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会员作品
会员名录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诗歌高地
>>
诗评
全部资讯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2022-06-29 02:10:43
编辑推荐:人到中年,才读懂“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以说是唐诗中的代表作之一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看似简单、人人会背的诗句中,却包含着诗人王维极为饱满、丰富的生命体验。正是这些生命体验才让这首唐诗可以穿过1400年的历史尘封,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本文作者路也认为:读诗的...
[阅读全文]
2019-12-17 08:16:14
王家新:论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及“昌耀体”
一在昌耀的诗中,最感动我的是《良宵》。我初次读到的《良宵》,是网上的通行版本,现照录如下:“放逐的诗人啊/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这新嫁忍受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也...
[阅读全文]
2019-01-24 11:57:55
罗振亚:二十一世纪“及物”诗歌的突破与局限
21世纪诗坛的境况如何?它和以往相比到底出现了什么新的品质,诗歌如果进一步发展要避开哪些误区,人们又该怎样去认识?批评界有两种极端对立的观点。其中争议最大的主要还是来自诗歌与现实关系的处理问题。或者说,新世纪诗歌所有的矛盾性现象的滋生,都和及物问题存在着千丝万缕...
[阅读全文]
2017-08-24 01:55:27
什么是一个诗人的写作尊严?
01诗歌中的粗砺感是诗人对于文字的一种“不管”态度。经历过文字中细腻活式或者已经高过细腻雕琢的人才有这种本事。他已经审视过文字所能形成的种种的有用与没用,,更看中胸中的气象这一头,,达于“象”而略于“言”,服从“气”而放弃“做”。有点大丈夫脾气,,说过便算数,,不跟...
[阅读全文]
2023-07-05 08:35:25
汪荣:文学批评应该超越作品的规限
《文艺报》的“理论与争鸣”版刊载了刘火的《真诚——批评的原点与初衷》和马忠的《文学批评不能“空对空”》。两位作者的主要观点认为,当下文学批评领域存在着脱离作品进行批评的现象,而真诚的文学批评首先要细读作品,贴着作品写评论。这其中的观点,有的直指要害,有的则需要...
[阅读全文]
2023-06-12 10:20:37
杜鹏:当代诗歌中的“意象叙述”
与以“事件”为中心的小说式的叙述不同的是,诗歌叙述的重心往往更多的是源于“意象”的牵引和推动。《香樟木诗丛》是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2月出版的一套诗选,由批评家敬文东主编,以“仍然在坚持创作的、对当代汉语诗歌有独特建树、为汉语诗歌提供独特视角的活跃诗人”这一...
[阅读全文]
2023-01-05 10:36:03
诗歌、美、时代与境界
[阅读全文]
2022-11-16 09:01:53
原上草:关于当下诗歌的随想
</h1>A近来,读了美国社会学家贝尔在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一书,他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区分为前工业社会(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大阶段。中国学者汪丁丁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转折点。当人类进入这个阶段,人们对物质的渴求要高于...
[阅读全文]
2021-09-06 07:26:38
尤佑:诗是通往澄明之境的云梯——评李浩的诗集《奇迹》
诗集《奇迹》收录了诗人李浩2005年至2016年间的作品。每一首都注明了创作时间和地点,此举表明诗人创作的系统意识,尤其是思想性阐释的坐标系得到体现。当然,对于评论者来说,此举意味着考据与梳理。除此之外,李浩还出版了《还乡》等诗集。相对而言,《奇迹》的创作时间要早一些...
[阅读全文]
2021-06-07 08:45:40
风物、人事与心灵史——向以鲜诗集《我的聂家岩》的精神还乡之旅
批评家谢有顺说“最动人的文学书写,应该和作家的童年记忆有关。童年记忆往往是一个作家写作的原始起点。”的确如此,中外都有很多作家擅长描写童年时代的故乡,如鲁迅、沈从文、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贾平凹、迟子建、海子、哈代、叶赛宁、福克纳……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很长,诗人...
[阅读全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推荐资讯
王文福:院子坐在春风里(八首)...
翟文杰:天蓝得让人忧伤
李翠英:忽然春天
罗飞: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
采桑子·冬月初一夜魅阑干
王洪义:啼序●梦里潇湘(外二首)...
张礼:村庄的留守儿童与老人...
墨林:悼史铁生
沈彩初:我隔着泥土与母亲对话...
张小钰:光阴的故事
《中国诗萃》:严迪的诗
空门独语(组诗)(包容冰)...
热门资讯
王研:当下诗歌悲哀着复制...
编辑推荐:人到中年,才读懂“西出阳...
高贵优雅的诗人――阿赫玛托娃...
诗歌、美、时代与境界
谢冕:“口水诗”泛滥玷污诗歌语言之...
杜鹏:当代诗歌中的“意象叙述”...
贴近生命的本源之地――评慕白诗集《...
“在场”与“担当”是诗歌的使命...
王家新:论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及...
汪荣:文学批评应该超越作品的规限...
千载楚歌颂 古今侠客行――读柳忠秧长...
卜一诗作: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表达...
诗歌精神与诗人精神
韩作荣:2012年诗歌创作概述...
诗歌:最接近太阳的那朵花
故乡永远是诗歌的“根”
一个诗人的历史工作
江雪:阅读代薇诗集《随手写下》...
李少君:新世纪诗歌的三支建设性力量...
梁平:2011年诗歌创作管窥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