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
《东北抗日联军》( 内容简介)
[字幕]谨以此片献给在东北抗日战争中英勇捐躯的抗日联军和义勇军将士们!
序 集
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是全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
东北抗日联军,作为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它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中国人民抗日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抗日联军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反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三个阶段。到了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共发展到11个军,3万多人。第一军军长杨靖宇,第二军军长王德泰,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第四军军长李延禄,第五军军长周保中,第六军军长夏云杰,第七军军长陈荣久,第八军军长谢文东(后叛变),第九军军长李华堂(后叛变),第十军军长汪亚臣,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
1936年,中共满州省委撤销,相继成立了南满、吉东、北满三个省委。为了统一领导,抗联各军也相应成立了三个路军。第一路军由第一、第二军组成,总司令杨靖宇,副总司令王德泰,副总司令兼政治部主任魏拯民;第二路军由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军和王荫武的救世军、姚振山的义勇军组成,总指挥周保中,副总指挥赵尚志,总参谋长崔庸健;第三路军包括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军,总指挥李兆麟,政委冯仲云,参谋长许亨植。
1937年抗日高潮时期,东北抗联队伍发展到4万余人,游击区扩大到70多个县。
由于东北抗日联军的勇猛战斗,日军在东北不断增兵。关东军兵力1937年为20万,1940年猛增至40万,1941年激增到76万。东北抗日斗争进入极端困难时期,抗联各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进入苏联境内整训。1942年成立抗联国际教导旅,旅长周保中,政治副旅长李兆麟,总参谋长崔庸健。教导旅在进行整训的同时,先后派出15支小部队回东北开展抗日斗争,一直坚持到1945年9月全国抗日战争胜利。
“9.18”事变后,从辽河西岸,到松花江畔;从兴安岭;到长白山,到处都有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的身影.到处都有抗日军民的怒吼声!东北抗日联军在没有政府支持、没有后方支援、没有兵员补充、没有给养和武器弹药的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凭着超常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在白山黑水之间风餐露宿,甚至以草根树皮为食,同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之久的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魂的浴血奋战,先后歼灭186200多敌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东北和全国抗战胜利,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特殊的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不愧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一支创造辉煌战绩的部队。
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党和人民给予了高度评价。1938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接受合众国际社记者采访时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同志,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1945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兼东北局书记的彭真同志在听取前东北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的详细汇报后说:“我们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事最艰苦:第一件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14年苦斗!
198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转发的《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问题座谈纪要》中指出:“东北抗日联军的光辉业绩是永世长存的,它的广大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是可歌可泣的。东北抗日联军在长期斗争中英勇牺牲的无数先烈,都无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永远值得后人尊敬和怀念的。”
是的!抗日联军的将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第一集:东北沦陷
本集作为东北抗日联军诞生的历史背景,着重介绍了“9.18事变”经过及围绕这一事件国、共两党采取的不同态度和在国内外产生的巨大反响。
