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缘何具有生命力?我认为首先要看它是否深入现实以及深入现实的程度,其次要看语言是否有助于诗意的传达。有人说是当今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弱化了诗歌的地位,也有人说诗歌的曲高和寡导致了读者的流失,我觉得更应该从诗人自身寻找原因,看看诗人在写什么,怎样写。
鲜活独创的意象创造有赖于智慧的语言,烟华非常注重对语言的感悟、提炼、选择甚至重新发现,把生活中的机智与睿智变成了语言的精粹与精确。他的许多短诗写的特别精巧,如《三十偶感》 :“一些水/依靠杯子/站/起/来//一条路/依靠山峰/站/起/来//一个影子/依靠墙壁/站/起/来//我看着/想着/等着/我能靠什么/站/起/来” ?
身处滨州,自然会对滨州的诗人格外关注。在这个急遽变化的时代,文学遭遇到空前的尴尬,滨州文坛上亦是你来我往,泥沙混杂,荣耀与阵痛并存。有些人灵光一现,旋即归于沉寂;有些人难抵名利的诱惑,改弦易张;但总还有一些人,怀抱着最初的文学梦想紧紧不放,用坚持和恪守,维护着一个地域的文学脸面和尊严,支撑和延续着一个地域的文学高度。在这些人中,许烟华是突出的一位。我欣喜地看到,迄今为止,许烟华依然没有停止在诗歌之路上的行走和探求,他的诗歌实践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与突破。
烟华的诗承接地气,呈现出沉实而厚重的俗世之美。烟华的诗,带着深深的生活烙印,它是扎根于现实土壤里的种子,是凝结于生活花园里的露珠,是绽放于尘世上空的烟火。曾经有评论家把烟华划归“绿色写作”一族,认为他的诗歌是来自自然和生活原初真实的“绿色的诗” ,我深以为然。烟华的作品有着清晰的生活底色,他以平民视角审视日常生活,将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寻常事物,赋予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韵味。当我们看多了那些跌宕之美,总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那些华而不实的高蹈和悬浮,如同文字编织的一个个谎言。而读烟华的诗,会让人感觉到他的踏实和沉静,能感受到他写诗时的欣喜、悲愤、感慨与叹息,能获得另一种力量和美感。诚如明末张岱所言:“布帛菽粟之中,自有许多滋味,咀嚼不尽。 ”
一首诗缘何具有生命力?我认为首先要看它是否深入现实以及深入现实的程度,其次要看语言是否有助于诗意的传达。有人说是当今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弱化了诗歌的地位,也有人说诗歌的曲高和寡导致了读者的流失,我觉得更应该从诗人自身寻找原因,看看诗人在写什么,怎样写。烟华关注“水井”和“粮食”的写作,极易引起同样生活在现实中的读者产生共鸣。在语言上,烟华不是一个故意设置阅读障碍和陷阱的“炫技派” ,他的语言朴素晓畅,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诗歌在阅读过程中的诗意磨损,从而保证了诗意的顺畅传达与传播。
烟华的诗蕴含灵气,散发着鲜活而生动的智性之美。诗歌写作是极富个性和才气的手艺,要求诗人表现出异于他人的艺术感觉和美学思考,对于自己的审美体验,做出新鲜独特的艺术表现。现实中,有的诗人是怀着某种“抱负”走上文学之路的,有的诗人是被所谓的“写作技术”“培养”出来的,但烟华认为自己写诗完全出于一种“本能” ,源自于对文字和诗歌的敏感与亲近,这似乎证明了烟华是一个与诗有缘的人。鲜活独创的意象创造有赖于智慧的语言,烟华非常注重对语言的感悟、提炼、选择甚至重新发现,把生活中的机智与睿智变成了语言的精粹与精确。他的许多短诗写的特别精巧,如《三十偶感》 :“一些水/依靠杯子/站/起/来//一条路/依靠山峰/站/起/来//一个影子/依靠墙壁/站/起/来//我看着/想着/等着/我能靠什么/站/起/来” ?很简单的一首小诗,折射出的却是现实生活中男儿当立不立的尴尬与无奈,牵动的是每一个人心里的故事和隐痛。
我特别欣赏他的《龟蒙顶上》 (上) ,“登上东山/我小不了鲁/更小不了天下/我只能小我自己//我只是龟背上的一个点/翘起双脚/寻找百里之外的村庄/我看到年迈的双亲/在老枣树下种菜喂狗打扫庭院/我看见我依偎在他们身旁//我听到飞机的轰鸣/抬起头天空那么年轻/一点皱纹也没有” 。场景的变换带来时空的转换,带来读者对历史、对生活、对生命长与短、高与低、大与小、老与少的思考,从而使一首短诗具备了大的气象。
烟华的诗充满锐气,迸发着质疑和抗辩的力量之美。当今时代,每一个诗人都不可避免地深陷于现实的重围之中,在灵与肉的两难困境中逃避和挣扎。面对现实生活,烟华的写作不逃避,不虚饰,以自己的现实境遇和生活体验,对接和印证公共社会的价值体系。既如此,他的诗歌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悲剧性和力量感。 《留在省城的黄卫东》是他十几年前的旧作,诗人以平淡甚至冷峻的语式,讲述了一个梦想跳出农门留在城市里的青年人的人生悲剧。“黄卫东真的没回来/黄卫东留在省城了/ ‘一民工坠楼身亡’ /黄卫东的名字/在省城晚报的角落里/很黯淡地/闪了一下” 。作品把农民工进城这样一个社会深层面的问题放置于公众的审视之下,同时对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生存意义进行了拷问。
《我在银行营业大厅》是一组直面时代生活的力作,使我想到马雅可夫斯基、波德莱尔的作品:“在钱堆里读诗/快乐地体味着/危险的/书香味儿” 。面对无孔不入的商业病毒与物质原则对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挤压、蚕食,诗人以解剖和批判的力量,发出生命的抵抗之声。 《古城墙》没有从表象出发,简单赞美城墙的高大巍峨,古老悠久,而是撕开了城墙产生以来发生的杀戮历史,抒发了自己的独到感悟:“不只有岁月才值得尊重/再坚固的防御/也会被它轻易穿透” 。在诗人眼里,所有的贪婪、杀伐和暴力,在时间面前都显得藐小软弱,微不足道。诗中蕴含的哲理情思,给人锋利的冲击,可谓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烟华的诗富有正气,传递着仁爱而友善的人性之美。真是诗的生命,善是诗的灵魂,美是诗的本质。与很多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诗人一样,烟华在写作中自觉地保持了一个公民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体现出了相当一批“70后”诗人的使命感和理想主义精神。当前,不少诗人幽闭和盘桓于个人的私密空间,游离于现实社会之外,自我感觉良好地写着一些晦涩难懂的所谓个人体验的作品,其结果是使诗歌更加疏离了时代和读者。一个优秀的诗人,并不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畸形儿,相反,他是一个时代积极的参与者,甚至是先觉者,当时代需要的时候,他们会亮出自己的诗人身份并发出自己的声音。烟华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真挚情感,认真地做人,认真地写诗,用自己的笔,给读者向上、向善的力量,让人读了以后不是压抑、窒息,而是能感受到阳光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