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孙一寒:《水浒传》字面后的新发现
    孙一寒:《水浒传》字面后的新发现
    • 作者:孙一寒 更新时间:2013-02-01 04:07:13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726
    [导读]我读水浒
                        
              
              
              
        1 仁宗因缺母乳,并不是盼望文曲和武曲啼哭


       《水浒传》开篇说仁宗皇帝生下来,,昼夜啼哭不止,朝中下诏,四处张帖皇榜,召人给仁宗医治.
       皇帝也罢,平民也罢,生下来啼哭是自然的,因为人生的过程是苦枯,所以哭.仁宗降生时的哭,除了和所有的婴孩一样哭之外,肯定还有与众不同的哭,不然,他的哭为什么会引起朝中的大惊小怪呢?
      他为什么会有与众婴孩不同的哭?没有人知道,若有人知道他哭的原因,上天上也不会派太白金星下凡来医治他了.
       这一天,太白金星化装成一个老头,来到了人间,走进朝,自告奋勇地说自己能医治仁宗的啼哭病.一个普通的平民老头子能给仁宗治医?能信吗?有病乱投医,可以想见,会有不少的人来给仁宗治啼哭的病了,若不然,能轮到一个民间的老头来给他看病吗?
      太白金星,一不用药,二不问脉,抱起太子,附到他的耳边说了八个字"文有文曲,武有武曲"仁宗听了,就不再啼哭了.
      传说文曲星是星宿名之一,主管文运的星宿,人们把那些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比喻为文曲星下凡。民间认为民间出现过的文曲星包括:范仲淹、包拯等.
      武曲星也是民间对武将的代称,武曲星气量宽宏且心直口快,忠君报国.
      文臣武将是君王不可缺少的安邦定国工具,太白金星附耳对仁宗说了八个字,仁宗就不再啼哭。为什么?因为书中交待: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文曲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
      这是《水浒传》作者写的。
      我想这是作者强加给太白金星的。作者要把仁宗皇帝写成一代忧国忧民的仁爱君王,就臆造了这八个字。试想,太白金星的耳语,谁能听得到?仁宗长大了也不会记着这八个字。要记着这八个字的人只有一个:太白金星。而太白金星不是凡人,他又不会向凡人说。既使是太白金星那一年那一天真的来了,他绝不会说这八个字。因为这八个字太具体了,大凡神人说话都是含蓄的,朦胧的。他应该说:“君子不和命争,凭天由命吧!”
      仁宗皇帝要面对的人生,不单单是治国,还有个人婚姻,亲情,友情,师情,生老病死等等,一个文曲和武曲的有与没有,绝不会让他啼哭不止。就他当时的处境来讲,最需要的是母亲喂奶。在真实的历史中,仁宗赵祯不是刘皇后的儿子,他的亲身母亲姓李,原本是刘皇后身边的一个普通侍女,杭州人,也许是在自知不能生育的刘皇后的刻意安排下,被皇帝所“幸”生下了赵祯这个孩子。刘皇后特别高兴,把还在襁褓中的赵祯抱到自己这里喂养。母子有一种天然的勾通灵性,生身的母亲不能在身边,吃不到母乳,婴孩中的仁宗能不啼哭吗?说他为没有得到文曲和武曲而不放心,有点不沾边际了。
      如果说仁宗真的盼着文曲和武曲两颗星,那么后来包拯和狄青来了,又如何呢?
      传说包拯为宋仁宗找到亲生母李太后后,仁宗执意要把半个庐州赐给包拯,以示答谢,包拯始终不接受,可是皇命难违,包拯最后只好答应接受庐州城南的一段护城河,这便是“包河”的来历。他给包拯也不过是一条护城河。
      狄青出身贫寒,从小就胸怀大志,16岁时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狄青长得俊美.堪称帅哥.他到底有多帅?帅到上战场不敢以真面目视人,怕敌人看到狄青长得太过秀美,嘲笑宋军无人,派了个奶油小生来打仗。他为仁宗立下汗马功劳。 尽管宋仁宗说“狄青是忠臣”.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仅作了4年枢密使的狄青被担心功高望重篡夺皇位而被罢官,离开了京师。     狄青到陈州之后,朝廷仍不放心,每半个月就遣中使,名曰抚问,实则监视。这时的狄青已被谣言中伤搞得惶惶不安,每次使者到来他都要“惊疑终日”,惟恐再生祸乱,不到半年,早于仁宗皇帝之前,发病郁郁而死。这位年仅49岁,曾驰骋沙场,浴血奋战,为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没有在兵刃飞矢之中倒下,没有血染疆场,没有马革裹尸,却死在猜忌、排斥的打击迫害之中。   
      狄青没有享尽天年,虽有精忠报国报君之心,却在被怀疑中忧郁而终,包拯呢,结局还算可以,他还得到一条护城河:包河。
      把一个吃奶的婴儿的啼哭,写成是在盼望上天赐文臣武将的忧虑而啼哭,这也不足为怪,因为中国历史上,寻常百姓总把帝王将相想成神的使者。读书的人却是应当冷静点为好。

