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会员作品
会员名录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诗歌高地
>>
诗评
全部资讯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2010-05-04 02:16:45
迟凤君:为卑微灵魂吟诵
</H1><!--正文内容begin--> “为土豆歌唱”是阿古拉泰诗集《随风飘逝》中第一首诗,就是歌颂土豆。我看过很多诵物的诗文,由于作者的思想认识的局限和对形象本质揭示不足,大都写得很牵强,动辄就说什么甘于奉献,不惜献身之类。不像“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那样,让我...
[阅读全文]
2010-04-27 01:14:05
张闳:诗歌的芬芳
“在上海写诗”,这句短语是一个矛盾修辞。长期以来,这座城市仿佛就是柏拉图笔下“理想国”的实现,总是致力于把跟诗相关的事物排斥在外。欲望极度膨胀的城市,使一切都变得需要精打细算,以维持快速增长所必须的利润。物质挤满了城市空间,精神和情感如同城市绿地一样萎缩。...
[阅读全文]
2010-04-21 01:09:06
王家新:“一个人的诗歌史”与“最初的泪水”
两年前,我本人参与评选工作的“宇龙诗歌奖”决定将那一年度的宇龙诗歌奖授予寒烟、李以亮、刘春三位诗人时,我曾代表评委会写有以下的颁奖辞:“本年度宇龙诗歌奖授予诗人刘春,多年以来,刘春的创作始终保持了他对诗歌的谦卑、敏感和真诚,他的诗日益贴近他自己的生活,由技艺的...
[阅读全文]
2010-04-14 04:23:14
梁鼎成:读王垄诗集《我从垄上走过》
如果说一部电影使一个地方出名,位于苏中里下河地区的柳堡当首屈一指。从名不见经传的湖边小村,到举世皆知的水乡大镇,为“地以文名”一语作了最好的诠释,谁不知道影片《柳堡的故事》?每当《九九艳阳天》的优美旋律在耳畔回响之时,那么多情不自禁跟着哼唱的人们,都把答案写在...
[阅读全文]
2010-04-14 04:22:11
李自国:王垄散文诗集《梦中蝴蝶飞》序
生命的大树,枝叶都是诗情,点滴的日子,都打满了思想的补丁。静谧的心灵深处,溢出人格诗风,一首好的散文诗,必然体现出一个诗人与生俱来的个性以及他深刻的人生体验,展现他内心深处的光芒,散发着人格的魅力与人性的馨香。诗人王垄在散文诗集《梦中蝴蝶飞》里体现了他细腻的情...
[阅读全文]
2010-04-09 02:08:03
孙昌建:诗歌出发,诗人回家
一百年前的1909年,沪杭铁路正式开通,当年徐志摩是不是从海宁硖石上车去的杭州或上海,我没有考证,但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本来沪杭线是要从桐乡经过的,那就不会再有海宁站了,但桐乡的乡绅们认为这个轰隆隆的铁家伙是要坏了当地的风水的,于是竭力抵抗,于是便给了海宁更快的速度...
[阅读全文]
2010-04-05 01:39:55
王学忠:诗要在时代风雨中跌打滚
<!--正文内容begin--></H1> 中国社会转型30年,我的诗也写了30年,写了30年国企改制,厂子易主,七零八落的工人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洒在那块‘爱得深沉’土地上的一串串红的血,涩的泪,咸的汗。艾青说:“我们的肉体是铁,痛苦呀、疾病呀、不自由呀,不住地打击在我们的身上...
[阅读全文]
2010-04-01 02:20:58
郑文斌:诗学笔记50
001真诗,发源于诗之前的无诗状态。诗由无中生,无是根源本源,有只是结果与赋形。002诗的形成和写作,类似于矿产的形成和开采。诗人即是探水者,探矿者,写诗即是探知矿脉并一次性完成精确的开采。003经验与现象之被吸收以至沉入知性的黑暗领域,被大脑甚至心灵完全遗忘,演变,...
[阅读全文]
2010-03-26 03:15:40
向明:「诗」在诗人手中
[阅读全文]
2010-03-23 03:04:11
毛大成:读黄亚洲诗《石河子:艾青纪念馆》
<!--正文内容begin--></H1> 我向来特喜艾青,读亚洲写的诗《石河子:艾青纪念馆》,却叫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诗虽短,然而,有史诗的分量!又是一个例子:诗不在短而在精。 终于看见 王震与右派分子艾青紧紧拥抱的照片 王将军还说了一句话 到我那里去吧! 王震...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推荐资讯
王文福:院子坐在春风里(八首)...
翟文杰:天蓝得让人忧伤
李翠英:忽然春天
罗飞: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
采桑子·冬月初一夜魅阑干
王洪义:啼序●梦里潇湘(外二首)...
张礼:村庄的留守儿童与老人...
墨林:悼史铁生
沈彩初:我隔着泥土与母亲对话...
张小钰:光阴的故事
《中国诗萃》:严迪的诗
空门独语(组诗)(包容冰)...
热门资讯
王研:当下诗歌悲哀着复制...
编辑推荐:人到中年,才读懂“西出阳...
高贵优雅的诗人――阿赫玛托娃...
诗歌、美、时代与境界
谢冕:“口水诗”泛滥玷污诗歌语言之...
杜鹏:当代诗歌中的“意象叙述”...
贴近生命的本源之地――评慕白诗集《...
“在场”与“担当”是诗歌的使命...
王家新:论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及...
汪荣:文学批评应该超越作品的规限...
千载楚歌颂 古今侠客行――读柳忠秧长...
卜一诗作: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表达...
诗歌精神与诗人精神
韩作荣:2012年诗歌创作概述...
诗歌:最接近太阳的那朵花
故乡永远是诗歌的“根”
一个诗人的历史工作
江雪:阅读代薇诗集《随手写下》...
李少君:新世纪诗歌的三支建设性力量...
梁平:2011年诗歌创作管窥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