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的《艾略特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诗苑译林”丛书20年后再面世,楚尘文化策划推出了“新陆诗丛”12种诗集, 长江文艺出版社成立诗歌出版中心,多本诗集上市不久就已热销……一年多来,诗歌出版逐渐走出沉寂,诗集也慢慢地走进大众的视野。在这其中,既有那些已经经 典化的诗人作品,也有当下诗人的新作结集。这说明出版人的视野又重新关注了诗歌领域,诗歌出版有了逐渐回暖的迹象。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多位出版人表 示,应该保持诗歌出版领域的“理性”,多推出高水准的诗集。
畅销诗集可以“妙手偶得”
诗歌常被称为出版业的“票房毒药”,但优秀的诗集还是具有一定市场的。据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刘学明介绍,他们从2008年起出版了“中外名家经 典诗歌”丛书,其中有一些诗集可以卖到两三万册,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列在该丛书下的是徐志摩、海子、顾城、汪国真、仓央嘉措、泰戈尔等目前人气颇高的诗 人。实际上,这份诗人名单也是其他众多出版社关注的焦点。以泰戈尔为例,这家出版社出版了《新月集·飞鸟集》,那家再出《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第 三家则出《原来你也在这里:泰戈尔最美的100首诗》。之所以重复地出版,是因为这些诗人诗作属于优质诗歌资源,出版了肯定有读者买单,不用做太多的市场 分析。但是,由于这些书籍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读者购买需求也随之分流,因此从中很难出现畅销书。
有些出版社则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挖掘新的诗歌资源,比如湖南文艺出版社去年在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逝世后,迅速出版了由陈黎、张芬玲翻译的《万物静 默如谜》。据该社的编辑透露,这本诗集目前已经卖了6万多本。这在今天的诗歌出版领域已经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了。《万物静默如谜》的热销有着多方面的 “巧合”。2011年,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就已重新燃起对“诺奖诗人”的关注。2012年2月,辛波斯卡逝世的消息一传出,人们更产 生了读她诗集的渴望。国内之前曾出版她的两本诗选《呼唤雪人》和《诗人与世界》,但都已经断货,《万物静默如谜》的出版恰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契合当下的诗 意、忠实可靠的翻译,以及充分的宣传让这本诗集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并入选各类读书榜单,激起了新一轮的购书热。
想要出一本畅销诗集,难度非常大。诗歌的质量本身固然重要,但需要借助众多的外围因素。这跟诗歌在当下中国的真实处境完全契合。无论是在媒体报 道中,还是在公众议论中,人们更热衷于去谈论“诗歌事件”,而不是作品本身。因此,普通读者往往需要“诗歌事件”的引导才会去关注诗作,而敏感的出版人总 是能够找到这样的触发点。
“宁缺毋滥”保证丛书质量
诺瓦利斯、卡瓦菲斯、拉斯克-许勒、戈特弗里德·贝恩、R.S。托马斯……这些诗人的作品被统一列在“新陆诗丛·外国卷”的名下出版。“新陆诗 丛·中国卷”则推出于坚、韩东、翟永明、西川、杨黎、春树的诗集。诗丛策划人楚尘表示,“新陆”就是“诗歌经典的新大陆”之意,收录的诗集都是经过编委会 严格把关的,完全从诗歌艺术水准来确定入选者,争取把优秀的诗歌呈现给读者。
楚尘介绍说,10年前他曾策划过“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共5辑50种诗集。如今再编选“新陆诗丛”,会更加严格、细致,要有一种宁缺毋滥的 决心。特别是“外国卷”要保证译本的权威和质量。这次收录的诗集中,《R.S。托马斯诗选》的翻译工作长达13年,译者程佳付出的艰辛非常人所能想象,即 使在数次出版无望的时候,她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甚至还专门为此去威尔士的R.S。托马斯故乡生活了一年。《卡瓦菲斯诗集》的译者黄灿然十几年来从未停 止过对这本诗集的修订,从无数次返回来的修订稿中,可以看出他对每一个字和词,甚至标点,几乎苛求到了极致……
严格把关,保证入选诗集的质量,诗丛才有可能具有权威性。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蓝星诗库”从1995年至今,陆陆续续出版了16本诗集,对中 国当代最有影响的诗人进行推介。去年,“蓝星诗库”增加了戈麦、多多、翟永明3个人的诗集。每增加一个诗人,出版社都要综合考虑该诗人作品的质量,及其在 读者中可能产生的影响;收入在该诗人的诗集中的作品,尽量做到具有代表性。
在诗歌的影响力日益小众化的今天,诗歌丛书的出版不仅注重内容的把握,也注重版式设计、装帧质量的提升,走精品化、艺术化之路。楚尘策划的“新陆诗丛”邀请国内知名的设计师来设计封面;而湖南文艺出版社重新推出的“诗苑译林”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
诗歌出版应良性循环
因为诗集出版的困难,自费出版在诗界相当普遍。不少诗集出来之后,一般是作者包销,出版社不再推广发行。长此以往,大家就得出一个结论:诗集是 卖不出去的。因此,诗歌出版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大家“谈诗色变”。但楚尘认为,诗集卖不出去的原因在于质量不过关。要促进诗歌出版的良性循环,出版人要 先迈出一步,就是把诗集的翻译质量、设计质量、推广思路做充分。现在的很多读者都具有很高的水准,他们是能够欣赏优秀的诗歌读物,好作品不怕卖不出去。
以前的诗集出版,多关注经典诗人的作品,而长江文艺出版社去年成立了专门的诗歌出版中心,则把目光对准了当代中国诗人,尤其是新人。从2006 年起,该社出版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推出了雷平阳、哑石、树才、莫非、宇向等14位诗人的诗集。目前,诗歌中心正在编辑的是30卷本《中国新诗百年 大典》,系统整理近百年的中国诗歌,重点则放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诗作上。谈到诗歌出版中心经济效益的问题时,刘学明表示,一方面集团和出版社会有一定 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会考虑做一些诗歌活动筹措资金。除了长江文艺出版社,阳光出版社近两年也相继推出“70后·印象诗系”,现在正接着推出“中国80后 诗系”。
如何衔接网络诗歌与传统出版,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诗人伊沙编选的《新世纪诗典·第一季》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伊沙从2011年4月5日起在 网易主持微博“新世纪诗典”,每天推出一首诗并加以点评,该诗选就是该微博自创建到2012年4月4日一年时间里推荐的300多首优秀汉语诗歌的结集出 版。该书近期上市已经售出近万册,很多读者认为它呈现了当下诗歌的丰富性,但也有些读者认为它具有太强烈的个人色彩。伊沙表示,自己在编选的过程中尽量把 作为诗人的自己和作为编选者的自己分开。在编选时,既要有自己的标准,又不使之成为绝对,要照顾到遴选的“广度”。有网友表示,“《新世纪诗典·第一季》 中的每一首诗作在微博发表时,都曾得到众多网友的阅读、转载、点评,当它们被印在纸上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它们在网络世界中的‘光晕’。”(黄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