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寂静的陋室
    寂静的陋室
    • 作者:东方煜晓 更新时间:2013-02-20 04:40:5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417

    一个秋晨,天气刚亮不久,我们就早早地来到了位于和县城内的陋室游览。我们走近陋室,只见大门紧闭,门额上镶有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题写的“陋室”两个大字。来而不进陋室岂不遗憾得很?我们费了一番周折,找到了看门的老者,并再三向他商量说,我们来自比较远的地方,特别希望能够参观一下陋室。老者欣然同意,并为我们打开了陋室的大门,使我们能够有幸进去参观一番。

    陋室,位于和县陋室公园之内。园内绿树成荫,遮光蔽日,偶有小鸟啼鸣,更显得异常寂静。大门座东朝西,院子很小。门内左侧建有一个凉亭,中间立有一块石碑,镌刻有《陋室铭》全文。南北两边各有一排厢房,是有关刘禹锡生平事迹的展馆。前面是陋室正厅,塑有刘禹锡站像一座,门额上悬有“政擢贤良”横匾。周围墙上挂有张凯帆、方绍武、司徒越、葛介屏等书法家题写的楹联和条幅。仅此而已。园内除了我们一行五人,不见有其他人来。同行者慨叹:陋室,的确简陋得很。可是,在当年,作为刺史的刘禹锡还没有住上这样宽敞的房子呢。

    对陋室的向往,缘于那篇著名的短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文中刘禹锡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杨子云(杨雄,西汉文学家)”,意思是说,他的住所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自己)很有名,肯定会受到人们的景仰。这一点,刘禹锡是自信而有预见的,他确实也做到了。作者之所以喜欢这个地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里远离**,不为尘世的烦事劳神,什么都可以不想,岂不就是神仙一般?结尾引用了《论语·子罕》中的 “何陋之有”一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了作者超脱自然、高洁傲岸、不受世俗羁绊的节操和情怀。不过,其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包含着对下层平民的鄙视,我觉得是不足取的。

    虽然刘禹锡的《陋室铭》家喻户晓,但是文章诞生的背景鲜为人知。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外放为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按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厦的房子,可和州的地方官是个“势利眼”,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并没有安排他住在衙门内,而是住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说什么,坦然而居,并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知县看到他写的对联,认为刘禹锡身在江湖之远仍怡然自得,心生不快,遂将刘禹锡的住房调整到城北门,并且由过去的三间改成了一间半。刘禹锡依然安心住下,读书作文。新宅临水而居,周围杨柳依依,他又发诗情,写有一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依旧悠悠然,很是看不惯,又将他的住房调整到城中,而这次只给了他斗室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之内,刘禹锡三次搬家,且住房一次比一次小,他一怒而作《陋室铭》。刘禹锡愤而作《陋室铭》,并名扬一世。

    人的一生,谁也不能保证没有挫折,谁也不敢说永远不受委屈,谁也不能保证一生都会顺畅……在逆境的情况下,在人生处于低谷时,最需要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一种宠辱不惊的心态,一种宽大释怀的胸襟。我觉得刘禹锡是淡定的,他能做到简中求乐、陋中求趣,就非常可贵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