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刘小闽:卡夫卡式的悖谬
    刘小闽:卡夫卡式的悖谬
    • 作者:刘小闽 更新时间:2013-08-16 03:17:57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699

     

        《恋爱中的约瑟夫》是“80后”作家魏思孝的新作,整篇小说的人物设置与叙述处处带着卡夫卡式的悖谬感。

      主人公约瑟夫是个奇特的人,年仅20岁便过完了自己近乎悖谬的一生。人物命运就像本应逃出笼子的小鸟,却主动选择笼子飞了进去,本不应该发生的偏偏就荒谬地发生了。他本是一个中国人,却因迷恋卡夫卡的小说而干脆用小说主人公约瑟夫的名字命名自己。据说他生于其母的嘴巴,大家都说他命硬,但他却在20岁时“吊死”在一棵柳树上。经警方调查认定的自杀,经过“我”(约瑟夫的同学)的层层调查与取证,却发现他其实是为了取悦一名根本不值得追求的、水性杨花的女子(也是同学),为了向对方献上自己制作的一架“飞行器”,最终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除人物设置外,小说中对事件、细节与人物之间关系的叙述与处理也都充满了悖谬感。从约瑟夫与其父的关系上看,约瑟夫的父亲一直怀疑自己的身体是被儿子买的伪劣药品搞垮的。在“我”的调查中,控制欲很强的约瑟夫之父只是感慨家谱上因为约瑟夫的死而无人再续,并无半点父子亲情。而卡夫卡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是与其强势的父亲关系不佳,最终选择自杀;从约瑟夫对理想之爱的追求来看,他倾其一生都在追求至高无上、理想纯洁的爱情,却错误地奉献给了一个骨子里贪慕虚荣、自私花心的女子——当她意识到约瑟夫已经再无价值时,毫不犹豫地抛开他去了另一个城市寻找自己新的爱情,而约瑟夫对她却一直忠心耿耿,为了给她制作一架能飞的机器,“追着她”去了另一个世界……

      约瑟夫最终吊死在一棵柳树上,带着自己至高无上的理想与追求。那是一棵粗壮的树,周围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与约瑟夫的死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整个社会历史中,约瑟夫这样命如草芥的人走了,无数个这样的生命消失了,历史之轮依旧向前大踏步地行进着。小说中这种悖谬感信手拈来,比比皆是。

      小说叙述冷静并带有黑色幽默,具有现代小说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之间荒诞的特色。小说中的“我”在不停地寻找约瑟夫的死亡真相,不停地解构着整篇小说的安排设置,“我”的叙述有着无数可能,但“我”也常会推倒自己的推理,给出不同的答案选择,有意识将读者带入其专设的迷宫。这种写法虽然吸引人,但如果能处理得再随意、行云流水些,或是干脆相反,设置得更加复杂、不露声色些,效果也许会更好。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