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与孩子
1940年出生于延安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戈,是在毛泽东以及杨尚昆、廖鲁言、金城等老一辈革命家关爱下成长,并师从赵朴初、沈雁冰、胡华等教育家。作为小米饭养大的孩子,“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是刻骨铭心的情结。作者虽然已逾古稀,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多场巨大变革,但依然保持着乐观与豁达的心态。《毛主席和我们这些孩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一书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生活中与领袖、前辈相处的点滴,感人肺腑,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美国当年如何华丽转身
美国曾经有一个腐败的年代,贪污腐化层出不穷,普通民众丧失信心。美国人找到了一套怎样的办法来遏制腐败?美国曾经有一个盛产暴发户的年代,美国人怎样摆脱了暴发户的形象,引领了全球创新?美国曾经有一个制假造假的年代,毒死的老鼠被掺进绞肉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美国人怎样让食品变得安全起来?美国曾经有一个破坏环境的年代,土地惨遭蹂躏,污染触目惊心。美国人怎样重新获得了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进步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中,美国问题专家张国庆十年磨一剑,详解100年前的美国,讲述了美国历史上最华丽的转身,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真实历史借鉴。
从生活现场到诗歌现场
诗集《顺着风》(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是诗人刘向东追求“以自己的方式加入传统”、“从生活现场到诗歌现场”的创作实践,收录138首短诗和2首长诗新作,多为诗人在生活现场的灵机一动。
依托诗性直觉和历史想象力,这些来自直接“面对”或“看见”的东西,或是历史、地理视野内外的灵魂寄托,或是对世界和人心的观察、感悟的表述,触及生命本质和对事物一般状态的超越。刘向东的诗有着淳朴的气质、理性的光泽和自由的魂魄,读来总能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遐思、感动、滋养。
摄影如何回归自身
显而易见,“读图时代”的全民狂欢终结了摄影的“英雄时代”。摄影家清醒地意识到:摄影的问题,不仅是如何面对世界,更是如何回归自身,最终是解决自己的问题。一位摄影家,如何不陷落在这种种外在表现,以及各种理论造词运动所带来的焦虑、困惑和无所适从中?如何将个人内心的体验,转化为一个时代共同的观看?又如何证明摄影不是机械的记录,并以此对现实犀利发声,推动摄影在当代的真正进步?在《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李楠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年出版)中,有21位摄影家,正在用带着体温的思想交锋与影像实践,为上述问题旁证、引证与存疑。
“我相信你” 一句话就足够
人的一生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相遇:与父母的相遇、与爱人的相遇以及与子女的相遇。人们几乎都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人生中如此重要的人,与子女相遇时更是如此。真正成为家长后,才会明白理论和实际真的有很大差距。虽然《最好的教育是信任》(译林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一书作者李宗哲在教会负责咨询子女的教育问题,但他发现,教育自己的孩子却是另一回事。于是写下这本书,想鼓励和安慰那些对子女教育感到绝望的父母。他认为,父母应只允许自己享受发现的喜悦,而不是创造的喜悦。教育只要“我相信你”这一句话就足够。
解密人性深处的色彩
有心理专家说:所有的心理学理论,归结到最后,都是为人服务,造福于人。如果有一种理论,既简单明了又深入浅出,既轻松活泼又直指人心,那么它无疑就是成功的。《人性本色:认清自己的十二系色彩性格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正是这样既有理论又极具实际操作性的体系。作者康耀是国内较早接受完整艺术心理分析训练的色彩心理学研究者,长期致力于艺术心理分析的推广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