      
      
      2 洪信,顺应天意便是忠臣

      
      《水浒传》人物洪信为宋仁宗嘉佑年间殿前太尉。天下闹瘟疫,他受宋仁宗诏命赴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赴朝,阻遏瘟疫。他办完公事后在龙虎山上清宫住持真人的陪同下游山,游到上清宫“伏魔之殿”,主持真人称那是大唐洞旋国师镇妖之处,不肯打开。洪信依仗权势强迫住持真人打开“伏魔之殿”,结果放走了殿内**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这一百零八星成祸国殃民的一百零八好汉。
      洪信放跑了妖魔,自知是犯了弥天大罪,害怕真人把这事传出去,吩咐不要张扬,他回到京城,也没敢把这事讲给仁宗皇帝.
      这个洪信到底是忠臣还是反臣呢?如果按着中国传统的忠臣论,他是一个反臣了,你看中国历史上那些忠臣,如比干、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他们为人臣不事二主,尽忠不怕死,
      商朝的比干生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1雀纱诱�40多年,面对纣王暴虐**,横征暴敛,酒海肉林,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因说真话被剜去了心.他是典型的忠臣了.明知是死,尽忠也在所不辞,只是他不知天意,上天要灭商朝,他比干却仍把忠言讲给纣王,意在维护上天所不喜悦的王朝,(对民无爱的王朝)这忠成了逆天意而行的愚忠了,是把珍珠给猪吃一样。这样的忠臣,逆天意而行,悲剧堪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再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也是愚忠的典型.
      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周武王继位而拥兵伐纣,他们认为诸侯伐君以为不仁,极力劝谏。武王不听,决意灭商。伯夷、叔齐对周武王的行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等到周朝一统天下后,他们竟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采野果为生。没有人责问这两个人,:上天把中国的地土赐给了周朝,周朝统治的土地上生长的野果,难道就不属”周”吗?不食周粟是自欺人之谈!
      上面的两个事例符合人间传统的忠臣标准,但是可以说他们只是愚忠,算不得真正的忠臣,.
      什么是忠臣?顺天行道,应天意者才是真正的忠臣.洪信当属顺天行道的人,也是应天意而动的人.你看他洪信,当他和真人打开锁妖魔的殿门,看到”遇洪而开”四个大字时,就不顾他人反对,说:”分明是教我开看.”,真人陈明利害,洪信不听,真人惧他权势,只好顺应他,,掘开地穴,结果放跑了一百零八个妖魔.这批妖魔飞向人间装成一百零八条好汉,对于仁宗皇帝来说,他们是破坏社会治安,做乱的坏份子.洪信回京城也没敢把放跑妖魔的事向仁宗秉报,怕的是杀头.从表面看这个洪信可不算忠臣了.因为他放走了妖魔,天下要大乱了,他还为保自己的性命而不敢认罪,他图个人的安危,不是反臣或逆臣又是什么?可是你再想一想,如果他秉报了,除了他一人要死外,还会有什么结果?将会有千百万人无辜的头落地了.
      二千年前,<<圣经>>记载着耶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后,东方的几个博士来到耶路撒冷向当时的希律王询问:”那生下来作犹大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希律王听了就心神不定,怕这个降生的耶稣夺自己的权,,照着东方博士说的时间,凡二岁以里的,都杀尽了..如果洪信真的向仁宗皇帝秉报了妖魔下界了,,仁宗皇帝再仁慈,他也会龙颜大怒,会毫不迟疑地一拍龙案,下令把洪信拉出去,在午门砍头,同时,他绝不会甘心让一百零八条汉子来乱他的一统天下,之后,便会效妨希律王,来一场血腥的屠杀,.宁可杀错一百,也不会放跑一个可疑的妖魔.可以想见,洪信不向仁宗皇帝说妖魔窜入人间之事,不仅保住了自己的脑袋,也避免了一场流无辜人血的惨案发生.
      洪信其实也不会想得那么多,充其量不过是害怕死,想保自己的脑袋不落地而己,但是客观上他既完成了上天的”遇洪而开”的托负,又没有人为地促成千百万无辜的人头落地。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