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李墨波:类型文学需向经典化迈进
    李墨波:类型文学需向经典化迈进
    • 作者:李墨波 更新时间:2013-07-03 02:08:06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04
     

    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媒体终端的普及应用,类型化写作发展迅猛,玄幻、职场、校园、穿越、历史、悬疑等类型文学异军突起,已成为当下文化 和文学中的一大景观。无论是通过传统的纸质媒体发表、出版,还是通过新媒体传播,类型文学都在不断改写传统的文学创作、接受和批评观念,并且逐渐主导大众 的文学阅读。而在类型文学飞速发展的同时,其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亟需文学界对其加以理性反思和合理定位。

     

      类型文学的概念之辨

     

      类型文学这一概念的出现,并非来自于作家有意识的创作划分,而是源于一些文学网站的类型化和商业化。据评论家夏烈介绍,2003年前后,起点中 文网等一批文学网站针对读者的阅读趣味多元化开始进行分类,小说被分为玄幻、职场、校园、穿越、盗墓、悬疑等等许多门类。从事网络写作的作家们纷纷将自己 的创作归在某个标签之下,以期更直接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读者群。他们写作的类型化特点愈加明显,类型文学的概念浮出水面。而这一概念在普遍使用的同时也正 在经历着辨析和厘定。通俗文学、网络文学、类型文学三个概念之间互有交集,但又不完全重合。

      在许多人的视野中,类型文学很自然地被放置于纯文学的对立面。它们之间一度对立,有攻击,有隔膜。这种对立来源于两个文学阵营不同的生存方式, 纯文学的生存空间更多是在体制内的文学期刊。类型文学则完全在市场中优胜劣汰,自生自灭。伴随着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面对市场空间、媒体空间以及影响力空间 的不断被挤占,两者之间更加剑拔弩张。

      科幻作家刘慈欣认为,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两分法已经过时,类型文学的概念更为准确。对于通俗文学,人们似乎一直以来有一种偏见,认为它相对于纯 文学而言是低俗和浅薄的,但其实一些优秀的通俗文学并不亚于纯文学的智力投入,文学作品质量的高低同它的文学类型是没有关系的。

      类型文学热并非文学传统中雅俗问题的当代延续,而更是当下文学和文化格局结构性变化的表征。类型文学更多地与日常生活和文化消费紧密相关,成为 人们事实上的精神桥梁。有专家谈到,类型文学更容易做到与文化产业的链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创意驱动力。“这种能与当代新媒体广泛结合、传播的写作,显 然是更有生命力的文学潮流。”从长远看,两者可以消弭彼此之间的针锋相对,通过相互交流和融合,彼此汲取营养。

      而网络作家小桥老树则认为,更激烈的竞争其实并不是在纯文学和类型文学之间,而是在文学与影视、游戏等其他媒介之间的竞争。正是类型小说把逐渐流失的读者重又拉回到阅读中。虽然有些阅读过于肤浅,但是对于培养大众的阅读习惯,毕竟是一个好的开端。

     

      题材失衡,理论评论匮乏

     

      目前的类型文学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但是它所取得的骄人的市场成绩,并不能掩盖其存在的问题。对于类型文学题材失衡的问题,评论家白烨颇感忧 虑。他认为,目前类型文学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最为走俏和畅销的主要集中在官场与玄幻两大类别。而这两大类型的作品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有缺失。很多官场小说, 进入到展示腐败本身和渲染权色交易的泥淖中,缺少对官场的反思和批判。而很多玄幻文学实际上就是文字呈现的游戏世界,是一个“游戏化的技术产物”,“缺 血、苍白、不食人间烟火”,除了给人简单的满足与发泄外,很难再有更多的意义。

      对类型文学作家来说,阻碍他们创作不断进步的最大问题是文化储备薄弱,知识结构存在缺陷。比如,一些历史小说的写作者只会将研究的视线局限在作 品所要描写的时代,并没有扩展到中国历史的整体发展,更遑论中西史学的比较。知识储备的缺陷导致了很多历史小说观点看似新颖,但史实充满硬伤,历史问题经 不起推敲,漏洞百出。