“9.18事变”后,东北军官兵违背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意志,自发组织义勇军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抵抗。特别是闻名世界的“江桥抗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但因缺乏统一领导等种种原因,曾经发展到30万人的义勇军仅仅一年就溃散。1932年3月9日,日本帝国主义一手抛制的伪“满州国”在长春“成立”。东北全部沦陷为日本的殖民地。
第二集:夺枪奋起(徒手夺枪)
“9.18事变”后,中共中央巡视员、后任中共满州省委书记罗登贤勇敢地冲破党内“左”倾路线干扰,最先提出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并组织东北各地党团组织投入到夺枪斗争,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他先后派杨林、童长荣、周保中、杨靖宇、赵尚志、冯仲云等一大批优秀干部到东满、南满、北满和吉东地区,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为东北抗日联军的诞生,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快,抗日武装斗争的风雷在东北大地上隆隆滚动,党领导的10多支抗日游击队纷纷成立。
第三集:纵横南满
南满地区第一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于1932年6月4日成立后,连遭挫折,濒临溃散。杨靖宇初到磐石,纵横捭阖,四战四捷,疾风流水般打出第一块游击根据地。从此,越战越强,不断发展壮大。1933年9月18日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军独立师;1934年11月7日正式成立第一军;1936年7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全军发展到3千多人,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在南满的统治。
第四集:血战东满
“9.18事变”后,东满党组织先后创建了延吉、和龙、汪清、珲春四支游击队。在与日伪军的连连血战中,东满各县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1934年3月四县游击队合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共900余人。1936年3月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政委魏拯民。二军在东满与日寇英勇斗争的同时,进行西征和北伐,使抗联1军、2军、5军打通了联系,使南满、东满、吉东抗日游击区连成片。
第五集:哈东雄风
1933年10月10日,赵尚志、李启东等7人从孙朝阳义勇军中带出11支枪、由中共珠河县委又送来2支枪,共13人组成的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成立后,赵尚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连续袭击日伪军,队伍迅速发展壮大。1934年6月,建立了450人的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1935年1月又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政治部主任冯仲云。1936年8月1日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下辖10个师、6千多人,成为力量最大的一个军。
第六集:转战吉东
东北抗日联军第4、5军,是由党派李延禄、周保中到王德林的吉林救国军进行改造后建立的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
1931年12月,中共党员李延禄被党派到救国军任参谋长。在救国军溃散之际带出2个补充团,于1933年1月4日成立了党直接领导的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李延禄任军长。1934年12月改称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1936年4月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李延禄率军从东满经宁安、穆棱、密山、勃利、依兰、方正、宝清等地转战吉东、北满各地,身经百战,做出伟大贡献。
1932年4月,周保中由周恩来介绍,从上海到哈尔滨任中共满州省委军委书记。不久派到吉东地区的宁安,打入王德林救国军,任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指挥多次战斗。1933年12月,按省委指示,周保中退出救国军,到宁安组织党直接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1935年2月10日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1936年2月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周保中。
第七集:鏖战三江
本集介绍了活动在三江平原上的东北抗日联军第6、7军的战斗历程。
1934年2月13日,汤原中心县委书记夏云杰带领张仁秋等20多名党团员骨干赤手空拳夺得地主自卫团的16支长短枪,从而宣告中国工农红军汤原抗日游击队的诞生。从此,势如破竹,接连打了好多胜仗,队伍迅速扩大。1936年在赵尚志的帮助下,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军长夏云杰,政治部主任李兆麟,全军达2千多人。
1932年10月,由满州省委派到虎林、饶河一带开展夺枪斗争的崔庸健用仅有的一支手枪创建了7人的特务队。短短几个月就从反动军警和土匪手中夺得40多条枪。1933年4月,特务队改编为饶河农工义勇军。队长崔庸健。1935年9月18日编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第4团,1936年3月25日扩编为第4军2师。1936年11月15日正式成立东北抗联第7军,军长陈荣久,军党委书记兼参谋长崔庸健,全军下设三个师,发展到1500人。
第八集:联合作战
本集分别讲述了东北抗联第8、9、10、11军的斗争概况。这4个军均是党领导下的统战部队。
