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0-04-26 02:07:28 陈年:遗失的眼睛
    遗失的眼睛陈年我以为我离开得很久,转身却还在昨天。————题记1矿区的每个春天是被挑着担子的卖鸡仔人唤醒的。那些卖小鸡的人,挑着担子,一路唱着“小鸡――哩――好”的调子,一步一步走进临时户区。小鸡们一层一层装在笼屉一样的家什里,一路叽叽喳喳地叫着。鹅黄而温暖的...   [阅读全文]
    2010-04-25 03:16:53 旌戈:品读阳光的味道
    <!--functionpub_date(yyyy-MM-ddHH:mm)parsebegin--><!--function:pub_date(yyyy-MM-ddHH:mm)parseend0mscost!--><!--functioncontent()parsebegin-->  已经在家呆了大半天了,我就想在这晚饭前的时候出去小走。窗外那挥洒而下的灿烂阳光,早已对我充满无尽温暖的诱惑。<!--adv...   [阅读全文]
    2010-04-25 03:14:43 梁琴:大师的名士风度
    <!--functionpub_date(yyyy-MM-ddHH:mm)parsebegin--><!--function:pub_date(yyyy-MM-ddHH:mm)parseend0mscost!--><!--functioncontent()parsebegin-->  一  诗人大都是多血质,一时兴起,慨然送我一本他珍藏50多年的旧书,且是三十年代出版的老版本,纸页变黄了,脆了,翻动...   [阅读全文]
    2010-04-24 03:55:11 申辽原:末路英雄的悲哀
    <!--正文内容begin--></H1>  钓鱼城,这座筑于合川钓鱼山上,面积仅两个半平方公里的山城,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竟占有闪光的一席之地。  七百多年前,强悍的蒙古军队向孱弱的南宋发起全面进攻,在巴蜀遭遇顽强抵抗,小小钓鱼城的保卫战,使横扫欧亚大陆无敌手的蒙哥...   [阅读全文]
    2010-04-24 02:23:39 江苏晓萸:一元钱的争执
    <?xml:namespaceprefix=o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o:p></o:p>和女儿牵手逛街时,偶遇一妙龄女郎正和一三轮车夫争执着,围观者越来越多。只见那三轮车夫拽着女郎的包包不放,口中嚷嚷道:“谈好三元钱的,怎么只给二元?不行,这一元不给我的话,你就别想...   [阅读全文]
    2010-04-23 04:46:04 麦家:势利的中国出版界(随笔)
    最近,一则消息不胫而走:我的新作《风语》有书商出500万天价我不给。我凭什么“见钱不眼红”?媒体作出种种猜测,“虚假说”、“作秀说”、“炒作说”,众说纷纭。我可以负责地说,事情是真的,确有北京某书商三赴杭州要我书稿,报价从300万起,涨到500万。为什么涨?因为我不给。...   [阅读全文]
    2010-04-21 03:27:35 一朵早逝的女人花
    </H1><!--正文内容begin-->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若是你,闻过了花香浓,别问我,花儿是为谁红……女人如花花似梦!”昨晚一边看东西一边听这首歌。入睡后,梦里一直在飞舞着漫天的花瓣雨,那最后的绝美,就如那淡然隐去的女子,落寞忧伤。女人啊,...   [阅读全文]
    2010-04-21 02:06:23 吴朝阳:写给苦难的玉树同胞
    <!--正文内容begin--></H1>  午间,依循着惯例启开电脑、浏览新闻之际,一条憾我心魂的消息映入眼帘;青海玉树清晨发生7.1级地震了!霎时,我心如刀剜,悯怜,同胞们又受难了!  随着荧屏上不断跳动的最新报道;死亡人数六十七人、三百、四百......无数同胞和孩子被埋在瓦砾堆...   [阅读全文]
    2010-04-20 03:39:34 戈壁那些事
    秋天深起来的时候,我身边已经没有相熟的人凑在一起像小时候那样闹混混的作游戏了。在村子的西南有一座砖厂,砖烧的零零碎碎,温煦的日子从地上回来,推着架子车绕过东倒西歪的泥坯房子,有几个穿着土旧的民工推着架子车码转,窑子上方袅袅飘着几缕烟气才知道在烧砖。打工的,多数...   [阅读全文]
    2010-04-19 04:50:49 蒋元明:北碚雅舍会梁实秋
    <!--正文内容begin-->我的故乡在重庆北碚,长期在北京工作生活,北京算是第二故乡了。而梁实秋正好相反,他出生北京,北大教授,抗战时到北碚住了8年,称北碚为第二故乡。我倒不是有意高攀梁先生,是因为前些日子我回北碚时,特地去探访了他的故居——雅舍。知道梁实秋,是因为鲁...   [阅读全文]
  •