      大部分类型文学作家所坚持的还是比较传统的文学技法,对于现代的文学技法并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学习。他们的文学才能更多的是依赖天赋,与纯文学作 家相比,他们的文学准备相对不足,系统性的学习也显得不够。一些作家认为类型文学是内容的艺术,而不是形式的艺术,并不需要在形式的创新上花费工夫,这样 的认识使得他们的文学面貌多年来一成不变,没有进步。

      类型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理论评论的匮乏。相对于类型文学巨大的创作量,理论评论一直没能及时跟进。这使得类型文学作家不能在有效的反馈中修正自己的创作。众多拥趸所造成的盲目自信和满足,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创作缺乏清醒的认识。

      类型文学所赖以生存的媒介环境决定了它所得到的评论是大众粉丝跟帖式的互动,读者的跟帖成为最有效的评论。这样的形式有利有弊,好处在于作者可 以及时地获得读者的反馈,不断调整创作方向,读者所形成的集体合力会把作者的创作引向好的方向。比如猫腻的《间客》,原本结尾设置比较悲观和绝望,但是因 为读者不满意,迫使猫腻改编结尾,反倒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希望和亮色,提升了作品品质。但这种强烈的互动和及时的反馈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作品为迎合 读者的口味往下走,变得低俗;读者的期待也会影响到作家的写作方式,不断的更新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打磨自己的作品,语言粗糙,结构存在漏洞。

     

      向经典化迈进是目标

     

      类型文学的娱乐性是由它的类型化功能所决定的,娱乐性是类型文学在当下生活中所肩负的使命,也是它蓬勃生命力的根源所在。但是强调类型文学的娱 乐性并不意味着对其艺术水准和精神价值的忽略。如果仅仅只提供娱乐,并且是低级的感官刺激式的娱乐,那么这样的类型文学作品注定会被读者淘汰掉,不会在时 间的长河中留存下来成为经典。

      因其艺术成就和持久的影响力而成为经典并进入文学史的类型小说很多,比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以及被改编 成电影的魔幻史诗巨著《魔戒》。从类型上讲《魔戒》是一部奇幻小说,但是在奇幻之外小说还包含着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批判。魔戒的金属属性实际上是工业文明的 缩影,小说试图在人类的科技进步、技术刷新和生态良好的农业文明之间做出一种平衡,告诉读者,如果任工业文明的崇拜大行其道,人类的一些美好本性以及优美 的自然环境将面临危机。

      同这样的经典相比,我们当下的类型文学创作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那么如何才能向经典化迈进?经典的类型文学作品将由谁来完成?

      有评论家指出,类型文学经典化的任务可通过两个途径来完成。一个是类型文学作家自我成长,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向经典努力。这就需要他们能够从 金钱和粉丝的霸占中解脱出来,保持清醒的头脑,向经典的文学作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这样努力的作家,比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 《三体》“既叫好又叫座”,在读者群和评论家中都有很高的评价。另一个途径是从事纯文学的作家转而进行类型文学的创作,他们所具有的文学储备必将会使类型 文学得到提升。例如龙一的谍战小说、赵瑜的《海瑞官场笔记》,作家从事纯文学创作多年,他们转向类型文学写作后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单纯依靠类型化成不了经典,还必须有反类型化的加入。评论家贺绍俊认为,类型融合和反类型化是类型小说保持活力的内在动力。他举的例子是丹·布 朗的《达·芬奇密码》,这虽然是一部类型小说,但它融合了多种类型小说的元素,如侦探、惊悚、悬念,甚至还有架空的元素,比如小说涉及很多历史事实,包括 大量达·芬奇的名画,但作者完全以自己想象的方式重新加以处理,使读者在获得真相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智力游戏的快感。丹·布朗非常巧妙地在类型小说中展开 反类型化的想象,而大获成功。如果中国的类型文学作家能够孜孜以求,在类型融合和反类型化的道路上付出努力,相信会有更多类型文学的经典作品出现。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