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主编评诗 >>  新诗 >> 虎年春晚被商业味弄浊的年味
    虎年春晚被商业味弄浊的年味
    • 作者:余胜海 更新时间:2010-02-18 02:53:20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5188
    [导读]据媒体报道,自从央视春晚举办以来,广告收入一直呈直线上升的态势。2002年2亿元,2006年接近4亿元,2009年接近5亿元。专业人士预计,2010年将超6.5亿元。据央视一份广告报价单显示,央视春晚前后的广告套装起价为每5秒159万元至233万元、每15秒298万元至438万元。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广告报价增长了30%以上。在2009年底举行的央视黄金资源招标会上,2010年春晚最喜爱的节目冠名和零点报时分别为1.1099亿元和5201万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长达五个小时的2010年央视春晚加足了“料”,十来个节目里竟然有几十处植入式广告。这自然引发了观众的不满和批评——“水分太多”、“年味大打折扣”,一个个损害表演效果、影响观众心情的植入式广告,央视春晚变成了一个被广告潜伏的节目,仅有的一点年味被商业味弄浊了。

    植入式广告,之前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一些贺岁电影,从《大腕》到《天下无贼》再到《非诚勿扰》,广告这个编外主角的戏份越演越重。眼下这野火烧得已有点离谱,居然让曾经严词声明“不插播任何商业广告”的央视春晚也“造缝插针”玩开植入了。

    想起来,2009年春晚就已给观众做了次“皮试”,你听听赵本山和毕福剑在小品《不差钱》里一口一个“搜狐”叫得亲热,姜昆和戴志诚在相声《我有点晕》中不加掩饰地宣布“不拿现金,直接刷招行卡”……到了傍上虎年的2010年春晚,已经操练得娴熟的植入式广告更有点“为虎作伥”,不仅语言类节目,就连魔术、歌舞等也直奔“钱景”而去。

    据媒体报道,自从央视春晚举办以来,广告收入一直呈直线上升的态势。2002年2亿元,2006年接近4亿元,2009年接近5亿元。专业人士预计,2010年将超6.5亿元。据央视一份广告报价单显示,央视春晚前后的广告套装起价为每5秒159万元至233万元、每15秒298万元至438万元。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广告报价增长了30%以上。在2009年底举行的央视黄金资源招标会上,2010年春晚最喜爱的节目冠名和零点报时分别为1.1099亿元和5201万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观众所指小品《捐助》的几大硬伤中,广告伤最厉害。除了贫困母亲没钱供孩子上学却有钱送高价酒,还有:赵本山让她“感谢搜狐”,说“没有他们的报道我哪会知道你们的事儿?”可前边,老赵明明说是在银行门口偶然遇到了捐款活动。有观众在网上写文抱怨:“为了一个个硬性植入的广告,把戏演得真不真假不假的,值吗?”春晚的招牌喜剧小品,今年正是这样给搞成了最让人大跌眼镜的节目。

    有人戏谑:“赵本山不想上春晚也犯不着用这种方式糟蹋自己吧?”还有人“刨根问底”:“搜狐到底花了多少钱?”“央视是不是很差钱?”

    对于大量植入广告,网友更是很不满,批评赵本山:“心思光在挣钱,搞个人崇拜,脱离了人民的生活,能搞出来什么好小品。”“功利心太强,春晚是他家大剧院啊。”

    有网友说:“本山大叔越混越没溜了,整个一低俗庸俗媚俗,没新意没创意,除了普及了一把东北话,没有一点有意思的东西。”

    笔者多位学者问观后感,他们对春晚表露出共同的感受:开办近30年的央视春晚,不论每年菜式怎样、味道如何,已经是中国百姓非常看重的另一餐“年夜饭”;许多观众并不在乎端上怎样的饭菜,真正在乎的是那种浓郁的年味和温暖的人情味;但植入式广告冲淡了今年春晚的年味,人情味更被无情“消解”,这会让努力多年积累形象成为过年象征的春晚降低文化境界!

    好不容易盼来刘谦再演魔术,谁知他一上场就低智商地忽悠观众:拿起桌上的“汇源”将果汁倒入杯中,喝过一口不说,还煞有介事地介绍:“这是汇源果汁!”现场发出含义复杂的笑声,清晰地通过电视直播传往大江南北。小品《家有毕业生》,包袱没咋抖开,疑似广告词的段子倒像裹脚布似的牵扯开来,郭达一连串蹦出什么“土豆,一切皆有可能”、“土豆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假如没有土豆,世界将会怎样”。当然这还算讲点技术含量,似是而非,你说是植入,他有理由绝口否认。到了赵本山、小沈阳等一干重磅笑星联袂出演的小品《捐助》,玩得就十足“雷”人了:看看,“寡妇”送的酒,老赵是多么郑重其事地给摆正了,好让那么大的商标被摄影机顺势来个大特写——这还怕观众看不清,非得字正腔圆念叨一遍“国窖1573”!去年《不差钱》“搜狐”过一把,今年把“搜狗”一块儿带上,还极有责任心地介绍相关功能,就差没把网址背出来。还有还有,小品《五十块钱》,包子铺两口子围裙上的“鲁花”商标着实“华丽丽”;歌曲《拍拍拍》,活脱一部佳能相机的长版广告;歌曲《彩云之南》,多大的一个旅游广告……春晚刚刚落幕,十来个节目中的几十处植入式广告就被观众在网上一一“曝晒”出来。

    观众越来越不能容忍央视式的赞助、报时、插播、念名,观众回家过年的感情被广告一轮又一轮强奸、轰炸,于是骂声如潮。更不可忍的是,节目中靠广告吸金的赤裸裸。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一方面央视借助自己强大的垄断平台吸金如潮,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百姓对文化、过年的传统思维仍停留在捧“春晚”之类的看热闹行为上。

    有学者直截了当质疑:“春晚是否正如温水中的青蛙,在幸福地被‘秒杀’?”这样“幸福着”的春晚到了明年后年会怎样?“钱景”下的前景,让人不敢轻易想象。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