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平:游西河记
- 作者:郭军平 更新时间:2013-09-25 03:07:22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043次
西河位于我居住的小城的西部,故命名为“西河”。对于西河的美好印象之深是留在我记忆中教授文言文时遇到“西河”一词时的比较,我常常开玩笑给学生们讲此西河非彼“西河”,以让学生明白古文中的“西河”是指黄河以西的地区。而由于经常性的提到,西河在我的印象中就变得更加美丽,更加亲昵了。
假日早餐之后,忽然想到西河一游,大约也有久未与山川亲近的缘故吧。西河不远,向城西稍走几步,便是下西河的去处,路非常方便。于是,一个人骑了车子,顺着那坡道驶去。因了下坡,车子像飞一样。也许我去得早,路上行人寥寥无几。但偶尔也见得一俩个人在快走锻炼。汽车等机动车很是少见,这条路过去是条要道,但是自从此路前面五十多米处架了高桥,此路也就冷寂下来,渐渐成为附近居民锻炼身体的好地方了。下坡顺行,车行如飞,耳边忽忽生风,沿途一边是深沟,一边是高崖,奇峰陡起,似熊立,似美女垂首。远望坡地似有雾霭缠绕,但行驶间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真似王维所形容“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也许昨天一昼的秋雨,今日却要放晴,故雾气有点升腾。
一切都行进的顺利,眼看就下到坡底,但见沟边已经是庄稼田地,只是时值秋分,谷物已收,但见得枯叶飘零,令人生悲。一边有两位老人提得满篮的东西,互相帮衬,而一只小狗无聊地在旁边摇头摆尾。西河桥直横眼前,依然是昔日旧貌,几十年前的标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虽然已是风雨侵蚀灰暗,但水泥涂刷的字体结实牢固,在桥侧依然是醒目逼人。这座桥有涵洞四个,中间两个大,侧边两个小,设计上好似有赵州桥的模样。我年轻时曾经走过,至今已过了二十年了,真是岁月不饶人,昔日年轻小伙,到现在旧地重游已经是四十不惑了。人不如物,桥依然是过去的桥,丝毫都没有变,可是人却变得有的沧桑感了。倘若用苏轼的话,已经是“老夫”了。大概旧地重游这样的感怀人人都容易产生吧。
桥下流水,已然不是过去水势汹涌了,走近看,只是一股溪流状态,我有点惋惜。据人们说这是由于上游人们的浇灌用水和纸厂用水导致而成。虽如此,但仍然水流潺潺,哗哗终年不断,正因为鉴于此。县府正着力改造母亲河,创建秀美山川。放眼望去,只见这里不远处已经是一派施工场地,西河两岸已然加固了河堤,花边形的砌砖镶嵌在两岸,优美极了。而施工场地的旁边,也竖起了一座高大的工程示意图,示意图上清晰地描绘了西河的发源地,也阐明了县府改造西河的愿景。在奔小康,实现幸福的“中国梦”的路途上,一座集休闲,娱乐,再造秀美山川的蓝图正在这里铺开。可以遥想,当人们已经意识到在发展经济的途中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理念形成时,西河恢复往日的状态就会为时不远了。但愿我们人人都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她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我默默地在期盼着这样的日子。
西河的水依然在哗哗流淌,我顺着流水沿着一条乡间小路向前走,边走边欣赏沿岸风景。巍峨高大的山呈现不同状貌,真正让人感到造化的不可思议,也让人感到造化的伟大无比,它真如绝妙的风景画家,用一只妙笔勾画出了山川的奇形怪状,百般模样,不由不令人啧啧称奇。面对这样的山川,我只感到自己的语言的多么有限,而自然竟然蕴含着那么多的无限。这里真是画家们写生的好地方,虽然我于绘画是一个门外汉,但是环顾西河四周风景,我真的要陶醉了,我真希望有一群黄土画派到这里来写生,快快把这里的美景告诉大家,不要让她“养在深闺人未识”了。
沿着小路走,时见村子房屋,屋前是一畦又一畦的菜地,青菜长势喜人,虽然是秋分了,但这些作物丝毫不管这些,依然是蓬蓬勃勃,绿油油的,在不断地支撑着城里人们的生活之用。青菜的旺盛,一是告诉了这里人们的勤劳,虽然有些人家的柴门紧锁,看得出已好久无人居住,主人家或是已搬迁进城,或是孩子们都已早早出息,带着父母们飞出了山窝,但是留守的人们却依然把这里经营的生气勃勃,绿意葱茏,尚且感觉不出不出那一份凋落的味道;另一方面告诉了这里水土的底子,这里依然依赖的是西河的滋养,西河的水带来了富裕的梦想,带来了村子人们的殷殷期盼。你想,人们能不爱西河吗?
再走再看,西河的水不光滋养了沿岸人们的农田,也滋养了沿岸高大的树木,繁多的树种。要说环境,这里真是天然的氧吧,美好的度假胜地。这不,晨曦正穿透了云层,把她那万千金光,万道彩霞照射到了西河的美丽山川上。快看!那美丽的山川真如披上了一层美丽的彩衣,在阳光的照射下,西河愈发变得美丽迷人了,这样的胜景,能不让人爱恋吗?能不让人留恋吗?
走美丽的西河,能不让人有一种归家的感觉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