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与创新
与会者认为,《最长的拥抱》虽然反映的是宏大、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却以浪漫的镜头语言和创新手法加以表现,使影片在现实的意象之中体现出空灵、唯美的风格。在人物形象上,与会者认为,该片中的人物都很典型,既有生活依据,又有心理动力,主要人物大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与边缘,甚至处于挣扎、半挣扎状态,由于社会及环境的原因忍受着心灵的煎熬,同时又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救赎与心灵修复,艰难而又坚强。不管是几分钟之内没有看住儿子、一直用后半生进行补救的宫平母亲,还是身体残疾又被父母遗弃的孤儿院孩子,抑或是没有双臂却全心致力救助别人的宫平,即使是因一念之差陷入代孕风波、后患无穷的莫小北等,每个人物背后都有发人深省的故事。腿残的小樱给无臂的宫平系鞋带、宫平妈妈及莫小北先后帮宫平拉裤子拉链等情节,都使人感到心灵的震撼。倪萍饰演的母亲是一个精神家园,她坚韧、坚强、忍辱负重,因儿子失去了胳膊,她一辈子后悔、内疚,甚至不能听到别人说到“胳膊”二字,当她去幼儿园送蛋糕、跟值班师傅吃面条时听到值班师傅无意中说到“因为擀面条胳膊变粗了”而哽咽,体现了母性的伟大;同时她又非常无私,作为公交车司机,她的生活本身就已经很艰难了,还是帮儿子把小樱等孤儿们养起来,等等。
对于影片中的台词,与会者认为,富有动作性、戏剧感和艺术表现力,比如“这个城市就像印钞机,钞票越来越多,幸福却越来越贬值”,“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 “小的时候觉得幸福很简单,长大了简单才幸福”等,特别是宫平的“像我们这样的人,现在不吃苦,将来要吃很多很多苦”,“像我们这样的人,要么快点去死,要么精彩地活着”等,有的是主创人生经历的总结,有的是网络上流行的语言,使观众感到很真实、很亲切,影片用这些耐人寻味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捕捉生活的温暖阳光,令人难以忘怀。
而在镜头运用上,与会者认为,极富创新意味,蒙太奇、空镜头及镜头倒转、跳闪等都别具一格,在使情节充满象征意味的同时又力图不过多干扰叙事,既烘托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又使影片的节奏和谐一致。从镜像到音乐、从台词到演员表演都很自然、很协调,无论是“接地气”的生活细节,还是有意味的主观镜头,都不仓促、不失衡,即不会为了交代剧情而转化镜头造成突兀,也不会为了营造视听刺激效果而造成大开大合。贯穿影片始终的交响乐衬托底层、弱势小人物的命运,显出主创人员的独特艺术嗅觉。
与会者认为,该片没有用通常惯用的全知叙事,而是用残疾人的视角加以表现,聚焦于人的心灵展示,着力于人类的心灵修复,使影片成为底层叙事的一个突出代表。比如宫平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要给他买钢琴,甚至为此去掏大粪,这在宫平心里种下了坚强的种子。正因为他以这种方式被父母培植过,被父母感动过,所以他的坚强是有生活依据的,在感动观众的同时给社会带来了阳光。
现实与心灵
影片在刻画人物时其特点,一是以宫平为代表的残疾孩子内心存在的巨大力量,二是宫平向莫小北灵魂里渗透的一种力量,使她的人性复苏并以实际行动帮助孤儿院的残疾孩子完成自我的救赎,三是倪萍饰演的宫平母亲先是劝小北自首,后又帮他们两个承担恶果,踢掉假装残疾的骗子的碗,这些情节都体现出一个母亲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魅力,这些主要人物都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也有专家把影片的主题理解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破碎状态和心灵修复”。倪萍带病开公交车,即使是死在驾驶员岗位上,也没有一个乘客肯去同情她,而是因车身摇晃纷纷抱怨。从影片可以看出,这个社会有些人貌似健全,实际上是病态的,芸芸众生,虽四肢健全,但偏激、极端、自私;那些看似病态的人,却在拼命实现自我救赎和自我平衡,倒是我们社会的希望。影片用这么一个角度、抓取这么一个生活素材、体现这么一个主题,很深刻,既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又体现了主题方面的特点。
与会者认为,《最长的拥抱》是一部能触动观众心灵的电影,从骨子里迸发出真情实感,延续了杨亚洲聚焦普通人的视角。影片中刻画的两个主要人物各有特点,一个身体有残疾但内心纯净,另一个长相漂亮但内心有残疾,形成心残和身残的强烈对比,女孩有一天突然从男孩身上获得某种意想不到的力量和信念,比物质帮助更让她受益,从此她发生了转变,并在自我救赎的同时帮助了别人。这也是一部关于爱、关于生命的影片,最让人感动的就是男女主人公体现出的自信,影片探讨了社会和谐、心灵和谐的问题,影片的情节发展就是从失衡寻找平衡的过程。同时,与会者认为,这更是一部有情怀的电影,是一部呼唤爱真情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