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起于秦,如甘霖初现呈显润泽;鼎于汉,如江河蜿蜒或大湖气韵,含蓄起舞。近观董凤树隶书新作,顿觉源头悠远,承袭珍贵。从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不难觅见或飘逸、或内敛的精神气质,这源自禅机一样迷人的修为。董凤树的隶书艺术,既行笔从容,又刚劲有力,形态自成一脉,但未曾偏离古风。
在《用笔论》中,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说:“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落笔之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董凤树深谙古训,他的隶书干净、浑厚、质朴、大气。在这里,他的书法艺术所体现的“法”就是理,是学理,亦是道理,可谓有理可循。站在他的隶书长卷前,我被一个个精美的汉字隶书所引领,我联想到源,董凤树所依托的背景。
是的,任何艺术都是有灵性的,就如活水。生于书香门第的董凤树,自幼受燕赵之风熏染。我们说,这就是品质,是艺术作用于人的例证。2002年至今,董凤树先后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书写书法《张旭桃化溪诗》,为中国佛教协会书写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仅是董凤树艺术成就中的几例,阅读他的蔚为大观的书法作品,感觉就像置身原野,长风佛面。
董凤树敬畏书写,自感身旁与身后有先哲注视。实际上,这就是艺术自觉与人格自律。他的魅力存在于一笔一画的隶书结构中,那是一点一滴建构起来的艺术世界与人格体系,自然而然地融于墨香,须臾不敢懈怠。他的书法创作有序而节制,在他最为热爱的秋天,他会投身书海,陶醉其中。世事纷纭,他不为所动。他的日渐精湛的隶书,诞生于秋夜一隅;他勤于耕,却常常表现得像一个牧童。
董凤树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院长,他的书法鲜见匠气,但童趣怡然。由篆书演变而来的隶书,其波磔之美,出自丹田。所谓蚕头凤尾,波即曲折,磔即开张,撇捺之间,气象万千。董凤树的童趣隐含于虬劲有力的挥毫中,那个过程他洒脱,他屏气凝神,他专注,他创作时的神态真的接近一个热爱组合玩具的少年,一个艺术家的真性情,就这样跃然纸上。
2013年9月,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推出董凤树书法作品集,内收“敏于事而慎于言”、“天下为公”等216幅书法作品。应该说,这是艺术家阶段性的结集,一个历程的精神劳作清晰可见。董凤树的隶属,其质朴、其灵动、其神韵、其功力以及其神情兼备的特质。
真正的书法艺术,如登高望远,如畅游江河,如站在夜晚的原野静观天象。书法家融入魂中,借助点墨实现了某种飞翔。笔者笃信,这样的艺术人生是丰厚的,时间之于一个艺术家,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概念,因为这是浸染心血的惬意创作,没有目的,从自然进入自然,享受天赐一般的恩惠,那就是艺术成果。
董凤树的诚挚的微笑一如他的隶书,是会意的,伴着怡然。我想,怡然当是艺术的高境界,它决定着视野,并深刻影响艺术家的知觉。中华隶书历经数千年不衰,依托不可漠视的源流。毫无疑问,源流就是传统,是无价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