第8军的前身是1934年桦南县土龙山农民暴动组织起来的民众救国军。在3、4、5军的帮助下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1936年9月改编为东北抗联第8军,军长谢文东,全军达2000人。1939年3月,谢文东经不住考验叛变投敌。
第9军的前身是“中国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在赵尚志的帮助下,1937年1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军长李华堂。全军800多人,在依兰、方正、、、、等地活动8年之久。有力地支持了全国抗战。1939年7月李华堂叛变投敌。
第10军是由在五常县一带活动的“双龙”反日山林队改编的抗日武装。军长汪亚臣,队伍曾发展到1500多人。在五常九十五顶子山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坚持抗战10年之久。曾配合赵尚志作战多次。
第11军的前身是由1933年6月桦南县驼腰子金矿工人祁宝堂开枪打死7名日军,暴动成功后成立的东北山林义勇军“明山队”。1937年10月改编为抗联11军,军长祁致中(宝堂),政治部主任金正国。全军最多时发展到1500多人,在后方基地和兵工厂建设等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九集:第一路军
1936年7月,东北抗联第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委。为配合全国抗战爆发,一路军曾两次组织西征,准备与关内八路军打通联系,均告失败,损失惨重。面对日伪军的疯狂“大讨伐”,一路军分散游击,配合作战。仅1939年6月至12月,与敌作战276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一路军损失也很大,不足千人,陷入困境。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牺牲。1940年11月余部转入苏联整训。
第十集:第二路军
1937年10月10日,以吉东省委领导下的抗联第4、5、7军为骨干,联合第8、10军和东北义勇军姚振山部,救世军王荫武部,正式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周保中任总指挥,崔庸健任总参谋长。为打破敌人“聚歼”阴谋,抗联第二路军离开下江游击区,向西南远征。第4、5军680人远征进入五常山区后第4军受到严重损失,五军一师在返回途中在林口县乌斯浑河渡口,冷云等“八女投江”,为国捐躯。留守各部队浴血杀敌,一直坚持到1940年11月,过界入苏。
第十一集:第三路军
1939年5月30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在德都县朝阳山正式成立。李兆麟任总指挥,许亨植任总参谋长,统一指挥北满抗联3、6、9、11军。西征后的第三路军先后开辟龙北、龙南游击区,活动范围达20多个县,在黑嫩平原到处点燃抗日烈火。曾先后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多个县城,震动了北满,沉重打击了日伪统治。由第三路军政治部主任金策率领的龙南抗日小分队一直坚持到1944年1月才转入苏联。
第十二集:特殊贡献
1938年东北日本关东军由20万猛增至40万人,到1941又增至76 万人。东北抗联第一、二、三路军遭受严重挫折,失去立足点,不得不从1940年初到1942年春实行战略大转移,陆续转入苏联境内整训。1942年8月1日,经苏联远东方面军同意,在距哈巴罗夫斯克75公里处的雅斯克(北野营),抗联各路军统一改编为抗联国际教导旅,也称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特别独立步兵旅。旅长周保中,政治副旅长李兆麟,参谋长崔庸健。9月13日,教导旅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将原来的南满省委、吉东省委、北满省委合并,正式成立中共东北委员会,崔庸健出任书记。教导旅加紧政治军事训练外,随时派出小分队返回东北侦察敌情,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1945年7月开始,派数百名官兵担任苏军向导,配合苏军解放东北。9月初开始分4批进驻东北57个市、县战略要点,担任当地苏军副司令员。抗联官兵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组建了7万人的武装队伍,协同苏联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先后击败日寇。同时为巩固东北根据地、同国民党争夺东北做出了特殊的、重大的贡献。
至此,东北抗日联军光荣地完成了艰巨的历史使命,汇入到浩浩荡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
总撰稿:崔艺缤 ----------------------------------------------------------
作 者 简 介
崔光烨,笔名崔艺缤、崔圣(盛)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韩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朝鲜族分会常务副主席,省民协理事、中央和地方多家新闻媒体的兼职记者,特约、特邀记者。现任某地方电视台编导、记者。
毕业于牡丹江师范中文系和东北师大政治系,后又进修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和攻读黑龙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黑龙江省牡丹江人,1986年10月调入地方电视台新闻部,开始专职新闻编采。曾任《电视台新闻》综合责任编辑、记者,对外部编导、社教部栏目制片人等。
