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王曦:命运不会对同一个人微笑两次
    王曦:命运不会对同一个人微笑两次
    • 作者:王曦 更新时间:2013-11-11 05:08:22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684

      博歇曼的代表作《街猫》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欧洲引起巨大的轰动,并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戏剧,成为至今仍然最畅销的法语小说。
      读完这本厚厚的小说,我再次肯定《街猫》在欧洲的巨大成功并非偶然。这部小说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将美洲小说的奇幻色彩同法国小说的精致写实巧妙地糅合,结出最美的果实。糅合在写实主义故事风格中的奇特、惊险和魔幻,这些因素使这个故事变得精彩绝伦。既有侦探故事扣人心弦的情节,又有魔幻小说中神秘诡异的色彩;既如传奇冒险故事那般使人惊叹称奇,又像惊悚悬疑小说一样引发种种猜测和悬念。虚实相生之间,引人入胜。
      小说的奇幻色彩,突出体现在布瓦瑟诺最大的威胁——幽灵般神出鬼没的拉塔布拉瓦斯基身上,他汇集了整个故事的谜团:凭借他的指引,布瓦瑟诺实现了开饭馆的梦想;但其后他却成为抢走饭店的幕后主谋。他宛如缠绕着布瓦瑟诺的恶灵,阴魂不散地恫吓着布瓦瑟诺和他的朋友亲人,却又屡屡声称自己将布瓦瑟诺视如己出,承诺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由他继承。
      黑袍子,奇特的脚臭味,丑陋的长相,这些特征都将拉塔布拉瓦斯基与幽暗的灵异力量联系起来,他神秘的行踪,以及布瓦瑟诺和朋友们竭力拼凑出的关于他身世的只鳞片羽,都增加了他身上的奇幻色彩。他像《歌剧魅影》中藏在地下室里的幽灵,隐匿于长满了蕨类植物、黑暗阴森的洞窟,不断策划着不为人知的阴谋。他的形象又似悬疑片中的偏执迫害狂,抑或恐怖片中施加咒怨的恶灵,除布瓦瑟诺之外,所有得罪他的人在小说中都惨遭横死。最可怕的是,这些人死后时隔多日,布瓦瑟诺才从他的示威暗示中感知到真相,这更加深了恐惧的效力。只不过不同于其它的悬疑小说,隐藏在拉塔布拉瓦斯基背后的谜团,直到小说最后也未完全解开。作者博歇曼说,应该给读者一些悬念,留有一点秘密,让他们不忍离开。
      拉塔布拉瓦斯基的形象亦提供了象征主义的读解可能性,来无影去无踪的拉塔布拉瓦斯基像极了命运的捉弄:命运既成就了你,亦不时会反咬你一口——让你时刻警惕,避免陷入惰性中。拉塔布拉瓦斯基隐晦难懂的话,则暗示着多种读解的可能——聆听命运的箴言抑或奋不顾身地与命运抗争。如果根据作者的说法,取题《街猫》即是指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那么临近小说尾声时,街猫“早餐”扑向拉塔布拉瓦斯基,抓瞎他的双眼,让他直至小说末尾都未曾露面,亦为读者提供了各式猜测与联想。
      不仅如此,作者通过设置悬念、营造神秘氛围的方法成功吊起读者的胃口,即便是在故事的结尾,作者也没有为我们完全解开谜底。拉塔布拉瓦斯基的身世、生死仍然扑朔迷离,他的存在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物塑造的功能,而成为情节的调速器——每当他出现时,就是出人意料和悬念神秘的制造者,情节就会迅速紧张起来,变得引人入胜。而当作者将这个神秘人物旁置时,笔触往往就变得轻松温情,更多地展现了魁北克的民间生活,稍稍疏离情节的进展,穿插了许多幽默的插曲和元素,因而使整部小说张弛有度,虽跌宕起伏却不会有紧张压抑的不快。
      博歇曼的一大成功之处在于,小说的传奇色彩并未使布瓦瑟诺的奋斗史失实。博歇曼是在传奇故事与写实小说间开阖自如,既以传奇色彩保持着“美国梦”的乐观基调,维持着读者的亢奋激情,又适时浇盆冷水,告诉读者这是残酷的现实世界,必须时刻保持冷静与清醒,“命运不会对同一个人微笑两次”。
      布瓦瑟诺和爱丽丝在童话式的热带海滩度假后,还是要重回魁北克,面对狡诈的竞争对手和赤贫的现实。在宛如东方未开化处女地的圣洛马尼,布瓦瑟诺这位“年轻探险家”收集古董迅速致富的好运也转瞬即逝。作者博歇曼和看不见的命运,皆没被偶尔的幸运与侥幸迷昏了头脑,从而让读者更深刻理解到:财富只能凭自己的双手创造,仰赖他人或者上天皆不可靠。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