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0-03-31 02:04:26 幺哥:从西南大旱所想到的
    <!--正文内容begin--></H1>  枯黄,枯黄,一望无际的枯黄;干旱,干旱,旷日持久的干旱。土地坼裂,植被枯死,飞沙扬尘,疮痍满目。这个春天,旱魔肆虐横扫西南五省区,大半国土顿失生命的颜色。云南告急,贵州告急,广西告急,四川告急,重庆告急。一张张焦黄的面孔,一瓣瓣干...   [阅读全文]
    2010-03-30 03:39:32 程路石:唤醒隋炀帝
    <!--正文内容begin--></H1>  2008年10月,,随王静成副主席去槐泗镇调研,事后,我抽身单独去浏览了一下炀帝陵,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炀帝陵。这个从公元618年被自己的部下缢于扬州又葬于扬州的一代君王,至今已经在扬州的这片土地上沉睡了整整1390年了。  以前,我只是从...   [阅读全文]
    2010-03-29 03:05:54 文喜东:户外笔记
    春来时,让我们到郊外去踏青;夏来时,让我们到河边去濯足。秋来时,让我们上山看红叶;冬来时,让我们下楼观飞雪。久居寝室的你,有机会时千万别忘了到外面去走走。要看海,去海南;要登山,去山东;要观光,去大连。海南的南海很大,山东的泰山很高,大连的滨海路很美。到外面去...   [阅读全文]
    2010-03-29 02:11:40 王章军:那些梨花开了
    <!--functionpub_date(yyyy-MM-ddHH:mm)parsebegin--><!--function:pub_date(yyyy-MM-ddHH:mm)parseend0mscost!--><!--functioncontent()parsebegin-->  没有哪一年让我比今年更关心梨花的开放了。<!--advertisementcodebegin--><!--advertisementcodeend-->  我不清楚自己为...   [阅读全文]
    2010-03-29 02:09:22 李坊洪:上犹城的码头
    <!--function:pub_date(yyyy-MM-ddHH:mm)parseend0mscost!--><!--functioncontent()parsebegin-->  一条大江从上犹穿城而过,江岸码头众多,码头上曾演绎过许多酸甜苦辣的故事,也曾闪烁着许多普通老百姓经营人生的精神亮点。如今,江涛依旧拍岸,码头早已荒芜,生活在码头边上...   [阅读全文]
    2010-03-28 02:07:54 吴朝阳:记忆中的元宵提灯笼
    <!--正文内容begin--></H1>  正欲陪着小儿子皇达前往对面超市购买图画本,老婆道;吓阳,你顺便把楼下店面灯笼里的灯给开起来啊!开灯笼做什么?我满腹狐疑。你想,今天都已经初十了,过两天就是元宵节啊(本地元宵是正月十二至十四)!哦,经老婆这么一提醒,猛忆起!  说到...   [阅读全文]
    2010-03-27 09:12:31 庄大军散文三篇
    大运河畔的初恋我们一行乘坐的白色三棱面包,随着如潮的车流,缓缓爬上了长江大桥。江风从车窗吹进,令人神清气爽。风而吹拂着头发,也吹开了记忆的闸门,让少年时代欢乐的小河哗啦啦浇灌几乎干涸的心田。三十年前,我们一家迁至扬州,在那个美丽的小城度过了我的中学时代。扬州的...   [阅读全文]
    2010-03-27 03:14:00 高玉飞:像蝴蝶一样生活
    </H1></H1>  </H1>  蝴蝶的生存纯粹是为了追求美丽和快乐,而人类的生存是苦痛与美丽的杂糅。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的世界却能跟蝴蝶的世界媲美。兰姆的一生证明他曾经像蝴蝶一样生活。兰姆于1775年2月18日出生于伦敦一个贫穷的家庭。兰姆的父亲是法学院主管律师的助手。父亲约...   [阅读全文]
    2010-03-26 04:01:36 陈子茹:父亲琐忆
    <!--正文内容begin--></H1>  1  父亲,个头不高,很精明的一个农人。是爷爷奶奶七个子女中唯一的儿子,排行老三。  父亲的出生很有些传奇色彩:小时候,村里有个土地庙,内塑三尊主神。正座是土地,土地两旁一是火神,一是财神。进庙门左侧塑一色彩艳丽的金马驹,耀目抢眼。...   [阅读全文]
    2010-03-26 03:08:28 随笔:中国古代最大的主流和民间两栖写手―韩愈
    </H1><!--正文-->  中国古代最大的主流和民间两栖写手,当属唐代的韩愈了。韩愈一生写了多少文字,无法计量,多数都丢失在民间了。他创作题材广泛,长短不一,有报告文学,如《平淮西碑文》、《张中丞传后叙》;有墓志铭,如《贞曜先生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有祭文,...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