由于具备中文基础和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的极佳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先后在《CCTV》、《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光明日报》、《国际商报》、《科技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央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名人传记》、《中国外资》、《奋斗》和香港《文汇报》及《韩国KBS广播电台》等国内外200多家媒体、播发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新闻片、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民间故事、通讯、头题消息、评论、照片等各种体裁作品三千篇(条、幅)。其中摄影作品260多幅。
创作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方面成果尤为突出。以专家型记者的视角,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广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层次上把握宏观大局,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以此策划、编导和摄制电视片,仅在中央电视台的《旅行家》、《神州风采》、《中国投资指南》、《人民子弟兵》、《部队生活》等重点节目,播发《迷人的三江》、《明珠璀璨》、《北国纸城》、《抗洪战歌》、《抗洪中的爱民劲旅》、《雪上飞虎连展雄姿》、《佳木斯——北方投资新执点》等专题片和纪录片10部,在《新闻联播》、《军事报道》等播发新闻片10条,总长度达70多分钟,节省经费数十万元,在电视对外宣传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产生较大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新闻业务上的多面手和高产记者。除电视节目外,还发表报告文学、散文、各类通讯、调查报告、头题消息、评论、人物专访、游记、诗歌、民间故事、新闻照片等各类体裁作品,年发稿均在百篇以上,多时年发稿达400篇。由于善于抓重大主题,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报道有创新、有突破,很多稿件如“佳木斯海陆空全方位对外开放”、“企业承包创新法 短期行为可消除”、“佳木斯发电厂以法治污”、“结束粮食自然晾晒历史”等有深度,有指导性的稿件在《经济日报》、《中国开发报》、《法制日报》、《科技日报》等国家级大报的头题配评论刊发,产生较大影响,引起国家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有的新闻稿件发表后还得到部长、省长的批示。
理论研究和业务探索上不断创新。先后发表30多篇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论文。其中“试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3年第5期),“试论记者的宏观意识”(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1993年第2期)、“电视电子编辑ABC”(《中国有线电视》杂志1998年第4期)、“地方台军事题材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国广播影视》杂志2000年第4期)、“地方特色——电视对外宣传的突破口”(新华社《对外宣传参考》杂志2001年第6期)、“谈谈电视口播新闻”(《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8月28日3版)等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最高学术刊物上。一些专家学者评论这些论文“写得既深刻又具体,是从实践中掏出来的金子”。
具有较高的翻译水平。翻译论文《韩国流通产业的特征与动向》(原载《中国改革报》2007年1月19日)、《解读韩国流通与物流产业》(原载《物流》杂志2007年第3期)等多篇论著发表在国家级报刊上。还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朝鲜语节目》、《中央电台朝鲜语节目》、《黑龙江朝鲜语广播电台》、《延边人民广播电台》、《辽宁朝鲜文报》、《吉林朝鲜文报》、《黑龙江新闻》、《中国民族》(朝鲜文版)杂志、《银河》(朝鲜文版)杂志等朝文媒体上发表各类作品360余篇。
策划和组织指导文艺创作、新闻采访、学术交流等方面表现出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多年来一直担任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朝鲜族分会副秘书长、常务副主席等领导职务。为了抢救濒临失传的朝鲜族文化艺术遗产,1989年和1990年曾两次发起和组织全国性的“法制故事”和“民间故事”征文,并担任评委。1989年10月还组织召开了全省首届朝鲜族民间文艺理论研讨会。这些均属建国后朝鲜族文坛上的首创性和开拓性的活动,对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引起社会广泛影响,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此外还组织编写了故事体纪实专著《黑龙江朝鲜族百年奋斗史》(80万字,已交付国家民族出版社),故事集《八角珍珠》等多部专著。由本人亲自搜集整理并翻译了流传在中国东北的朝鲜族谚语5千余条,其中2千多条入编《中国谚语集成》(黑龙江卷)。
还翻译了韩国产业资源部编著的《韩国流通与物流》(20余万字)。发表《试论民族工作与民间文艺》(《民族团结》杂志1992年第3期)、“抢救朝鲜族民间文化遗产乃当务之急”(《中国民族报》2003年9月9日)等多篇论文并获奖。
创优评奖成果突出。获国际国内各级奖项100多次。其中国际优秀论文奖2项,全国一等奖8项。还多次被授予"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金奖作家”和被市委、市广播电视局和局党组授予“广播电视对上报道先进个人”。
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人才辞典》、《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摄影家全集》等多部辞书。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