书籍随技术、社会的演进,无论展现形式怎样改变,哪怕遭遇时代的冷遇,永远也不会消失。
读书意味着智慧。读书使我们有幸与古往今来的伟大灵魂及人格对话,使我们超越生活时空或命运境遇的局限。书籍的力量,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豁然开朗,以智慧勇气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读书意味着自由。这是一种真正的自由,它比人们想象的建立在财富基础上的自由意志的自由更加真实、高尚——不受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支配的“自由意志”并不存在。
读书意味着幸福。人在时空上的渺小,生命本质的悲剧性,怎不让人感慨唏嘘。读书,给我们力量、智慧、与最高的自由,让我们跨越时空岁月,超越人生的无常,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无论人生境遇,在每一个瞬间和当下,乐观地接受现实的不完美,以平静的心态,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追寻精神上的永恒,成为自我幸福的主宰。
读书,使社会更美好。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读书的人越多,民意的力量、民主的意识、公共生活的参与才能越壮大,真正的现代性文明社会才可能建立。
这套“凤凰网读书文库”的精神之源,多是我们钦佩敬仰的作者、学者、思想者以及精神上的老师,人生中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做个自由、幸福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