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追风少年,他一撒腿,人们就开始疲于奔命。信息爆炸、世界变小、通讯快捷,忙碌的人们陷入了更深的孤独。在看似繁多自由的选择面前,有人无所适从。
这时,一个名为苏沧桑的温婉女子,带着一颗怜悯和纯真的心,适时出现。她知道如何打败“忙神”,如何走出孤独,也知道如何打理心灵的花园。苏沧桑十年磨一剑,将对幸福的点滴感悟连缀成一本书——— 《所有的安如磐石》。书中的篇篇文字,如同花园里的庄稼,有的垂着麦穗随风飘扬,有的咧嘴笑着露出果实,它们以一种最原始的状态存在,踏实而温暖。
《所有的安如磐石》从“心灵接触生态”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亲人、朋友,以及人类生存的环境。在静美的笔触、苍凉的笔调、大气的笔法中,处处暗藏指向现实的芒刺,也处处回荡深情的呼唤——— 呼唤健康和谐的自然生态,呼唤人类美好诗性的精神回归,抵达生命最初也是最终极的追求目标——— 安如磐石的幸福感。
阅读苏沧桑真诚而秀美的文字,如同在苦涩的现实中寻找温情。读着与竹、海、雾、树的对话,我们卸下物欲和功利,寻回婴儿般纯净的人性。沧桑既肯定坚守“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的另类,也赞赏母亲眼中“傻人有傻福”的女儿,推崇一种叫做“大智若愚”的幸福。她以与万物平等对话的姿态、舒适明亮的双眼,重新投映出本真的世界。面对雨中的大海,她和翻涌的海浪一起哭泣。那不是多愁善感或者矫情扭捏,是沧桑为大自然赐予人类宽厚而威严的爱而感动。因此,在《与海成说》中她叹息与自然的分离:“爱着,却总是难以相守……从晨起到日落西山,从呱呱坠地到叶落归根,一路尽是别离,一生尽是别离。”而无知自私的人类又对我们爱着的大海做了什么,使它掀动震天撼地的浪涛,撕心裂肺地咆哮。她读懂了受伤的自然,因它的痛而痛。她静坐着与它对泣,说要像母亲爱一个男孩一样爱它。“人类爱大海,不能太爱,太依赖,爱到索取无度,爱到不讲公平。既然爱,是否可以,像爱父亲那样敬畏、感恩?像爱爱人那样深情、尊重?像爱孩子那样宽容,给他抚慰?”苏沧桑女性的心灵体会出自然的脉搏,她对自然的伤痛感同身受。她不仅洞察到了自然的需要,更提出了我们对自然的责任。苏沧桑坚定地向自然深处探寻,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隐形的自然之门,如《地气》一文中所写的:“我是最初的人类,我和大地一起呼吸,一起睡,一起醒。”
在作家张抗抗看来,苏沧桑是一个生活在幸福和顺境中的女子。没有经受过苦难摧残的心灵,因为天真而热情地反射着太阳的光芒。但是深深的悲悯和反思,却让她对地球上那些“苦难的影子”有着异于常人的卓见。《所有的安如磐石》不仅仅是一本轻灵的描写性美文,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反照人类当下的生存状态。生活是琐碎、重复甚至令人烦躁的,如果不能及时清扫打理垃圾,它就会变得灰暗、窒息。当整天埋首于交际、家务、例行公事时,很多人从埋怨到愤怒,再到出离愤怒、麻木和绝望。这种亚健康的心态损耗着人们的幸福和安宁。浮躁、麻木的心灵需要尝一口清泉,借助诗意回到内心的平静,从而回归幸福,这也正是苏沧桑想要告诉读者的。诗意往往能美化生活,它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增加面对困难的勇气。对于如何幸福地活着,苏沧桑在《饿心》一文中给出的答案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什么是好好活着?我想,人类既然是地球上的最高智慧,就该集动植物精粹于一身——— 我们的人生姿态,以动物的智慧灵性去思考,以植物的优雅姿态去行动。”
幸福是花园里的庄稼,看起来淳朴,闻起来香甜,吃过后让人脚步坦然、心灵饱满,它安静、踏实、亘古不变。它看得见,犹如农民劳作后的笑容;它摸得着,犹如丰收后堆起的稻谷。唯心主义者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情侣们说幸福是瞬间的触电,苏沧桑却说幸福是磐石的永恒。汉乐府歌曰“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爱情忠贞的誓约,其实更是对幸福的朴实描述。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安定的内心。安定的内心来自于贴近大地和自然的淳朴。谁知道社会底层的人们和所谓的精英阶层谁更幸福?谁又知道被抛弃的冯小青,如何能说出“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到人间并蒂莲”?我想,那是一种安定,让他们忽略了人生的艰辛和凄凉。
原来,我们可以种植“幸福”——— 在自家的花园里,在自己、家人、亲朋和别人的心田上,在荒芜了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