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王必胜:天台诗魂
    王必胜:天台诗魂
    • 作者:王必胜 更新时间:2013-10-09 03:00:18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161

     

      天台有山,有寺庙,也有诗与文学写就的历史。

      仲春四月,一个静寂之夜,我们从浙东名胜寒山湖下来到国清寺听方丈说教。这个年轻的出家人,对文学颇有热情,或出于本能也有所戒备,一个多小时的喝茶闲聊,说文谈佛,之后,我们收获了一本寺中印制的《寒山子诗集》。

      回来数日后某天,拿出这本古雅的线装书,在上面顺手写了几句:癸巳年春,某晚在天台国清寺,与方丈吃茶并得此书,也于当日上午去寒山子隐居处明岩造访,虽有山门式的建筑,多为现代格局之貌,有数个遗迹称之,而其地空留圣迹。却见风光清秀,有巨洞也有独石峙立,直插云天。洞内泉水细涌,蝙蝠翻飞,幽深森然。天气晴美,阳光穿石入洞,青苔绿枝染上生机,有丝线状水滴从上挂下,飘然有禅意。寻觅僧人遗迹未果,却悠悠然游于山中。山门前盈盈一水溪流,或可见游鱼浮芷,杂花繁茂,绿树茵茵,四月天气春和中,人与景尽得优雅。问仙寻道,再读僧人之诗书,更有一番滋味。

      是啊,那个史上流传广远的诗僧寒山子曾隐遁于此,创作有百余篇诗,在民间广为传诵。这个从远处看几乎没有什么奇景异象的山中,唐朝一代诗僧隐居多年。这山名龙背山,岩洞名明岩又叫寒岩,山的另一阳面处也有一洞叫阳岩。龙背山在浙东名山中并不知名,不太巍峨的山峰凸现在田畴阡陌处,逶迤如龙身,故名之。迹近平常山水的景致,因为诗僧隐身处而吸引来访者众,恰是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之说。遥想当年唐朝兴盛之时,出身于官宦之家却遁入空门的寒山子,漂泊乞食,从长安远行到了天台的国清寺,与在此当厨子的另一小僧拾得相识,都是卑微人士,两小无隙,心气相求,成为至交。在修行之余,写有数百诗篇,留下了被称为活在口中的白话诗。也因行为率真不乏怪异,游荡于70多里远的龙背山寒岩中面壁苦修。后来,因苏州的寒山寺用其名号,而僧名远胜于诗名。也正是寒山子与拾得二僧的诗风相近,其俚语白话,说人间辛苦,道处世真谛。也有哲理深透的时事诗。比如其诗句“国以人为本”,耐人咀嚼。其诗曰:“国以人为本,犹如树因地。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不得露其根,枝枯叶先坠。决陂以取鱼,是取一期利。”有人曾评价说,寒山诗“讥讽时态,毫不容情”;“劝善诫恶,富于哲理”;“俚语俱趣,拙语俱巧,耐人寻味”。当年胡适曾称之为中国“佛教中的白话诗人”。寒山与拾得常在一起切磋诗文,而民间更是盛传二人的友谊和对于心性的修为,颇为后世景仰。清朝皇帝雍正甚至把他们封为“和合二圣”,视为百姓礼拜的婚姻爱神。

      或许生不逢时,与他几乎同时代的有大诗人无数,就李白与杜甫而言足以将诗僧的光芒遮掩。也许是这个原因,诗僧的作品,除了民间流传外,少为史载。据研究者称,他生前籍籍无名,身后却声名日隆,并绵延千年——白居易、王安石都写过仿拟他诗集的诗篇;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他的诗褒奖有加。有趣的是,寒山子没有正式进入寺庙剃度,唐时苏州城外的一座寺庙(寒山寺)却以他的号命名。他的诗歌的最早传播者是道士,唐人的志怪小说就把他编为成仙的道士下凡。宋时,他却被佛家公认为文殊菩萨再世。元代,他的诗流传到朝鲜和日本。明代,他的诗收入《全唐诗》中,被正统文化认可。近来,法国、日本陆续出版了寒山子诗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嬉皮士运动”人士曾热衷于他的诗作。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却连真实姓名也没留下。

      此时,读着寒山子的诗,忍俊不已,也百感交集。那些嬉笑怒骂皆成文字的诗风,那些看透红尘洞悉世事的明敏,那些与大地草木与自然农事相谐相和、精气饱满的文字,那些不做作不矫饰不欺世也不自欺的诗句,竟是一个浪迹尘世的僧者所作,让我们吟哦再三而感叹莫名。是啊,几百年前,一个淡泊红尘的诗人,一个修行坐禅者,就能把诗心植根于民间,汲取口语俚话、民间营养,写疾苦文字,写人间丑与美,把诗艺更为广泛地传播到了民间大众中。与草木为伍,与大自然同乐,芒鞋竹杖、素衣淡食、坚持经年的修行者,其诗有了一个坚实的依托,那就是现实情感与民间情怀,为此,后人也曾以其诗风来创作“寒山体”,承续其诗韵文脉。而纵观泱泱中华诗坛发展于今,与之相匹者又有几何?

      天台有名刹国清寺,这个建于隋朝的古寺,成就了一代禅宗的祖庭位置,而寒山子的诗,以及他与拾得“和合”的故事,也让天台文化有了新的内容和境界,这既是文学史的,也是世道人心的。诗,是人生的艺术花朵,诗的灵魂,是一个写作者心志的书写与表达,也是一派风格得以流传的内因。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