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人的生活总是生活在诗人的诗里,从我们出世的那个瞬间开始,我们就没有离开过诗的生活。这种诗生活,就是我跨出家门槛准备远行的那个瞬间,我总是习惯的把眼光放在家的墙壁上,门槛上,家人的脸上,家乡的土地上,家乡的草木上,父老乡亲的背影上。哪怕是一个模糊的身影站在山坡的尽头,亲切的感觉总是来得倍加的亲热;哪怕是一个放牛的老人从身旁经过,和蔼的笑容总是冲走我的忧愁;哪怕是看到家乡的一草一木,清新的感觉总是洗清我满身的灰尘;哪怕是呼吸到田野上五谷的气味,凉爽的感觉总是净化我满脸的污垢;哪怕是踩过家乡的河流湖泊,熟悉的感觉总是近在眼前;这就是家的思念,这样的思念在李白的诗里,这样的思念就在我的生活里,家在了背后,思念成了永远的旋律,朋友成了路上的伙伴,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成了王昌龄的诗生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样的友谊,在你我他之间,在诗人的诗里,那是漆黑的夜,冰冷的雨,降临到了江面,雨来自天上惊破了江面,夜幕盖住了天地,朋友就将远行,群山之中只有你我的身影,现在你又将远走,心头油然产生孤独的感觉,这种感觉如同这里的山孤零零的坐在那里,是伤感,是留恋,是不舍,还是真情流露。夜在黑,雨在下,江水在流,山在守望,人在远走,诗人在送别,送出了寒雨连江夜如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好一个“连”字,雨与夜相连相融成了一体,好比你是雨,我是夜,你从天上落入我的怀,我把你融化入这激流的水里面;好一个“孤”字,不是山的孤独,是诗人内心的孤独,在山里徘徊,这样的徘徊如同山的孤独。
这种孤独成了闺中少妇的春怨,成了我们的忙碌,家也少回了,整天为了生计忙,久而久之,父母儿女妻子或丈夫产生了情感孤独,这种情感孤独源于父母的希望,妻子的等待,当儿女或丈夫或妻子整天在外面忙碌顾不上家的时候,孤独只有留给自己的父母。于是,父母的唠叨成了必然,儿女已经不习惯,妻子的温柔,丈夫可曾记得?当出现家庭风波的时候,责怪儿女太忙,责怪丈夫应酬多的时候,可曾想过我们是不是都被钱迷了眼,成了诗人诗里的:“闺中少妇不曾怨,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是战争的鼓角使我们更加的孤独,穿过历史的天空到了秦朝,到了秦朝的明月,又到了汉朝的边关,又到了诗人的眼睛里,秦朝的明月已经照到了汉朝的边关,这样的明月是我们共同的守望,祖祖辈辈的牵挂,牵挂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样的牵挂,不再孤独。这样的生活,就在王昌龄的诗生活里面。(蔡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