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陈莹峰:让阳光温暖每一民生净土
    陈莹峰:让阳光温暖每一民生净土
    • 作者:陈莹峰 更新时间:2013-12-10 04:07:44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49
    [导读]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感




    所谓民生,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民生”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生决定民心,民生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公正与和谐,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一、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油盐柴米,关乎大局。民生决定国运,能否从制度上保障民生,是国家强盛、繁荣、富强、文明、公正、和谐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民族团结、充满活力、顽强拼搏、不懈努力的强大动力。简言之,民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态度,直接反映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直接决定执政党政权的性质、直接决定执政党的兴衰和生死存亡。

    是的,民生状况是检验执政成效的实践标准。改善民生是判定科学发展的主要标尺,是历史新时期我国各级政府重要的政策指南,民生在党的工作中的分量有多重,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是坚持立党为公和进步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体现,更是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只有着力改善民生,才能使党同人民息息相通,才能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是的,把握民生脉动,关注民生诉求、解决民生问题、办好民生实事。要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他们的利益。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题目解决好,不仅见证着我们党的政策主张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也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治理一方、管理社会的能力。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提出改善民生,从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到十八大明确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对改善民生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无不集中反映出我党“民生是重中之重”的执政理念以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朴素情怀。明确指出:“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从来没想过一辈子土里刨食的农民,政府还给发养老金。”会议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会议指出,要把职能转变作为改革的核心、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继续简政放权,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会议指出,当前,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反腐常态化法制化。



    阐释和部署了民生问题方面的改革,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着力攻坚克难,给未来社会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新蓝图。明确提出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医疗、教育、户籍、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加大民生改善,旨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让我们对今后的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期盼和向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改革的红利为民所享。



    二、尽心尽力惠民生,尽职尽责促和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中央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决心是一以贯之的,我国正处在迅速崛起的时代、伟大复兴的时代,从世界视角来看,当然也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我们享受机遇的同时接受挑战。就目前形势来说,我国未来十年将从世界第二变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经济体、科技实力国、综合国力国、文化强国,这不仅仅涉及经贸领域,还涉及到科技、教育、文化等综合要素和综合实力,因此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升级点,提升自身的质量、效益、效率。众所周知,“三农”问题是时下重要的民生问题,而“三农”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农民增收问题。收入若是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如今中央专门提出要促进共同富裕,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何尝不令人民群众满心期待!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李克强总理已经深刻指出,中国发展改善民生是根本。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助推发展,而发展的目的则是是为了人民福祉。要在行动上抓好民生实事。不管是食品安全还是教育收费,无论是房价稳控还是看病就医,民生问题看似琐碎却关乎群众生计,看似繁多却连着百姓生活。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必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切不可只说不练、虚晃一枪,更不能虎头蛇尾、失信于民。只有抓实民生实事,才能使党同人民群众血脉相通;也只有着办好民生实事,才能使党的执政根基坚实永固。

    “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由此可见,我们要准确、全面、严谨地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切实抓好改善民生工作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各级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在思想上牢记群众利益。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政党,绝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领导干部,也绝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牢坚持群众路线,将群众安危冷暖记在脑中,挂在心上,经常深入基层去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百姓呼声、掌握生活实情,做到尽心尽力惠民生,尽职尽责促和谐。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把全面改善民生贯穿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各方面,贯穿于全面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全过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强调要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三、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要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从体系、制度和机制的层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正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要明确从制度上维护和解决民生的根本方式、根本途径和目的,提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和社会公益体系,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新任务、新要求。

    第二,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解决民生问题必须构建完善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把“民生至上”作为全党的思想共识和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要真正解决民众的利益诉求和表达的问题,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话语权;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科学有效工作机制,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要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建设。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具体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温家宝说过:“就业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必须“两翼”齐飞创造就业岗位,大力提高劳动者创业和就业技能,优化就业和创业服务环境;“安居是民生之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要让群众住得起房子、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始终坚持把“安居”作为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加强对公租房廉租房等惠民项目的监管与审查,让实惠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手中;交通是民生之要;要坚持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大力发展交通事业;教育是民生之基。要深化教育改革,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抓好贫困生救助,加大农村教育机构的建设力度,硬件软件设施两手抓,既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又要配备德才兼备的老师到基层,全面提升基层师资力量。;就医是民生之急。要扩大医疗服务主体,引入竞争择优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基层特别经济落后地区的养老、医疗保险投入额度,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文化是民生之魂。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重要的财富,注重培养文化人才,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有活动才有活力,加强基层特别是偏远山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促其改掉陋习,崇尚科学,运物科技的力量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值得注意的,首先,必须循序渐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发展了,该解决、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主动地解决。绝不能脱离实际,搞盲目攀比,要向群众承诺办不到的事。只有着眼长远,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财力增强了,才有能力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既要坚持统筹协调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努力为人民群众谋求更多更大更长远的利益和福祉。其次,要狠抓作风转变。解决民生问题既有赖于经济发展,更要以强有力的干部作风建设作保障,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无限责任和真挚感情,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和最大政绩。注重真抓实干,构筑改善民生的工作载体,切实解决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重大民生难题。注重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抓落实、重执行的体制机制,确保兑现承诺。注重督查奖惩,对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的地方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组织不得力、措施不到位、工作走过场的,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对违法违纪使用民生资金和侵害群众利益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再次,要强化政绩考核。政绩考核始终是一根指挥棒,如果考核指标只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生的位置,那么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一句空话。随着民生作为考核指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民生这个最大责任也就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为了让更多的民众更充分地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改革的方向和落点。三中全会改革读懂了社会期待、回应了社会关切,进一步凝聚了改革的共识与力量,敢于啃下硬骨头,为我们的国家赢得更好的未来,为每一个人的生活创造更幸福的图景指明了方向。如今三中全会就决定将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有着如此理念指导,相信更好的教育、更完善的医疗、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都将变得更加现实。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以“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无疑被赋予了更多历史责任,也承载了众多的民生期盼。改革是亿万人民的坚强意志,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要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健全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避免制度碎片化,构建相互衔接、运行有效、保障特困群众的兜底制度,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些都是人民的新期待,更是改革的新目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还是用胡锦涛的话做结吧: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



    作者简介:

    陈莹峰,男,籍贯广西巴马, 中共巴马县委党校讲师,自治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成员,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干部、“美丽巴马 清洁乡村” 办公室成员。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管理。联系电话:0778—6220171 13084943311 邮 编:547500 邮箱:bmdxc@163.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