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方阵 >> 非马:尘世里的手迹(组诗)
    非马:尘世里的手迹(组诗)
    • 作者:非马 更新时间:2013-11-05 02:54:37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55

     


    陶庄



    陶庄要比相邻的李庄
    稍许大一些
    就连朴素的空旷与寂静
    也大了那么一点点

    只是近些年 陶庄愈发地空了
    风 有了回声
    很多人陆陆续续地离开了村庄
    去很远的陌生地方
    讨要生活
    只留下懵懂的孩童在宽宽的
    碾场空地上
    嬉闹和玩耍
    庄稼地里早已没有了庄稼
    也不见了当年锄禾的人
    只有过路的鸟雀会偶尔地
    停歇下来
    认真地觅食
    夜晚的虫唧很多 清亮而干净
    把陶庄叫得空之又空

    又一年冬天悄然来临
    半截土墙下 几个晒着暖阳的老人
    眯着昏花的眼 无语
    也好像是望着
    陶庄的晚年



    长江边



    我的生活在长江边安放
    离一种辽阔只有50米远
    对岸的八卦洲岛时常会有各种鸟类
    越江而来
    这边高高且又笔直的水杉树上
    因而有了许多好听的声音
    挂在上面

    江上的风是前天的 昨天的 今天的
    已不重要
    它们都会在我临窗的布帘上
    留下自由的痕迹
    机帆船 油轮 拖船 舴艋小舟
    是长江的孩子
    熟悉水的语言 波浪是惟一与我
    对话的方式

    我在长江边长长地生活
    已逾30年
    曾经与过往至今还在江面之上
    此起彼伏



    白天与黑夜



    白天已不很白
    我时常会在这个城市的白天里
    迷路
    像孤独的盲人一样
    跌跌撞撞
    一口难懂得方言如同拐杖
    戳在别人的土地上
    深深或浅浅
    头顶上飞过的鸟雀是白天的
    黑色划痕

    只有暮色以及后来尾随而至的夜晚
    是属于我的
    在僻静的城郊结合部
    我更像一块粗糙的补丁
    趴在城市边沿
    身旁高楼里的灯火间接地
    照亮了门前的黑暗
    还有蹲伏着的忧伤
    暗夜中 两鬓处凌乱的白发
    又白了一回



    慢的生活



    慢的生活首先是从老父亲的脚下
    开始挪动的
    一根拐杖把“慢”这个汉字
    拨得更慢
    继而是膝盖 蹲下或站立
    是钉子样的手掌必须
    撑住得部位
    最后是白雪覆盖下的头颅
    转动已十分不易
    仿若年久失修的门轴

    15w的照明灯 光线很弱
    亦很慢
    一如停顿的时光
    仿佛伸手就能捕捉得到
    还有慢的鼾声 慢的念叨
    以及蜷缩在旧式沙发中的
    陪着戏文慢慢流淌的口涎……

    在生命的尾部 慢的生活
    越来越慢
    又如同立冬之后
    慢慢结冰的池塘



    故园一夜



    一只灰色斑鸠在与它的羽色
    相近的暮色中
    匆匆归巢
    偶尔间的一声聒噪 不经意地
    划亮了翅膀下的灯盏

    紧随其后的夜 不慌不忙地
    从容而来 在故园

    其实 现今的故园早已不是
    记忆里的故园
    变得亮堂与坚硬
    蹭蹭上窜的楼房把毗邻的龟山
    比得矮之又矮
    鳞次栉比的灯火把陈旧的夜
    照得局促而陌生
    只有当年熟悉的萤火虫
    还在拎着悬在半空的光亮
    坚持着照看一小段
    往事

    几个下了夜班的女工
    脚步匆匆
    像簌簌抖落的
    几片月色



    吃魚尾



    其实魚尾已沒有多少肉食
    吧叽吧叽嘬着的
    只是味道
    一种烹饪的味道
    或是一条魚的味道
    我不知道桌上的魚来自
    哪条水系
    又不幸地被谁捕获与煎煮
    只知道人类的竹筷在它身上
    肆意地捣戳 瓜分 争食
    最后剩下的遗骸
    却还保持着河流的形状

    及至中年 我忽然在想
    我是不是亦像另一段魚尾
    被时间嘬着 并被很快
    吐掉



    平山林场



    平山林场座落于六合县城北郊
    雨水丰沛 植被繁茂
    盛产的雨花茶汤汁清澈 香气馥郁
    有一层森林的颜色
    我的许多日子都浸泡在杯盅之中
    滋味绵长

    后来这个地方新建了一处
    火葬场
    我也偶然来这里 送别亲戚或朋友
    树还是那么绿 阳先亦如先前
    一样的温暖
    只是鸟雀的声音似乎少了
    是不是因为人多的缘故

    这里极负盛名的雨花茶
    如今我已经很久没有喝过了
    我担心或者害怕一次不经意的
    冲泡
    会把一些逝去的人或往事
    像茶叶一样 一层层冲泡出来



    观音饼



    观音饼是用泥土制作的
    是从岩缝里抠出得黄白相间的
    那一种土
    经过筛滤 漂洗 沉淀 揉搓 烘烤之后
    或方或圆或薄或厚
    成了一块块叫饼的食物

    在我12岁以前 观音饼经常成为
    我以及全家的主食
    在川东乡下 很多人都与我一样
    吃过这种“粮食”
    贫穷与饥馑像龙津河水
    都朝着一个方问流
    这种有着好听名字的“粮食”
    在那个年代 让我挣脱了很多次
    死亡的纠缠

    如今我时常游走于食府酒肆
    面对满桌的珍馔异馐
    心情总是复杂得难以下箸
    那最后的一块观音饼
    好像还噎在喉管处
    至今不曾咽下


    幸福



    街边上 一对乡下进城的母女
    守着一筐菱角吆喝着
    时至晌午 剩下的菱角还有很多
    身旁的秋风与嘈杂已有些阴冷
    而街对面的麦当劳开始热闹与喧哗
    大大的落地玻璃上映着许多
    五颜六色的孩子
    而这边的女孩显得落寞与孤独
    小小的眼神像野藤般地
    拴系着那一边
    喉咙咕咚咕咚 又像是
    吞咽什么

    母亲跑向不远处烤红薯的老汉
    买回一个纸皮儿包裹的红薯
    递给女儿
    “妈妈吃”女孩又用一双小手
    托举给母亲
    “妈妈不饿 乖乖 你吃”
    “妈妈 你吃嘛”
    ……这来来回回的地递与托
    把站在路牌下等车的我
    直看得眼眶湿润











    作者简介:

    杨骥,笔名非马,自由撰稿人。1982年发表诗作,迄今止已先后在《诗刊》、《星星》、《诗选刊》、《人民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逾千首(篇),获省以上诗歌奖八十余次,诗作入选近二百种诗歌选本,新写实诗歌流派的创立者,著有《杨骥诗选》。现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主编《手稿》诗刊。

    通联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沿江工业开发区扬子14村23幢202室
    邮政编码:210048  
    手机:15951788328 邮箱:958225147@qq.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